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快乐烘焙
定价:32.00元
作者:Mimi Deven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054264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许多父母常会苦恼,如何与孩子更亲近、关系更融洽,我会说:“一起动手做就对了!”一起动手做,毋须限制主题、时间、地点,真正的精髓在于“一起做”,与孩子如同伙伴般,一同做家务、手工艺等,享受只属于一家人的幸福时光。而在这里,温柔亲切的Mimi与热情有劲的Deven老师又为我们开创了另一个亲子互动的机会:下厨。
亲子共厨的好处不胜枚举,容我为各位一一列举:
一、克服坏习惯相信很多孩子都有挑食甚至浪费食物的坏习惯,让妈妈们伤透脑筋。与孩子一同下厨正是改掉这种坏习惯的好方法。当父母带着孩子一起从食材摸索起时,孩子会认识食物的样子与来源,爸妈可以请孩子为食物取昵称,比如:红萝卜是小红,花椰菜是Q毛先生,以增加孩子的认同感。而当孩子品尝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佳肴时,自然格外珍惜,不舍浪费了。
二、培养五感,开启创意五感是美学养成的基础,而与孩子一同下厨的过程中,就是培养孩子敏锐五感的好机会。借由家长的引导,孩子能从不同角度来体会做菜这件事:视觉(摆盘美观、色彩搭配等)、听觉(水气蒸腾的声音、烘焙的滋滋声)、触觉(对食材的抚触、揉捏面团等),及味觉、嗅觉。由此延伸,做菜是可以充满创意的。对孩子来说的创意为何?可以是pizza上的选料及摆放方式,更可以是千奇百态的饼干形状,这些都是孩子想象力的开始,但都需要家长们的引导、鼓励。
三、强化责任感、思考力,增加成就感在爸妈与孩子进行任务分工时,可以依孩子的个性及能力来分配,并给予其“这就是你负责的领域”的观念,甚至连*后的清理也别放过。因为这是培养孩子对责任认知的大好机会。家长可以适度引导其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比如如何把饼捏得漂亮,馅又不会流出来。但要提醒爸爸妈是,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命令及批评(虽然有时孩子真的让人很抓狂),让自己的要求放宽松一点,容许孩子有“不”,毕竟我们自己都未必能做到无瑕!
与孩子一同下厨有如此多的优点,能让孩子有参与感,并体会父母平时的辛苦,也能帮助父母从不同角度了解孩子。*重要的,就是在亲子共同下厨与享用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出一段可口的“美味关系”。而随着孩子的年岁渐长,亲子共处时间将越来越少,对孩子来说,这段儿时与父母共处的时光也将是陪伴其终生的甜蜜回忆!
内容提要
《快乐烘焙:宝贝厨房的幸福滋味》是一本专门为孩子和父母亲子互动而精心准备的快乐烘焙书。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亲子一起下厨房是培养孩子家庭和亲情观念的好途径。因为不了解孩子,拼命送孩子去学才艺的爸妈,其实简单也实用的教养就在厨房里。
厨房能带给孩子的东西太多太有趣了:从认识食材,到学会清洗及储存食物,继而简单地学会烹调前的准备工作,煮汤、拌沙拉、炒菜,烘焙点心……单就烘焙一事,孩子可借由打蛋、搅拌面团这些步骤,来训练手部的小肌肉,接着在揉面、将面团放入模型的过程中,提高把手边事物统筹规划的能力,在食材的分量调配中学会测量等数学的应用,之后借由食物配色及摆盘,更是让孩子学习、感受生活美学。在这样的生活训练中,孩子能从中练习手脚灵活度,促进智能发育,并可从厨房技能的学习中,提升自理能力,创意组合,培养独立性及爱物,惜物,感恩的好习惯。透过观察烹饪或烘焙食物产生的各阶段变化,更能增加孩子的耐心与专注力,能培育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孩子懂得更多生活的知识,在参与的过程中去体验生活。
懂得安排厨房工作的孩子,将来工作后也很能干。孩子在人生中应该学会的各项技能,在这本书设计的烹饪活动中都能得到充分锻炼。透过这本书,你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大手牵小手,让亲子关系更美味!
目录
作者介绍
美味食践者,Mimi
两年前,为了能够全心照顾生病的姐姐,我辞去了原本优裕却繁忙的工作,来到巧思,一切从头开始。在巧思厨艺遇到了曾美子老师,让我重新定义原本对于美食的看法。能够为另一个人付出是幸福的。在孩子们心里,我们种下爱的种子,希望让孩子从简单的厨艺开始学会照顾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照顾自己所爱的人。
食尚主厨,Deven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以得奖者的身份亲自为总统做点心。当我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烘焙时,常回想起小时候的我,喜欢跟在母亲后头,把厨房当自己筑造梦想的秘密基地,认真塑型每份饼干面团,再小心翼翼放入烤箱,看着饼干渐渐膨胀变成漂亮的金黄色,我也闻到了彷佛来自天堂幸福的味道。
让孩子把烘焙厨艺当成乐趣,打从心底喜欢这件事,让孩子能透过做料理的过程,养成耐心等待、同理分享、独立自主、不骄不馁的性格。很多家长们从一开始抱着让孩子试试玩玩的心态,到现在鼎力支持孩子进厨房,和孩子一起非常认真地看待,该怎么从做好一个饼干到独力完成一个蛋糕,看到孩子稚嫩的脸庞散发出自信、灿烂的笑容,那真是世界上温暖的小小太阳。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柔和的米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营造出一种温馨又高级的烘焙氛围。拿到手里,厚度适中,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而是带着微微的纹理感,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制作甜点的细腻。内页的排版也是下了功夫的,图文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烘焙新手,也能轻松地跟随指导。我尤其欣赏它在材料介绍部分的用心,那些对不同品牌黄油和面粉特性的细致描述,绝非敷衍了事,而是真正站在实践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光是翻阅这些前置知识,我就感觉自己的烘焙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烘焙美学入门手册。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动手试试书里的第一个配方,期待着成品能达到书中所描绘的那种完美状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在如今的出版物中已属难得。
评分从作者的文笔来看,绝对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记录,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烘焙艺术的热爱与敬畏。读起来,仿佛在听一位资深烘焙师讲述她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和心得体会。特别是那些关于“风味搭配”的小贴士,简直是点睛之笔。例如,在介绍柠檬磅蛋糕时,作者特意提及了不同品种柠檬皮屑的香气差异,并建议可以巧妙地加入一丁点佛手柑精油来提升层次感。这种对风味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原本可能略显平庸的经典配方,瞬间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作者没有把自己的经验当作唯一的真理,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和修正,去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完美平衡点”。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创新的欲望,让我不再满足于照搬,而是开始尝试微调糖量或香草精的用量。
评分坦白说,我对烘焙的热情一直存在,但总是卡在“半成品”的阶段,很多食谱的步骤写得过于跳跃,或者术语过于专业,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像是一个经验极其丰富、耐心又温柔的老师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导。我试做了其中一个需要用到戚风蛋糕底的甜点,平时我最怕的就是戚风开裂或塌陷。这本书里对打发蛋白霜的描述细致入微,不仅告诉你打到什么程度“合适”,还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停止或者继续打发会导致不同的后果,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讲解,彻底打消了我心中的许多疑虑。而且,它提供的解决方案非常实用,比如如何应对不同地区湿度的变化对配方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隐藏秘籍”。读完这一部分,我信心大增,不再是机械地复制指令,而是开始理解烘焙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性极强,它没有像很多食谱那样简单地按“蛋糕”、“饼干”来分类,而是采用了更贴合实际操作的顺序,比如从基础的“油脂处理”和“基础面糊乳化”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多层结构甜点。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感。我发现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比如学了基础挞皮的制作后,马上就能在后续的“水果挞”章节中应用,中间几乎没有阅读上的断裂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器具的建议也非常人性化,没有一味推崇昂贵的高端设备,而是明确指出哪些步骤是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完成的,哪些环节为了效果必须投资特定工具。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普通家庭烘焙爱好者也能感到亲切和可行,而不是被冰冷的专业设备清单吓跑。
评分我收藏了很多烘焙书,但往往是买来后束之高阁,兴趣消退后就很少翻阅。然而,这本书却成了我厨房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书之一。原因很简单,它的“故障排除”部分做得太到位了。以前我常常遇到成品颜色不对、口感发干或者内部组织不均匀的问题,但翻遍其他书也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这本书里用图文对比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打发过度”、“搅拌不足”等常见错误状态下的面包或蛋糕横截面,并配上详细的文字分析,让我立刻就能对号入座,找到自己失误的症结所在。这种“急救指南”的功能,极大地减少了烘焙带来的挫败感,让我能更快地从失败中学习,并重拾信心。它真正做到了让烘焙从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变成一件充满乐趣和掌控感的美妙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