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体育博士文丛:新形势下军队竞技体育科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定价:28.00元
作者:朱玉青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4415389
字数:
页码: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体育博士文丛:新形势下军队竞技体育科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主要以八一体育工作大队这支特殊的运动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梳理和考察八一队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查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军队竞技体育在军队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新形势下军队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构想和操作路径,为促进军队竞技体育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目录
前言
文献综述
2.1 关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2.2 关于军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之研究方法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军队竞技体育溯源
4.2 军队竞技体育的重要性认识
4.3 新形势下军队竞技体育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4.4 军队竞技体育的发展战咯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介绍
文摘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军队竞技体育溯源
4.1.1 我国军队竞技体育的起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论是在战争环境,还是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对发展体育运动都是重视的。体育活动是部队训练的重要科H2_--,连队中开展得经常、扎实,在国家群众体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4.1.1.1 建军初期的军队竞技体育
1927年建军以后,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就非常重视军队体育的开展,特别是1928年建立了一系列的革命根据地以后,部队有了相对固定的活动地点和的空闲时间,使得体育运动的开展成为可能。但建军初期的体育多以军事体育为主,如在井冈山时期,毛经常组织官兵爬山、打野操、行军、军体拳等军事体育活动。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我军的各式军事体育活动几近停止。在8年的抗战时期,军事体育间断性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军队竞技体育早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红军,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仍然积极开展旨在提高战士身体素质、提升战斗士气、活跃部队生活、宣传和教育群众为目的的体育竞赛活动,如苏区内建立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根据1933~统计,在中央苏区3932个乡中,共有俱乐部1917个,其中江西省早在1932年就建1700多个,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将近10万人。
1933~5H底6月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卅赤色体育运动大会的隆重召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则成为中央苏区赤色体育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标志,同时也预示着中央苏区的体育活动从此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
1933年秋,在永丰县藤田镇,红一方面军举行了一次空前的盛会——全军体育运动会,有近7000名指战员和近万名当地群众参加了这次盛会。运动会比赛分为军事、体育、文化三大项目,其中体育方面有篮球、足球、乒乓球、跳高、跳远、百米赛跑、单双杠、高低杠、木马、泅水等,盛会持续了7天。藤田红军运动会是我军建军初期的体育盛举,也是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前的一次军风检阅和战斗动员,它将永远载人我军的光荣史册13”。
据不完全统计,仅1933年,中央苏区举行体育运动比赛200余次,这些运动会几乎都离不开射击、投弹等军事体育的项目,同时也伴随一些大量的大众体育项目。
另据统计,“从1930年一1934年,中央苏区开展体育活动(指较正规的体育比赛)的情况是这样的:篮球比赛50次,足球22次,乒乓球20次,百米跑22次,跳高38次,跳远33次,刺枪14次。
综上所述,我军在土地革命时期已经开展了一些具有竞技体育特征的竞赛活动,可以认为土地革命时期是我军竞技体育的一个起点。
4.1.1.2 在抗日战争日寸期的军队竞技体育
1936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工农红军胜利到底陕北,并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在日军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前后创建了十几个较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同曰军的战斗间歇,我军指战员仍然响应“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号召,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
序言
前言
文献综述
2.1 关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2.2 关于军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之研究方法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军队竞技体育溯源
4.2 军队竞技体育的重要性认识
4.3 新形势下军队竞技体育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4.4 军队竞技体育的发展战咯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也有贴近实际的论证支撑,使得阅读过程中的疲惫感被大大削弱。我发现自己很难一口气放下它,总是在看完一个逻辑闭环后,又忍不住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开启下一个论题。这种吸引力,源于作者在构建论证体系时展现出的高超技巧,他能够将看似分散的要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对于需要处理多重变量和复杂关系的领域研究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特质。它让晦涩的战略讨论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无疑提升了其可读性和普适性。
评分作者在行文中的论述风格,给我的感觉是极为沉稳和内敛的,绝非浮于表面的口号式陈述。他似乎总是在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剖析复杂系统的运行逻辑,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有一种步步为营的扎实感。我个人对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非常欣赏,它意味着你所读到的每一个观点,背后都有着深厚的调研和审慎的考量作为支撑,而不是轻率的臆测。这种深入肌理的分析,对于理解一个领域深层次的内在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迫使读者不仅要接受结论,更要理解推理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而不是走马观花。
评分初翻阅目录时,我立刻被其中一些章节的标题所吸引,它们似乎触及了当前体育发展中一些非常核心且亟待解决的痛点。那种感觉就像是作者手里握着一把精准的钥匙,正准备打开那些长期以来被我们模糊看待的机制和结构。我特别留意到关于“科学定位”这几个字眼,它暗示着对现有模式的审视与重构,这在当前强调效率和效果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案例分析或经验总结,它更像是一份为未来方向导航的战略蓝图。我期待着它能提供一套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跳出既有的思维定势,用更宏大的视野来审视我们所处的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着一种厚重感和专业性。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既体现了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现代感。这种精心打磨的外观,无疑为阅读体验增色不少。我本来对这类偏向宏观战略层面的研究多少有些畏惧,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晦涩,但看到实物后,那种想深入了解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本书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出版制作,从边角处理到内文排版,都显示出出版方对学术著作应有的尊重与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知识载体,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团队的匠心独运。
评分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深度,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和判断问题的工具箱。通过阅读,我开始意识到,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体育现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资源配置、政策导向和外部环境制约。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可能在于,它教我们如何提问,如何分解复杂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提供预制的答案。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领着我们在知识的迷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晰路径,这种启迪作用是任何快餐式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