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

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志红 黄贤文 林 鸿 庄锋茂 著
图书标签:
  • 体育健身
  • 健康生活
  • 漫画
  • 科普
  • 趣味
  • 运动
  • 保健
  • 日常
  • 入门
  • 轻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4152
商品编码:2959467121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

定价:39.00元

作者:邹志红 黄贤文 林 鸿 庄锋茂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3024441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永葆青春的奥秘吗?你想掌握美体塑身的妙招吗?

内容提要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本书围绕“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主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力求让读者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性知识,从而有助于大家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达到避免运动损伤、提升锻炼效果、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本书以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等体育科研成果为基础,从健身机能评价出发,传授运动健身知识,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于一体,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健身和健康知识做了简明扼要而又系统深入的阐述,适合广泛人群阅读。

目录


目录
章 永葆青春的奥秘 1
(一) 健身三宝 1
(二) 心率的自我监测 3
(三) 避免陷入体育锻炼误区 5
(四) 体育人口 8
(五) 亚健康 9
(六) 生命与健康的源泉 12
(七) 生物钟 14
(八) 健身路径 18
(九) 中老年晨练健身法 21
(十) 中考体育 23
(十一) 徒手健身运动 25
(十二) 晨练与暮练 28
(十三) 走路健身 30
(十四) 运动开发右脑 33
(十五) 跑步健身 36
第二章 美体塑身的妙招 39
(一) 运动强度 39
(二)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 41
(三) 有氧运动常见误区 43
(四) 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 46
(五) 热身锻炼 48
(六) 仰卧起坐 50
(七) 拉伸运动 53
(八) 肌肉与脂肪 54
(九) 老年人与力量训练 56
(十) 团操锻炼 58
(十一) 与力量训练 62
(十二) 出汗≠ 65
(十三) ≠减重 67
(十四) 有效的运动 69
(十五) =减皮下脂肪 减内脏脂肪 72
(十六) 局部 75
(十七) 瑜伽 77
第三章 时尚运动的潮流 81
(一) 极限运动 81
(二) 儿童与极限运动 83
(三) 中年事业人士适合的锻炼方式 85
(四) 老年人不适合剧烈运动 87
(五) 打麻将 89
(六) 户外露营 91
(七) 电子竞技 93
(八) 钢管舞 95
(九) 卡丁车 97
(十) 体育舞蹈 100
(十一) 平板支撑 103
第四章 运动营养的秘笈 107
(一) 蛋白粉与鸡蛋 107
(二) 控制饮食 110
(三) 多吃肉≠长肌肉 113
(四) 补水 114
(五) 运动中喝水 116
(六) 运动后加餐 119
(七) 运动后的饭量 121
(八) 理想体重 122
(九) 热量 124
(十) 营养保健品 128
(十一) 剧烈运动后饮食安排 132
(十二) 中老年人进补 135
(十三) 运动后吃西瓜的讲究 138
(十四) 大量运动后的营养补充 140
(十五) 不同运动强度对营养的不同需求 142
(十六) 蛋白质过剩 145
(十七) 蔬菜和水果的搭配 147
(十八) 力量训练后的饮食调配 149
(十九) 女性健身的营养调配 151
第五章 “微小运动”的奥秘 155
(一) 上下班途中的运动 155
(二) 健康微运动 159
(三) 关节柔软运动 162
(四) 普拉提运动 168
(五) 武术运动 172
(六) 提肛运动 175
(七) 站桩功 178
(八) 新眼保健操 182
(九) 动养与静养 185
(十) 伸懒腰 187
(十一) 手腕运动 189
第六章 快乐运动的通道 193
(一) 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193
(二) 发展智力 195
(三) 提高自尊和自信 197
(四)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200
(五)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01
(六) 克服腼腆胆怯 203
(七) 克服孤独怪僻 204
(八) 克服急躁易怒 206
(九) 克服自负好强 207
(十) 克服遇事紧张 208
(十一) 克服过度担心 209
(十二) 克服犹豫不决 211
(十三) 克服抑郁焦虑 213
(十四) 缓解强迫症 214
(十五) 治疗睡眠障碍 216
第七章 运动医学的诀窍 219
(一) 脚底痛 219
(二) 脚踝扭伤 221
(三) 生长痛 224
(四)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226
(五) 颈椎病 228
(六) 急性腰扭伤 234
(七) 膝盖保护 236
(八) 体育运动对于儿童的好处 237
(九) 腹肌锻炼 241
(十) 关节炎运动处方 244
(十一) 身高不完全取决于遗传 246
(十二) 扁平足 248
(十三) 户外运动中的疾病防治 250
(十四) 心肺复苏术 253
(十五) 运动极点 258
第八章 科学健身的艺术 261
(一) 运动鞋的选择 261
(二) 有助于中小学生长高的运动 263
(三) 运动护具的选择 265
(四) 孕妇健身运动 267
(五) 网球肘运动康复方案 271
(六) 肩周炎运动康复方案 273
(七) 糖尿病运动康复方案 275
(八) 上交叉综合症运动康复方案 277
(九) 肥胖 关节炎运动康复方案 281
(十) 下交叉综合症运动康复方案 284
(十一) 马拉松 287
(十二) 羽毛球 289
第九章 体育法制的视野 293
(一) 公共体育设施 293
(二) 单位体育设施 295
(三) 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 297
(四) 健身俱乐部收费标准 299
(五) 健身俱乐部星级评定标准 300
(六) 健身卡转让 302
(七) 公共游泳场所游泳规则 304
(八) 登山规定 306
(九) 体育运动中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 308
(十) 体育课 309
(十一) 课外体育活动 311
(十二) 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的开放 313
(十三) 学生体育课上受伤的责任判断 314
参考文献 317

作者介绍


邹志红:中央党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先后任福建省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福建省体育*管理中心主任、福建省重点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现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文摘





序言



《运动的艺术与科学:一场身心探索的旅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和潮流裹挟,却在追求健康与活力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你是否曾对健身房里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器械感到困惑?你是否曾被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健身教程弄得眼花缭乱,却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你是否渴望了解运动背后的原理,让每一次挥洒汗水都更有意义? 《运动的艺术与科学:一场身心探索的旅程》正是为你而来。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动作大全”或“食谱指南”,而是一次深入浅出的身心探索之旅,旨在唤醒你内在的运动潜能,让你在科学的指导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它将带你穿越表象,直抵运动的本质,让你从“为什么”到“怎么做”,全方位地理解并实践健康的生活理念。 第一章:唤醒身体的语言——运动的基石 在本章中,我们将一同探索身体是如何运作的,以及运动如何成为我们与身体沟通的桥梁。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入手,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肌肉、骨骼、关节、心肺系统等在运动中的奥秘。你将了解到: 肌肉的力量与智慧: 并非所有肌肉都一样。我们将区分不同类型的肌肉纤维(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理解它们在爆发力、耐力和力量训练中的不同作用。你还将学会如何识别和激活那些“沉睡”的肌肉,让它们在运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代偿和损伤。 骨骼的坚韧与支撑: 我们的骨骼不仅仅是支撑体重的框架,它们还是身体的“信息储存库”,记录着我们一生的活动痕迹。我们将探讨骨骼的生长、修复机制,以及运动如何促进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你将明白,每一次负重训练,都是在为骨骼注入活力。 关节的灵活与协调: 关节是连接骨骼的枢纽,也是运动灵活性的关键。我们将深入了解关节的结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减少关节磨损和疼痛。你还将学习到,热身和拉伸并非“可选项”,而是保护关节、提升运动表现的“必修课”。 心肺的活力与效率: 心脏和肺是生命的发动机,它们的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能量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将解析心肺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有氧运动如何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供氧能力。你将了解,为何心脏跳动得更有力,我们的生活就能燃烧得更精彩。 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 运动不仅仅是肌肉和骨骼的配合,更是神经系统精密指挥的结果。我们将探讨本体感觉、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训练,优化神经信号的传递,让动作更加流畅、精准。 第二章:科学的指南针——运动的原则与方法 掌握了身体的基本原理,我们便能以科学的态度去设计和执行运动计划。本章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的运动指导,让你告别盲目,走向高效: 训练的金三角: 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这三个要素如同鼎足而立,缺一不可。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调整这三者,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你将学会根据心率、主观感受等指标,判断训练强度,并了解不同目标(如减脂、增肌、提升耐力)所需的训练频率和时长。 循序渐进的艺术: 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将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教你如何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负荷,避免“一步到位”的急功近利,从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并让身体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和进步。 多样化的魅力: 身体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才能持续进步。我们将为你呈现各种运动类型,如力量训练、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益处。你将学会如何将这些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一套全面而均衡的训练计划。 倾听身体的声音: 身体会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它是否需要休息,是否需要调整。我们将教你如何识别疲劳、疼痛等信号,并学会科学的休息和恢复方法,如充足的睡眠、营养补充和主动恢复,让身体在训练之余得到充分的修复和成长。 智能化的训练: 科技正在改变我们运动的方式。我们将介绍一些智能化的训练工具和方法,如运动追踪器、训练App,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来优化训练。你将明白,科技可以成为你运动路上的得力助手,让你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更精准地提升。 第三章:个性化的地图——找到属于你的运动之路 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身体状况和目标都独一无二。《运动的艺术与科学》深知这一点,因此本章将引导你绘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运动地图: 目标设定与评估: 你想通过运动达到什么目的?是甩掉多余的脂肪,还是塑造健美的肌肉?是提升运动表现,还是改善健康状况?我们将指导你如何清晰地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提供专业的评估方法,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现状,为制定计划打下基础。 力量训练的密码: 无论你是想变得强壮,还是想拥有流畅的体态,力量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将深入讲解不同力量训练动作的要领,如深蹲、硬拉、卧推、引体向上等,并提供针对不同部位的训练计划。你将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器械,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自重训练。 有氧运动的韵律: 有氧运动是提升心肺功能、燃烧卡路里的绝佳方式。我们将介绍跑步、游泳、骑行、跳绳等多种有氧运动,并教你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你还将了解到,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柔韧性与平衡的艺术: 僵硬的身体不仅影响美观,更容易导致损伤。我们将带你进入瑜伽、普拉提、拉伸的世界,学习如何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让动作更加舒展自如,生活更加游刃有余。 运动中的心理学: 运动不仅仅是身体的挑战,更是心灵的磨砺。我们将探讨运动如何影响情绪,如何培养坚持的毅力,以及如何克服运动中的枯燥和瓶颈。你将学会利用心理学技巧,让运动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习惯。 特殊人群的关怀: 无论是初学者、老年人、孕妇,还是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运动都应是他们的健康之选。我们将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运动建议和注意事项,让你和你的家人都能安全、有效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第四章:生活的延伸——让运动融入日常 运动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健身房或运动场,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持续的能量。《运动的艺术与科学》将帮助你将运动的理念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营养的协同作用: 运动与营养是实现健康目标的“黄金搭档”。我们将解析均衡饮食的重要性,讲解不同营养素在运动中的作用,并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让你吃出健康,练出活力。 睡眠的修复力量: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探讨睡眠质量对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改善睡眠的方法,让你在休息中获得新生。 压力管理与运动: 现代生活充满了压力,而运动正是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运动来管理压力,改善情绪,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 运动的乐趣与社交: 运动不应该是孤独的。我们将鼓励你参与团队运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运动过程充满乐趣和社交价值。 长久的健康承诺: 运动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我们将帮助你建立长期的健康意识,将运动融入生活,让它成为你健康生活的基石,陪伴你度过精彩的人生旅程。 《运动的艺术与科学:一场身心探索的旅程》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邀请,邀请你开启一段与身体和谐共舞的旅程。它将以最真诚的态度,最严谨的科学,最贴心的指导,陪伴你探索运动的无限可能,让你在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心跳、每一次的挥汗如雨中,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力量。翻开这本书,你将不仅仅是学会“怎么动”,更是理解“为什么动”,最终,你会爱上“动”本身,让健康成为你生活中最耀眼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非常注重“个性化”的健身指导。作者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去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和个人目标,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它提供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自我评估”的框架,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身体优势和劣势,以及自己适合进行哪些类型的运动。然后,它会提供大量的“运动选项”和“训练建议”,让读者可以自由地进行组合和搭配。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健身目标”(比如增肌、减脂、提高柔韧性等)来选择不同的运动和训练强度。这种“量身定制”的指导,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非常人性化,它关注的是每一个个体,而不是试图把所有人都塑造成同一个模式。

评分

从这本书中,我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对“运动”这个概念的全新认知。我之前一直把运动看作是一种“负债”,是需要我去“还”的消耗。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运动更像是一种“投资”,是你对自己身体最好的投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短暂的体能提升,更是长期的健康收益。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挥洒的汗水,每一次肌肉的酸痛,都在为我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用一种非常积极、充满力量的语言,不断地强化这种“运动的价值”。它让我们看到,通过坚持运动,我们可以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我们可以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去享受生活的美好,甚至可以拥有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这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运动的看法,让我从一个“不得不练”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想要去练”的积极参与者。

评分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强调运动重要性的同时,也并没有忽视“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性。很多人一谈到健身,就只知道拼命练,却忽略了身体也需要时间去修复和成长。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详细讲解了为什么运动后的拉伸很重要,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拉伸。它还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放松方式,比如冥想、泡澡,甚至是充足的睡眠,并解释了这些方式如何帮助身体恢复,以及如何为下一次的运动做好准备。我之前总以为运动后就是要赶紧休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积极的恢复同样是健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让我从一个“只知道用力”的健身小白,变成了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健身爱好者。这种全面性的指导,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非常贴心,它考虑到了健身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练”的层面。

评分

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鼓吹某种特定的运动方式,而是倡导一种“多元化”的健身理念。它涵盖了非常广泛的运动类型,从最常见的慢跑、游泳,到一些相对小众的瑜伽、普拉提,甚至是户外运动和一些简单的居家锻炼。作者在介绍每一种运动时,都会详细阐述它的特点、适合人群、以及可能带来的益处。我尤其喜欢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组合建议”,比如如果你想提高心肺功能,可以尝试慢跑和游泳的结合;如果你想增强核心力量,可以考虑普拉提和一些徒手训练。这种“菜单式”的健身指南,让我觉得非常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自由搭配出最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它并没有把某一种运动神化,而是鼓励我们去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去发现最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的运动方式。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我觉得健身不再是单一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充满探索乐趣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打破了我对健身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健身就是去健身房举铁,或者是在操场上跑步。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健身的更多可能性。它介绍了许多在家就能进行的简单易学的健身方法,比如利用自重进行训练,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居家器械。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介绍如何利用一张瑜伽垫,就能完成一套全身性的训练。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因为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很难有时间专门去健身房。而且,书中的一些动作设计,都考虑到了空间和器械的限制,非常适合普通家庭的健身需求。它让我明白,即使没有高级的健身设备,即使住在小小的公寓里,也能有效地进行健身,保持健康。这种“普及性”的指导,让我觉得健身离我更近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明亮活泼的色彩搭配,加上一些简洁有力的插画元素,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于健身的独特见解,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这里用的是一种非常轻松诙谐的“漫话”形式,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健身的那些事儿。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专业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讲起,比如如何正确地呼吸,为什么热身如此重要,以及运动后身体的感受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往往是决定我们能否坚持下去,以及能否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作者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几个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运动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让人在哈哈大笑中就吸收了知识。特别是关于“运动动机”的那一部分,我感觉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以前总觉得健身是件痛苦的事情,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培养热爱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长久之计。它鼓励我去发现运动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健身小白也觉得信心倍增,感觉自己真的可以学会,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把一些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运动知识,通过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非常有条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健身类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充斥着各种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很吃力。而这本“体育健身漫话一本通”,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作者的画风非常可爱,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每一个动作的分解,每一个原理的讲解,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你一目了然。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肌肉群和运动轨迹的时候,用的是那种拟人化的方式,把肌肉想象成一个个小小的战士,在身体里各司其职,听从指令去完成动作。这种想象力的注入,让原本冰冷的解剖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而且,它在讲解一些运动技巧的时候,还会用一些夸张但又非常形象的漫画来表现,比如错误姿势导致的“悲惨后果”,以及正确姿势带来的“神清气爽”。这种对比,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些动作很重要,以及为什么必须注意动作的细节。

评分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循序渐进”的理念。很多人一开始健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一天练八个小时,结果没几天就腰酸背痛,甚至受伤,然后就彻底放弃了。这本书恰恰相反,它非常强调“从小处着手”,从最简单、最容易达成的目标开始。比如,它会建议你先从每天散步15分钟开始,或者每天做几个简单的深蹲,然后根据身体的反应,慢慢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这种“微习惯”的培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可行性。我一直想开始规律运动,但总是觉得无从下手,这本书就像给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它没有强迫你去接受高强度的训练,而是鼓励你去建立一个健康的运动习惯。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失败案例”,通过这些反面的例子,让我们明白哪些是容易犯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更有共鸣。它让我明白,健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但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瘦身”或者“肌肉”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它更侧重于从整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探讨运动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书中有大量的篇幅都在讲述如何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升情绪,甚至是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来纠正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姿势习惯。我记得有一个章节特别提到,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导致肩颈酸痛,然后作者就用几个非常形象的漫画,展示了几个简单的办公室拉伸动作,并且解释了这些动作为什么有效,会对身体的哪个部位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动作真的非常实用,我每天都会在工作间隙做几下,感觉肩颈的僵硬感确实有所缓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健康”这个词的含义。它不再是单纯的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身体的活力、内心的平和以及生活的热情。作者用一种非常有人情味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精神层面的提升。它鼓励我们去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去感受运动带来的愉悦,而不是盲目追求某种外在的标准。这种关注内在、强调个性的理念,对于我这样曾经有过“健身焦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太舒服了!作者用一种非常幽默、风趣的方式来讲解健身知识,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健身书,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严肃,要么就是充斥着各种“炫技”的内容,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更像是在和一位很懂健身的朋友聊天,他会用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运动原理。比如,在讲解核心肌群的重要性时,他会把核心比喻成“身体的发动机”,没有强大的发动机,一切的动作都会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作者还经常会插入一些自己的“小故事”,分享一些他在健身过程中遇到的趣事和挑战,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我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感觉自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学会了好多东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