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9787109152212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97871091522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 著
图书标签:
  • 家禽遗传资源
  • 中国畜禽
  • 遗传育种
  • 家禽品种
  • 生物多样性
  • 农业科学
  • 动物科学
  • 家禽养殖
  • 基因资源
  • 品种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52212
商品编码:2958854123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作者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
定价 480.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152212 出版日期 2011-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16开 商品重量 2.742Kg

   内容简介

  本志书编写中除采用来源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遗传资源调查报告初稿外,还参考了以往发表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与文献。编写组依据收录资源需具有的特征特性、群体整齐、遗传性能稳定、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原则,将上报资源进行同种异名合并或补充调查清理后列入本志中,并在书末附有各遗传资源的彩色照片。少部分资源或因其特征特性不明显,或虽具某些特点但群体已很小而未列入本志。现列入本志的家禽遗传资源共189个,其中鸡116个、鸭34个、鹅31个、鸽3个、鹌鹑2个、火鸡3个,鸡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107个、培育品种4个、引进品种5个,鸭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32个、引进品种2个,鹅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30个、培育品种1个,鸽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l个,火鸡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1个、引进品种2个,鹌鹑为引进品种2个。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本志前言
总论
 一、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的起源
  (一)中国家鸡的起源
  (二)中国家鸭的起源
  (二)中国家鹅的起源
 二、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类型与形成
  (一)鸡遗传资源类型与形成
  (二)鸭遗传资源类型与形成
  (三)鹅遗传资源类型与形成
  (四)鸽遗传资源的类型与形成
 三、中国家禽遗传资源分类与分布
  (一)中国家禽遗传资源分类
  (二)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的分布
 四、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的特性与利用
  (一)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特性
  (二)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的利用
各论
一、鸡
  (一)地方品种
  北京油鸡
  坝上长尾鸡
  边鸡
 大骨鸡

……

附录 家禽配套系名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华夏瑰宝:中国地方畜禽品种的传承与未来 书籍名称: 华夏瑰宝:中国地方畜禽品种的传承与未来 ISBN: 978-7-50000-000-0 (示例,请自行替换为实际ISBN)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单一的家禽遗传资源志,而是以宏大的视角,全面梳理和深度剖析了中国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着眼于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中的独特地位、农业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保护与发展挑战。全书内容横跨畜牧学、遗传学、生物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农业等多个领域,旨在为畜牧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农业从业者以及所有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读者提供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著作。 第一章 绪论: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独特价值与全球视野 本章首先确立了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畜禽起源和驯化中心的地位。通过历史文献梳理与现代基因组学研究的交叉印证,详细阐述了中国地方品种在演化史上的关键节点。我们探讨了地方品种区别于现代商品化品种的本质特征——即对特定地方环境的超强适应性、优良的抗逆性(如抗病、耐粗饲)以及独特的风味品质。本章还引入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宏观框架,指出中国地方品种不仅是农业财富,更是人类共同的生物遗产,其丧失将对全球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将重点分析当前全球种质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并引出中国在这一领域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现实挑战。 第二章 牛羊马:广袤草原与高原上的适应奇迹 本章节将聚焦于中国三大主要反刍动物——牛、羊、马的地方品种。 黄牛与水牛的区域分化与功用: 详细描绘了从东北的“役用黄牛”到西南“水牛”的地理分布和功能特化。书中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不同类型黄牛(如秦川牛、鲁西牛)在肉用品质、役用性能上的遗传差异,并结合现代育种技术,分析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传统优势基因。特别关注了西南山区特有的小型役用牛种,它们是当地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活化石。 羊类的多样性与特色: 中国羊类资源的丰富性令人惊叹。本章细分介绍了不同生态区羊的代表性品种:西北的耐寒耐役的滩羊、华北的肉脂兼用型绵羊(如小尾寒羊),以及南方具有独特毛皮价值的山羊(如湖羊)。重点分析了这些品种在特定气候条件(如极端干旱、高寒)下形成的独特生理机制和营养转化效率。 马:历史的载体与现代的潜力: 从蒙古马的耐力到伊犁马的挽力,再到西南山区的轻型马种,本章系统梳理了中国马种的起源、军事与农耕史地位。我们探讨了现代骑乘、休闲娱乐业对地方马种的潜在需求,并提出了如何在保护遗传纯度的前提下,实现马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三章 猪:从野生到家养的基因宝库 中国的猪类遗传资源被认为是全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国猪种的“黑、白、五花”三大系列。 地方猪种的独特育种目标: 与追求高生长速度和低饲料转化率的国际主流品种不同,中国地方猪种的优势在于其卓越的繁殖性能(高产仔数、强母性)、优良的肉质特性(大理石花纹、良好的适口性)以及对粗饲料的消化能力。 重点品种深度解析: 精选了如“两淮猪”、“太湖猪”、“隆回花瑶猪”等十余个代表性地方品种进行基因组学和表型特征的交叉分析。通过对它们的遗传距离和主效基因的探讨,揭示了其对环境压力的抵抗机制。 “土洋结合”的挑战与机遇: 讨论了在引入外来高效品种后,地方猪种面临的杂交替代风险。提出了一套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地方猪种群体改良方案,旨在实现“两全其美”的育种目标——保持地方风味和抗逆性的同时,适当提升生产效率。 第四章 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本章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技术两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框架。 保护体系的构建: 详细介绍了国家级保护区、国家级保种场站的运行机制与管理规范。强调了“活体保护”、“基因库保存”和“原产地保护”三位一体的保护策略。 分子标记与表征技术: 探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如SNP芯片、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地方品种的群体结构分析、亲缘关系鉴定以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中的应用。这为科学界准确评估和识别濒危种群提供了技术支撑。 地方品种的价值重塑与市场对接: 重点阐述了如何将地方品种的独特“慢生长、高风味、抗逆性强”等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有机认证、以及特定烹饪文化相结合的推广模式,为养殖户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激励。例如,探讨了如何利用地方猪肉的脂肪酸构成来开发高端健康食品市场。 第五章 展望:创新育种与未来畜牧业的韧性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未来十年。面对气候变化、人畜共患病频发的全球挑战,地方品种是增强畜牧业整体韧性的“天然保险”。 本章讨论了如何利用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在不破坏地方品种核心遗传特性的前提下,加速其关键抗病基因的导入或增强。同时,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倡导将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确保中国独有的畜禽遗传资源能够安全、有效地传承给下一代,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持续的贡献。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是研究和应用中国地方畜禽资源的权威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美食有着执着追求的爱好者,我对书中关于家禽品种风味和烹饪价值的描述充满了好奇。我知道,不同的家禽品种,其肉质的口感、脂肪的分布、风味的浓郁程度都有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与品种的遗传特性息息相关。例如,一些地方特色家禽,因为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会孕育出别具一格的美味。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品种的肉质特点,比如是肌纤维细嫩,还是口感紧实有嚼劲?脂肪是否丰腴,带来独特的香味?蛋的品质如何,是蛋黄颜色鲜亮,还是蛋清浓稠?如果书中还能附带一些关于这些特色家禽的传统烹饪方法或食谱建议,那就更完美了。这不仅能够满足我的口腹之欲,更能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些遗传资源的价值。

评分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对中国家禽遗传资源的系统性梳理和记录。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对“遗传资源”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多的是对那些独特、珍稀、可能濒临失传的品种的关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不同家禽品种的起源、分布、形态特征、生产性能,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适应。比如说,对于某个地方特有的土鸡品种,它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它的肉质、蛋质有什么独特的风味?它的驯养方式又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细节,恰恰是构成中华农耕文明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精美的插图或照片,将这些宝贵的遗传信息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活着的基因宝库”,并感受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进程往往体现在我们身边的点滴细节中,而农作物和家禽的品种变迁,就是最直观的体现之一。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关于家禽的“名录”,更可能是一部关于中国农业史、生物多样性保护史的缩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品种的介绍,而是能触及到这些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古代,某些品种可能因为其优良的生产性能而得到重点推广,或者在特定时期,因为战争、灾荒等原因,某些品种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威胁。书中所记录的每一个品种,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段鲜活的历史故事,一段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传奇。

评分

我深知,现代化的进程常常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很多古老的、地方性的物种,因为不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被逐渐淘汰。这本书,在我看来,承载着一种重要的使命——记录、保存和传承。我期望它能够通过详实的文字和科学的论述,唤起人们对本土家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视。它或许会详细介绍哪些品种目前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它们的遗传特性又为何如此宝贵,值得我们付出努力去挽救。此外,书中也可能探讨一些成功的保护案例,或者提出一些可持续利用的设想。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资料,更是一种关于责任和未来的提醒,它让我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遗忘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古朴典雅,深绿色的背景配以烫金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几个大字,散发着一种厚重而专业的历史感。当我翻开第一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这种纸张的质感,触手可及的真实,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对于中国悠久的畜牧文化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精心培育、代代相传的家禽品种,它们不仅仅是食物的来源,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想象一下,在古老的农耕时代,先民们如何通过敏锐的观察和不懈的努力,从野生的祖先一步步驯化出如今我们熟悉的鸡、鸭、鹅等家禽,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无数值得探究的故事。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遥远时代的窗户,让我有机会窥见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珍贵信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