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换种思路做父母
定价:26.00元
作者:王晓燕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3031217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孩子是父母永远的学业,要当好这个导师,要做好这个学问,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在“父母大学”这个特殊的学校里不断提升自己。若父母的心智相对成熟完善,孩子的人格状态就会比较健康,若父母存在某方面的人格缺陷,比如依赖、控制、冷漠、退缩等等,就会通过自己不自觉的言行举止而影响到孩子的精神世界,进而影响孩子的各方面发展。王晓燕所著的《换种思路做父母》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向读者介绍,养育全能宝宝家长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本书内容生动有趣,切合中国家庭实际,提倡的理念及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为家长提供非常有效的教育依据。
内容提要
《换种思路做父母》由王晓燕所著。
《换种思路做父母》教育父母们:为人父母是一项人生的修炼,是身、心、灵全方位的自我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孩子的出生与成长促使着我们走向成熟和完善,而唯有我们父母自身的成熟和完善,才能真正地为孩子提供和谐适宜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自我与幸福生活。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晓燕,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长。从事儿童教育研究二十多年,内容涉及亲子早教、幼儿园教育、父母教育、多元智能特长教育、农村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并逐步向成人生命、心灵、幸福、文化等研究领域发展,致力于人格整体发展研究。以人的全人格及终身幸福的视角,创造了一套立足于国际视野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全能宝宝”婴幼教育体系。著有《中国教育问道》《打造孩子一生幸福的幼儿教育》《教育富国论——关于中国教育的反思与行动》等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情绪管理”这一核心议题的解构。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在孩子发脾气或表现出负面情绪时,第一反应是制止、压抑,希望能迅速恢复表面的和谐。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来阐述,负面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见”并“回应”它们。作者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她把孩子的情绪比喻成需要被解码的信息,而不是需要被立即清除的“噪音”。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详细分析了“拖延症”背后的焦虑,以及家长如何通过确认孩子的情绪(例如:“我知道你现在觉得这个任务太难了,所以想把它放一放,对吗?”)来瓦解那种对抗的心理,转而进入合作解决问题的状态。这种“先连接,后引导”的思路,对我这样一个过去习惯于“先讲道理”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尝试在家里运用了书中的几个小技巧,比如在孩子因为小事哭闹时,不急于安慰,而是先坐在他身边,用非评判性的语言描述我看到的场景,效果出奇地好。冲突的烈度明显下降了,孩子似乎也更愿意敞开心扉,这让我对“有效沟通”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非常沉静的力量,读起来让人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指责或教育。作者在描述父母的挣扎与困惑时,展现了极大的同理心。很多次,我看到那些描述,简直像是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平日里那些不那么光彩的瞬间——那些因为疲惫而失控的吼叫,那些因为担心未来而过度规划的焦虑。但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从不让你沉溺于自责,而是立刻将你的注意力引向“下一步可以做什么”。例如,在探讨“父母的自我关怀”这一章节时,作者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将其置于育儿体系的基石位置。她强调,一个心力交瘁的父母,不可能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爱与耐心,因此,照顾好自己,是履行好父母职责的第一步。这种坦诚和务实,让这本书读起来极其舒服,它仿佛在对你说:“是的,育儿很艰难,但我们有更智慧的方式可以一起应对。”
评分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高明。它不是按年龄段划分,而是围绕几个关键的育儿哲学点展开,使得不同阶段的父母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适用的方法。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能穿插一些极富画面感的比喻。例如,她用“搭建脚手架”来形容早期干预,强调我们提供的帮助是临时的、有梯度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能够自己攀登,而不是永远依赖我们。这种对“放手”的哲学探讨,比市面上许多空洞地鼓吹“放手”的育儿书要扎实得多。它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爱,是给予孩子经历失败并从中学习的权利。在读到关于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的部分时,我甚至停下来,好好审视了自己过去对“奖励与惩罚”机制的过度依赖。这本书成功地引导读者,将焦点从外部控制转向内在动机的激发,让育儿变成了一项关于“激发”而非“塑造”的工程,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于心理学基础的“底层逻辑”框架,而不是一堆零散的“技巧包”。它真正做到了“换种思路”,这种思路的转变,核心在于将焦点从“孩子应该听话”转移到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这种视角转换,极大地降低了亲子间的对抗性。我过去总觉得,教养孩子就像修理一个机器,哪里坏了就修哪里。但读完这本书后,我理解到,孩子更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的是平衡、滋养和理解其内在的生长规律。书中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的描述,非常精准,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时,能够迅速定位到这是“发展阶段的正常反应”,而不是针对个人的恶意挑衅。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完美父母”的指南,而是一本帮助你成为“清醒、有能力、持续成长”的引导者手册,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预期的同类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简约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想要传达的宁静与智慧。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才决定翻开它的,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换种思路”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育儿书都在重复相似的观点,无非是多些耐心、多些倾听。然而,这本书在开篇就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带着你一起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育儿模式。比如,书中对“规则建立”的探讨,就非常精妙。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立规矩”,而是深入分析了规矩背后的心理需求,以及成人如何才能在不牺牲亲密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导孩子形成自律。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的那种“边界感”的培养,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限制,更是情感上的引导,让孩子明白自由与责任是并存的。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一些沉重的心理包袱,对日常管教中的许多冲突场景,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应对策略。这本书的文字流畅自然,绝非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性的温度,让人读起来既轻松又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