| 商品名称: 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 作者:王中武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230099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全书理论部分共分十五章,**章是国内外植物检疫的概述;第二章是植物检疫的工作原理;第三章介绍我国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第四章介绍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的相关知识;第五章介绍植物检疫检验的技术措施;第六章介绍国内外的检疫处理方法;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检疫病害的症状、分布、病原物、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检验技术、检疫和防治方法等;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介绍有代表性检疫性害虫的分布及危害性、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习性、传播途径、检验方法、检疫与防治方法等;第十五章介绍检疫性杂草的相关知识。为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本书后还设计了十一个相应的实训项目和两个实习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教材,也可供农林类、生物类和外贸类相关专业教学使用。
王中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与植物保护以及植物检疫等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章绪论001 **节植物检疫的概念及植物检疫的意义001 一、检疫的由来001 二、植物检疫的概念001 三、植物检疫学的概念002 四、植物检疫的意义002 五、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003 六、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规律及植物检疫的对策004 第二节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概况006 一、国外植物检疫的发展概况006 二、中国植物检疫的发展概况007 本章小结009 思考与练习题009 第二章植物检疫原理010 **节有害生物风险分析010 一、有害生物010 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产生010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必要性011 四、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011 五、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011 第二节植物检疫法规014 一、植物检疫法规的概念014 二、植物检疫法规的法律地位014 三、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014 四、中国植物检疫法规简介016 本章小结017 思考与练习题017 第三章国内农业植物检疫018 一、国内农业植物检疫的概况018 二、检疫对象和检疫范围018 三、疫区和保护区划定019 四、调运检疫019 五、产地检疫020 六、国外引种检疫022 本章小结023 思考与练习题024 第四章进出境植物检疫025 一、进出境植物检疫概述025 二、检疫对象和检疫范围025 三、检疫措施和检疫制度026 四、进境检疫027 五、出境检疫028 六、过境检疫029 七、携带、邮寄物检疫030 八、运输工具检疫和其他检疫031 本章小结032 思考与练习题032 第五章植物检疫检验技术033 一、植物检疫检验抽样方法033 二、昆虫检验035 三、螨类检验036 四、杂草种子检验036 五、植物病原真菌的检验036 六、植物病原细菌的检验038 七、植物病毒的检验040 八、植物寄生线虫检验042 本章小结043 思考与练习题044 第六章植物检疫处理技术045 一、检疫处理的原则和方法045 二、熏蒸处理046 三、药剂处理057 四、物理处理057 本章小结060 思考与练习题061 第七章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062 **节小麦矮腥黑穗病06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62 二、分布062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62 四、症状062 五、病原063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64 七、检验方法064 八、检疫与防治066 第二节玉米霜霉病066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66 二、分布067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67 四、症状067 五、病原068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69 七、检验方法069 八、检疫与防治069 第三节马铃薯癌肿病07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0 二、分布07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0 四、症状070 五、病原070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1 七、检验方法071 八、检疫与防治071 第四节大豆疫病07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2 二、分布072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2 四、症状072 五、病原073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3 七、检验方法074 八、检疫与防治074 第五节烟草霜霉病07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5 二、分布075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5 四、症状076 五、病原076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6 七、检验方法077 八、检疫与防治078 第六节榆枯萎病07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8 二、分布07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8 四、症状079 五、病原07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9 七、检验方法080 八、检疫与防治080 第七节棉花黄萎病08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80 二、分布08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81 四、症状081 五、病原08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82 七、检验方法082 八、检疫与防治083 本章小结083 思考与练习题083 第八章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084 **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084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84 二、分布084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84 四、症状084 五、病原085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85 七、检验方法085 八、检疫与防治087 第二节柑橘溃疡病087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87 二、分布08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88 四、症状088 五、病原08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89 七、检验方法089 八、检疫与防治090 第三节番茄溃疡病09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0 二、分布09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0 四、症状091 五、病原09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1 七、检验方法092 八、检疫与防治092 第四节瓜类细菌性果斑病093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3 二、分布093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3 四、症状093 五、病原094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4 七、检验方法094 八、检疫与防治094 第五节玉米细菌性枯萎病09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5 二、分布095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5 四、症状096 五、病原096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6 七、检验方法097 八、检疫与防治097 第六节梨火疫病09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8 二、分布09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8 四、症状098 五、病原09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9 七、检验方法100 八、检疫与防治100 本章小结101 思考与练习题101 第九章植物检疫性线虫病害102 **节鳞球茎茎线虫病10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02 二、分布102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02 四、症状102 五、病原103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03 七、检验方法104 八、检疫与防治104 第二节香蕉穿孔线虫病10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05 二、分布105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05 四、症状106 五、病原106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07 七、检验方法107 八、检疫与防治107 第三节马铃薯金线虫病10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08 二、分布108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08 四、症状109 五、病原10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0 七、检验方法110 八、检疫与防治110 第四节松材线虫病11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0 二、分布110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11 四、症状111 五、病原11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2 七、检验方法112 八、检疫与防治112 本章小结113 思考与练习题114 第十章检疫性植物病毒病害115 **节马铃薯黄化矮缩病11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5 二、分布115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15 四、症状115 五、病原115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6 七、检验方法116 八、检疫与防治116 第二节马铃薯帚顶病116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6 二、分布116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17 四、症状117 五、病原117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7 七、检验方法117 八、检疫与防治118 第三节番茄环斑病11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8 二、分布11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18 四、症状119 五、病原11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9 七、检验方法120 八、检疫与防治120 第四节可可肿枝病12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20 二、分布12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20 四、症状121 五、病原12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21 七、检验方法121 八、检疫与防治122 第五节木薯花叶病12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22 二、分布122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22 四、症状122 五、病原122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22 七、检验方法123 八、检疫与防治123 本章小结123 思考与练习题124 第十一章检疫性鳞翅目害虫125 **节美国白蛾12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25 二、分布125 三、寄主及危害性125 四、形态特征126 五、发生规律及习性127 六、传播途径128 七、检验方法128 八、检疫与防治128 第
坦白说,我对植物检疫这个领域最初的认知非常有限,觉得可能就是一些关于打农药、抓虫子的事情。《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和专业的视角,剖析了植物检疫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关注“治”,更强调“防”和“管”。书中关于风险评估、疫情监测、检疫审批等环节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和分类感到震撼,原来有些生物的危害性如此之大,足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书中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检疫工作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阻止潜在的生物入侵,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以前总觉得科学研究离我们很远,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成果,就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餐桌上的安全食物,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力量,以及专业人士在默默守护我们生活的美好。
评分作为一个热爱旅行、喜欢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风光的人,我对不同地区特有的植物和可能存在的病虫害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各地植物健康状况的窗口。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精彩的“植物地图”,标注着哪些地区可能存在哪些特定的病虫害威胁,以及它们对当地生态和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书中详细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植物检疫措施和贸易协定,这让我对全球化的背景下,植物检疫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曾在一篇关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报道中,了解到某些入侵性昆虫对当地生态造成的毁灭性破坏,而这本书则从技术层面解释了这些入侵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什么需要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来阻止它们的传播。它让我明白,每一次跨国界的植物贸易,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而检疫工作,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绿色星球的关键防线。这本书让我对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和“智慧”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植物爱好者,我对病虫害防治简直一窍不通,每次看到心爱的植物出现奇怪的斑点或者叶子发黄,都焦头烂额。朋友推荐了这本《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打开后就被深深吸引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不仅有文字描述,还有大量高清图片,比我在网上搜集的信息要直观准确太多了。特别是关于一些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书中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们的发生原理和传播途径,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理解。而且,它还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案,从物理隔离到化学药剂的使用,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和注意事项。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很多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敌、制作植物源农药等,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我按照书里的方法,成功地治愈了我那盆差点被螨虫毁掉的月季,现在它又重新焕发生机了,简直太有成就感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导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认识和解决植物面临的问题。
评分读完《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一株小小的植物,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技术和严密的管理!我一直认为,只要把植物养好了,它就能健康生长,却从未想过,还有“检疫”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书中详细介绍了植物检疫的原理、方法和流程,从源头识别,到过程监管,再到终端控制,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严谨得令人佩服。我特别好奇书中所提到的“分子检疫技术”,它竟然能通过DNA分析来鉴定病原体,这简直是“黑科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享受到的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离不开背后无数专业人士的辛勤付出和高科技的支持。它不仅仅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了解到很多关于植物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新知识,这对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消费选择,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农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
评分我是一名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平时接触的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情况也十分复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这本著作的出现,无疑为我日常的工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不仅仅是对原有知识的简单更新,更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拓展和深化。书中对于一些新型病虫害的介绍,以及最新的检测技术和预警系统,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区域性病虫害监测和防控策略的论述,这对于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实践指导。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健全植物疫情信息网络,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的章节,就让我茅塞顿开。此外,它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检疫级别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这对于规范我们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一些现有技术资料的空白,更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到了极高的水平,为我应对日益严峻的植物检疫挑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