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OECD互联网经济展望2012
定价:78.00元
作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张晓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476075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OECD互联网经济展望(2012)》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经合组织国家互联网发展对经济与社会日益深远的影响及趋势、各国有关政策与战略制定的焦点等,是中国了解和洞察全球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过去、今天乃至未来的重要窗口,也是更为透彻地研究和认识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参考指南。本书有助于为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政策制定和研究支撑工作提供资料。本书就互联网对经济与社会的重要性、互联网发展的各次浪潮进行了探讨,并对评价与衡量互联网经济的新研究、新途径和新方法进行了介绍。本书还提供了在更为宽泛的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中的全球250强企业的相关数据,有助于理解互联网经济增长的相关背景及前景。基于这些数据,本书对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及服务领域内的近期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对未来几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尤其聚焦于那些可能对未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定趋势。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恕我直言,简直是一部沉闷得让人昏昏欲睡的百科全书,里面塞满了各种晦涩难懂的图表和统计数据。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它,希望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一些关于数字世界未来走向的真知灼见,结果呢?看到的只是一堆冰冷、缺乏灵魂的数字罗列。作者们似乎坚信,只要堆砌足够多的数据,就能自动形成深刻的洞察,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只会让读者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方向,最终找不到任何值得称道的结论。举个例子,书中花了整整一章来分析某个欧洲小国的宽带普及率变化,那详尽程度,简直像是给专业统计学家准备的午餐指南,对于一个普通关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人来说,这些细节的堆砌除了徒增阅读疲劳之外,毫无价值。如果说有什么亮点,那可能就是它精准地展示了在那个年代,全球决策者们是如何被数据迷住心窍,却往往忽略了技术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影响和用户体验的。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给政府机构存档的报告,而不是一本能激发思考的读物,读完后我只感觉脑子里塞满了无用的信息块,急需一场关于互联网的“排毒疗程”。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视角,可以说是极其“宏大叙事”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它似乎立志要涵盖“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全貌,结果就是每方面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没有哪一个议题能真正触及核心。就好像一位厨师想做一桌满汉全席,结果端上来的是一盘盘摆盘精致,但味道平平的小点心,每一样都让你觉得“哦,我知道这个概念”,但你绝不会因此感到惊艳或有所启发。尤其是在讨论新兴商业模式的部分,分析的视角总是非常保守,带着一种对既有经济结构的深深敬畏,缺乏对颠覆性创新的那种敢于想象的勇气。他们似乎更热衷于评估风险和规范性框架,而不是歌颂和分析那些真正推动技术革命浪潮的“野蛮生长”力量。对于渴望了解“下一个大事件”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更多是昨日黄花的总结,而不是明日蓝图的勾勒。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非常详尽但毫无激情的政府例行巡视,安全,规范,但绝对称不上精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官方了。如果把互联网经济比作一场充满活力和噪音的狂欢节,那么这本书就是那个穿着西装、手里拿着公文包,严肃地在入口处核对邀请函的保安。所有的论述都包裹在层层叠叠的学术术语和外交辞令之下,让人很难捕捉到作者们真正想表达的观点。我得反复重读好几遍某些段落,才能从那些冗长、绕口的句子结构中剥离出最基础的意思。这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与文字的搏斗,而不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我甚至怀疑,作者们是不是故意要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从而维护某种“精英知识”的壁垒感。这种过度谨慎的表达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内容本应具备的冲击力。如果这本书的目标是普及互联网经济的知识,那么它无疑是失败的;它更像是一本给同行之间相互引用的工具书,充满了只有内部人士才能理解的“行话”,让局外人感到自己像个闯入秘密会议的局外人,格格不入。
评分从内容的时间维度来看,这本书的“时效性”是个致命伤,尽管它出版于2012年,但对于快速迭代的互联网行业来说,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了。阅读它,就像是在翻阅一份关于大哥大手机市场的深度报告——虽然在那个年代它或许是权威的,但现在看来,简直是历史的尘埃。书中对移动互联网生态的预判,显得尤为稚嫩和保守,几乎完全错过了社交媒体和应用经济爆炸式增长的真正威力。与其说这是一部“展望”,不如说它是一份精准描绘了“过去几年发生了什么”的考古报告。每次读到书中对某个技术趋势的分析,我都会忍不住在脑海里默默地打上“已过时”的标签。对于任何希望把握当前技术脉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考价值微乎其微,它更适合被扔进图书馆的历史文献区,供未来的社会学家研究“2012年的人们是怎么看待互联网的”,而不是作为一本指导商业决策的参考书。这种强烈的时代错位感,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不连贯,充满了一种“穿越感”的尴尬。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跨文化和全球化议题时的立场,令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它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由特定地理区域主导的视角,对其他地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常常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数据和案例的选取明显偏向于成熟经济体的模式,而对于互联网发展路径更为多元化的地区,分析往往流于表面化的归纳,缺乏真正的深度理解和同理心。这就好比一位只去过西欧的游客,试图去定义“全球美食”是什么。这种视野的局限性,使得全书的“全球性”口号显得空洞无力。它没有真正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互联网如何被重新塑造和利用,而只是机械地套用既有的经济模型去衡量一切。作为一个追求全面视角的读者,我发现自己不得不不断地在脑海中“翻译”和“修正”作者们的论断,以适应更广阔的全球现实。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精心打磨的西方经济体内部参考文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互联网经济展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