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把握孩子心理
定价:36.80元
作者:王承凯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8030019
字数:18600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是快乐的,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他们不但要面临各种学习压力,还要面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也被人们称为“成长的烦恼”。
《如何把握孩子心理》针对孩子的性问题、生理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社会交往等方面出现的典型的心理问题做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并给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承凯,男,毕业于兰州大学,1983年出生,长期关注和研究青少年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致力于青少年孩子成长等社会公益事业、实践和研究,擅长将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实际结合。同时长期专注于家庭教育、幼儿成长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从事社会公益教育工作近10年,创办上海婴智文化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是全人全心教育文化公益机构“同一片蓝天”“全国爱心图书公益项目”创办人,组织参与多次公益活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是《如何把握孩子心理》,ISBN是9787518030019,出版社是中国纺织出版社。 翻开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迷雾却又充满希望的花园。我一直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感到好奇,但又常常因为摸不着头绪而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的育儿书很多,但大多过于理论化,或者只提供一些零散的技巧,读完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心理学名词,而是从非常接地气的场景切入。例如,作者描述了孩子在幼儿园初入园时可能会出现的焦虑,以及父母在处理这种焦虑时常犯的一些错误。我惊讶地发现,我过去的很多做法,竟然都在不知不觉中加剧了孩子的紧张情绪。书里对孩子情绪的解读非常细致,从哭闹、发脾气到沉默不语,作者都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并解释了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需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同理心”的部分,它不仅仅是让你去理解孩子,更是教会你如何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去表达理解。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让我感觉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她耐心解答了我所有的困惑,并且给予我实实在在的指引。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回想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我们认为孩子“不懂事”的行为,其实是在向我们发出信号,只是我们没有接收到。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给了我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扇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朴实无华,但内容却着实令人惊喜。我是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的家长,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头疼的问题。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从说教到威逼,结果适得其反,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一直以来都把青春期的孩子当作小孩子来对待,而忽略了他们正在经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书中对于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的分析非常透彻,比如他们对独立的需求、对自我认同的探索、以及在社交中遇到的困惑等等。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些影子。更重要的是,书里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教我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有效地倾听孩子的想法,以及如何在尊重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建立健康的亲子界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边界感”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了,爱孩子不等于溺爱,保护孩子也不等于过度干涉。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手册”,它更像是一本“陪伴指南”,教会我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更智慧、更包容的父母。我开始尝试书中的方法,虽然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我能感受到孩子对我的态度在一点点发生变化,那种僵化的亲子关系,似乎有了融化的迹象。
评分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相见恨晚!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成长上,但总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也常常表现出一些我无法理解的行为。例如,孩子对某些事物有过度的恐惧,或者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得异常沮丧,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焦虑。这本书就像一本“儿童心理百科全书”,它系统地介绍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作者在解释这些问题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并结合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让我既能理解理论,又能应用实践。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安全感”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稳定情绪和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石。当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时,我不再那么容易被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所困扰,而是能够更平静地去应对。书中提供的很多小练习和互动游戏,也非常有启发性,我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做,发现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也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茫然无措的妈妈,而是有了一套更清晰、更科学的育儿思路,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然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却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它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孩子自我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合作精神等重要品格的形成过程。作者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影响孩子品格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榜样力量”的章节,它让我深刻认识到,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品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为深远的。书里还提供了很多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去体验、去实践这些品格的方法。例如,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如何通过共同参与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些方法都很实用,我很容易就能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本书让我不再为孩子的不懂事而烦恼,而是看到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的希望。我感觉自己不仅在教育孩子,更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让我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陪伴者”。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去“指导”他们的行为,总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负责。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可能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鼓励孩子自主发展”的论述,让我醍醐灌顶。作者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节奏和发展路径,父母最应该做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巧妙的方法,帮助父母更好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提供恰当的支持。例如,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如何通过鼓励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而不是物质奖励。我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少说“不行”,多说“试试看”;少说“应该”,多说“你觉得呢”。我发现,当我对孩子给予更多信任和空间时,他们反而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也更能从错误中学习。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孩子心理,更是关于如何建立一种健康、平等的亲子关系,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