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钢琴音乐演奏技术与作品处理研究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李宇峰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18032730 |
| 出版年份: | 2017年7月 |
| 版次: | 第 1版 |
| 总页数: | 185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9.5元 |
| 实际重量: | 0.299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李宇峰著的这本《钢琴音乐演奏技术与作品处理研究》主要针对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从钢琴演奏的各种技术技巧入手,系统讲述钢琴表演中的演奏法、演奏技能以及协调性等诸多问题。
本书从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其中,第一章是钢琴演奏基础;第二章主讲钢琴演奏触键技法;第三章重点分析钢琴演奏发音技法;第四章针对不同类型的钢琴演奏技术进行讲解;第五章侧重于不同类型的钢琴演奏技巧;第六章如何就演奏中身体的协调性进行训练;第七章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处理;第八章就钢琴演奏文献理论进行阐述。
李宇峰,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师从于全国有名音乐教育家金石教授,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李哲博士、俄罗斯有名钢琴教育家尤利·德拉兹道夫教授。现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钢琴负责人,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从事钢琴表演和钢琴伴奏教学。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语言》《人性与神性的矛盾结合——从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看其音乐性格》等,另在艺术核心期刊发表连载期刊的四篇,如《解密斯克里亚宾的音乐语言——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等。曾出版著作《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变迁与发展——西方钢琴音乐探微》。所指导学生有多人在靠前、靠前比赛中获奖,如第五届“长江杯”亚洲钢琴比赛李斯特组第二名,第三届韩国春川靠前音乐比赛总决赛靠前名、第二名,第十八届香港——亚洲钢琴公开比赛总决赛第三名、第六名。曾担任“星海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评委,2013、2014、2015香港澳门亚太青少年钢琴公开赛沈阳赛区专业评委,2013、2014、2015、2016新加坡中新靠前比赛中国赛区专业评委,2013、2014、2015、2016韩国春川靠前音乐比赛中国赛区专业评委等。
第一章 钢琴演奏基础
第一节 演奏基本知识
第二节 基本姿势与手形
第三节 演奏基本指法
第二章 钢琴演奏触键技法
第一节 概述与应用
第二节 音色、音量与触键
第三节 触键技巧方法
第三章 钢琴演奏发音技法
第一节 断音奏法
第二节 连音奏法
第三节 跳音与震音奏法
第四章 不同类型的钢琴演奏技术
第一节 音阶技术
第二节 琶音技术
第三节 双音技术
第四节 八度技术
第五节 和弦技术
第五章 不同类型的钢琴演奏技巧
第一节 旋律训练
第二节 节奏训练
第三节 速度与力度训练
第四节 装饰音训练
第六章 演奏中的身体协调性训练
第一节 手指的运用
第二节 手腕、手肘和手臂的协调性训练
第三节 踏板的配合与应用
第七章 不同类型钢琴音乐作品的处理
第一节 作品分析与研究
第二节 练习曲演奏及表现特点
第三节 复调音乐演奏及表现特点
第四节 奏鸣曲演奏及表现特点
第五节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及表现特点
第八章 钢琴演奏文献理论研究
第一节 西方钢琴演奏理论与文献
第二节 中国钢琴演奏理论与文献
参考文献
《钢琴音乐演奏技术与作品处理研究》主要针对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从钢琴演奏的各种技术技巧入手,系统讲述钢琴表演中的演奏法、演奏技能以及协调性等诸多问题。《钢琴音乐演奏技术与作品处理研究》从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其中,一章是钢琴演奏基础;第二章主讲钢琴演奏触键技法;第三章重点分析钢琴演奏发音技法;第四章针对不同类型的钢琴演奏技术进行讲解;第五章侧重于不同类型的钢琴演奏技巧;第六章如何就演奏中身体的协调性进行训练;第七章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处理;第八章就钢琴演奏文献理论进行阐述。
这本钢琴学习的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传统练习方式的看法。作者在讲解技术细节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比如,对于手指独立性和力量的训练,他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枯燥的哈农练习上,而是巧妙地结合了不同风格的作品片段进行分析和应用。我记得有一次练习巴赫的赋格,总是感觉线条纠缠不清,但在书中找到了一个关于“触键深度与释放时机”的精辟论述,一下子就点通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人性化,从基础的音阶琶音到复杂的复调处理,每一步的过渡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手把手地指导。特别是关于踏板的使用,书中详尽地分析了不同演奏厅声学环境对踏板选择的影响,这在很多基础教材中是很难找到的深度。读完前几章,我立刻将书中的一些练习方法应用到我正在学习的肖邦练习曲中,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金钱和时间都换不来的宝贵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广度与深度简直令人咋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融合了音乐史、心理学和演奏美学的综合性论著。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作品诠释”那一部分的方式。他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如何影响了作品的情绪和结构。比如,在分析德彪西作品时,书中详细探讨了印象派绘画对音乐音色概念的启发,这让我对和弦的色彩感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打出音符。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学术探讨,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学习。对于那些希望超越“会弹”达到“能表达”境界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智力伙伴。它要求读者动脑筋,去思考每一个音符背后的逻辑与情感动机,使得练习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智力上的挑战。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相当严谨和学术化的,这对于追求精确性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优点,但或许对初学者来说会有些门槛。不过,正是这种严谨,保证了书中所有观点的可靠性和实践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论述“节奏的弹性与律动感”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他将古典主义的严谨节拍与浪漫主义的自由速度变化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给出了大量的视唱听练习来帮助读者内化这种节奏的“呼吸感”。我尝试书中介绍的一种“分层节奏练习法”,即把复杂节奏分解成最简单的二对三或三对四交织,再逐步叠加,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以反复打磨、不断深化的训练体系,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秘籍。读完一个章节,我总会有一种想要立刻坐到琴前验证理论的冲动,这种实践的驱动力,是衡量一本专业书籍是否优秀的最好标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全面”与“前瞻性”。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技巧的复述上,而是勇敢地探讨了当代钢琴演奏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比如如何在高清晰度录音时代保持音乐的温暖感,以及如何平衡科技辅助练习与传统听觉训练之间的关系。作者在探讨“舞台心理调适”那一章时,分享了许多业界前辈的经验,这些“内幕”性的分享,对于即将面临演奏会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书中关于记忆力的保持和临场发挥的稳定性的建议,非常务实且可操作。我过去总觉得演奏失误大多是技术问题,但阅读此书后,我开始意识到心理建设在演奏中占据了同样重要的位置。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弹得更好听,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专业的音乐人,这是一种从“匠人”到“艺术家”的升华过程。
评分从装帧和编排来看,这本书的设计也体现了专业水准。纸张的质量很好,即便是长时间翻阅和在琴边放置笔记,也不会轻易损坏。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乐谱示例标注得极为清晰,无论是指法提示还是力度记号,都精确无误,这在很多翻译或盗版的教材中是难以保证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和声进行时,配上了简明的和弦图示,这大大加快了我理解抽象理论的速度。举个例子,关于增六度和弦在不同调性中的转换,书中用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其功能和色彩变化,避免了纯文字描述的晦涩难懂。这本书不只是给演奏者看的,我觉得音乐理论教师也会从中受益匪浅,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将复杂理论转化为直观演奏指导的有效路径。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度过整个学习生涯的工具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