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
定价:49.80元
作者:邹伯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1098119
字数:722000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为主,也适量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部分的内容——状态空间分析法。全书共分九章,其中**~六章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包括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和控制系统的校正),第七章为离散控制系统,第八章为非线性控制系统,第九章为状态空间分析法。
内容提要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阐述。全书共分九章,~八章为经典控制理论,第九章为状态空间分析法。其主要内容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控制系统的校正、离散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和状态空间分析法。
这本《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能满足理工科高校相关不同专业开展教学的需要。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叙述重点突出,说理深入浅出,文字简练流畅,易于自学。在各章的后面除了介绍MATLAB相关应用的内容外,还自第二章起附有数量的典型例题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本书为高校本科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类、机电一体化、仪表及测试等专业的“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材,同时适用于自动控制专业作经典控制理论的相应教材,也可供从事控制工程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以方便教师课堂讲授,请登录出版社教材服务网站>.cmpedu.注册后下载。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简述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第三节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五节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和本课程的任务
习题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节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式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第三节 传递函数
第四节 系统框图及其等效交换
第五节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六节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第七节 控制系统的反馈特性
第八节 用MATLAB处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节 典型的测试信号
第二节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第三节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第四节 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第五节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节 劳斯稳定判据
第七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第八节 MATLAB在时域分析法中的应用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第四章 根轨迹法
节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第三节 参量根轨迹的绘制
第四节 非小相位系统的根轨迹
第五节 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第六节 用根轨迹法分析控制系统
第七节 MATLAB在根轨迹法中的应用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节 频率特性
第二节 对数坐标图
第三节 极坐标图
第四节 用频率法辨识线性定常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五节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第六节 相对稳定性分析
第七节 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第八节 MATLAB在频率响应法中的应用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节 引言
第二节 超前校正
第三节 滞后校正
第四节 滞后-超前校正
第五节 PID控制器及其参数的整定
第六节 MATLAB用于控制系统的校正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第七章 离散控制系统
节 引言
第二节 信号的采样与复现
第三节 z变换与z反变换
第四节 脉冲传递函数
第五节 差分方程
第六节 离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七节 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字校正
第八节 MATLAB在离散系统中的应用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节 非线性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 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第三节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第四节 相轨迹
第五节 奇点与极限环
第六节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第七节 MATLAB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第九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
节 状态变量描述
第二节 传递函数与动态方程的关系
第三节 矩阵A的对角化
第四节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第五节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动态方程式
第六节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
第七节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第八节 对偶性原理
第九节 能控性和能观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第十节 状态反馈和极点的任意配置
第十一节 内部模型的设计
第十二节 状态观测器及其应用
第十三节 MATLAB在状态空间分析法中的应用
小结
例题分析
习题
附录
附录A 能控标准形与能观标准形的变换
附录B 自动控制理论中常用技术术语的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毕竟技术更新迭代太快了。但《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给了我一个惊喜。尽管是“第3版”,但书中涵盖的内容却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反而充满了扎实的理论根基和前沿的思考。作者在保留经典理论精髓的同时,也积极引入了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比如状态空间方法在书中就有相当篇幅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不同模型描述方式的比较分析,比如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示的相互转化,以及它们各自在分析和设计中的优势。这种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而是能从更本质的层面去把握。书中关于鲁棒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介绍,虽然相对简略,但也足以勾勒出这些高级控制方法的轮廓,激发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另外,作者在章节末尾的参考文献列表做得非常出色,为我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宝贵线索。我经常会根据参考文献去查阅更专业的论文和书籍,这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既有历史深度又不失前瞻性的经典著作,对于想系统性提升自动控制理论水平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选择。
评分坦白讲,我不是科班出身,完全是出于工作需要才接触自动控制理论的。一开始,我几乎一头雾水,面对那些专业术语和数学公式,感觉像在看天书。《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的出现,简直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润物细无声”。它不会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堆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最直观的概念入手,比如什么是“系统”,什么是“控制器”,什么是“反馈”。然后,逐步引入一些数学工具,但每一次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解释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PID控制”的章节,它不仅解释了P、I、D三个参数各自的作用,还详细说明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些参数,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作者还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一些经典控制器的设计思路,例如如何根据根轨迹分析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裕度,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缺乏理论基础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本书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一步步地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它让我真正理解了自动控制的魅力,并敢于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之前困扰我很久的一些工程难题。
评分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习自动控制理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恰好是我课程指定的教材。起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仅仅是完成学业,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远不止于此。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每一章都在前一章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使得知识体系能够层层递进。我尤其推崇书中关于Nyquist稳定判据和Bode图的讲解。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将原本有些抽象的频率域分析方法变得可视化,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这对于我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补偿环节至关重要。我还喜欢书中对各种控制器(如超前、滞后、超前-滞后补偿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这大大减轻了我在设计中的负担,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理解控制器的作用机理。此外,书后附带的详细答案和解析,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检查自己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巩固知识点的绝佳资源。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我未来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作为一名初学者,我一直对自动控制理论这个领域感到既好奇又畏惧。市面上的书籍很多,但我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缺乏系统性,难以入门。直到我偶然翻阅到这本《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我才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书中的概念讲解清晰透彻,从最基础的系统建模、传递函数,到更高级的稳定性分析、根轨迹、频率响应,都循序渐进,逻辑性极强。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比喻,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变得直观易懂,让我不再被一堆公式吓倒。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控制策略的讲解,例如PID控制的原理和参数整定方法,书里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案例,我甚至可以跟着书里的步骤,在MATLAB等仿真软件中进行模拟,观察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而且,书中的习题设计也十分合理,有基础巩固型的,也有综合应用型的,能够有效检验我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上的盲点。这本书不仅是我的入门教材,更是我深入探索自动控制领域的得力助手。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本《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的,当时正值我工作转型,需要快速掌握自动控制的相关知识。坦白说,我之前对这个领域几乎是一无所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这本书。结果,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技术书籍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又极其严谨。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力求做到解释清楚、逻辑链条完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的章节,书里详细介绍了多种辨识算法,比如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法等,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图和一些简单的代码示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将书中的算法应用于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自动控制理论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公式,更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关于滤波器设计的章节,特别是在处理带有噪声的传感器信号时,书中的卡尔曼滤波器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