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杰出是培养出来的:中国名人家教精粹
定价:28.00元
作者:孙利强著
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8016670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名人,无疑是社会中有杰出贡献、成功人生、受人尊敬和景仰的人物,他们是人类的精英,是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与众不同的伟人?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吗?难道他们的父母有什么深藏不露的教育法宝吗?
本书萃取了古今中外*为精彩的历史名人故事,他们在治家、成业、修身、教子等方面有许多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论断和生动的实践,无数个名人的成长故事便构成了一部世界上*的教子故事集,由教育专家隆重推荐,是父母与孩子共享的读本!
内容提要
生动的教育故事是父母们好的教育模式及灵感的源泉,用培养名人的方法去教育子女,孩子们会成为佼佼者,拥有成功的人生。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拥有成功的人生,与他们特殊的家庭教育有关。杰出是培养出来的。
每个人生下来都差不多,都具有成为天才的可能。如果孩子们长大以后没有获得成功,那么肯定是父母们的失职。“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一本父母与孩子可以共享的读物,父母们能从中获得教育子女的精炒方法,孩子们能从中获得以名人为榜样、努力上进、不懈追求的动力。
如果你渴望拥有成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更希望你的子女成功、幸福,那么,请认真地阅读此书,它会让你的心灵震撼,告诉你成就辉煌人生的奥秘。
很多父母驰骋商场、投资股票及各种实业、努力工作、含辛茹苦,只是为了让子女过上健康快乐富有的生活。其实,投资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卓有成效、一本万利的投资。而且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授人以渔”式的投资。
目录
1.从“三迁”到“断织”——孟子所受的家庭教育
2.种田?织布?当木匠?——鲁班教子故事
3.的目标产生的动力——司马迁的成长历程
4.“勤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教子之道
5.十八口水缸的故事——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教子
7.博览万卷书,探寻天地间——祖冲之所受的家庭教育
8.爱而有教,严而有慈——颜之推的家教经验
9.“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教子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范仲淹教子的故事
11.正人必先正己——包拯教子故事
12.画荻教子——郑氏夫人对欧阳修的教导
13.言传身教,不喜华靡——司马光一家两代的教子之道
1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苏轼教子法
15.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教子
16.“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陆游教子
17.谨勤——朱熹教子之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19.修德,正心——朱元璋教子
20.小故事里的大乾坤——吴承恩受教于父母的故事
21.“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徐霞客母亲劝子远游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时珍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23.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徐光启与他的父亲
24.严教与立志——威继光所受的家庭教育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受之于嗣母的爱国情操
26.立志之始,在脱习气——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27.爱,也是需要方法的——郑板桥的教子之道
28.字字入心间——戴震族叔的教育方法
29.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林则徐父亲教子方法
30.一个家族兴盛不衰的秘密——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31.两代人的留学故事——詹天佑的家庭教育
32.慈母爱子心——谭嗣同述说母亲的教子情
33.“教家立范,品行为先”——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3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教子
35.“毋为瓦全宁玉碎,须知拼死即求生”——冯玉祥教子的故事
36.“别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谢觉哉教子法
37.石榴花里孕育的大道理——董必武受教于父母的故事
38.持之以恒的力量——竺可桢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39.母爱滋养学术大师——胡适之母教子成才
40.“积金不如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郭沫若所受的家庭教育
41.要培养孩子诗人的浪漫、劳动者的朴实——李大钊的家教故事
42.“我要造一艘快的战船”——李四光父亲教子故事
43.观察、提问与音乐——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44.“不计毁誉,务必为先”——宋庆龄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45.让孩子在实际中锻炼——毛教子之道
46.道法自然,循循善诱——叶圣陶的教子艺术
47.饭前一课——徐悲鸿教育女儿的故事
48.严而有格,严而有度——茅盾母亲的教子方法
49.大鸾高飞——的成长经历
50.爱心浇灌田野之花——田汉教子的故事
51.诚实与谦让——彭德怀教育子女的故事
52.人如其画——李苦禅教子故事
53. “爱”与“立” ——吴青回忆母亲冰心对她的教育
54.要读书——徐向前家教故事
55.以诗言志,以文传情——陈毅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56.油灯下的启蒙——苏步青与父亲
57.抚女入学,教女有方——邓颖超之母教女之道
58.永不沉沦的心——傅抱石教子的故事
59.母爱孕育希望——洗星海的母亲教子成才
60.用心发现孩子的长处——傅雷教子艺术
61.古典文化熏陶出的现代科学家——钱伟长的成才之路
62.两代人的教子传奇——钱三强父子的家教故事
63.玉不琢·不成器——王永庆教子之道
64.好演员与艺术家的区别——侯宝林教子二三事
65.什么是可以永远继承的——霍英东教子
6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李嘉诚教子
67.望子成“农”——袁隆平父母对他的教育
68.“一生要做有意义和有用的事”——董建华受教于父亲的故事
69.从玩弹弓到得奥运——许海峰父亲教子故事
附录一:中国名人论家庭教育
附录二:中国名人家信
附录三:中外经典教育名著推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年代感,那种老式的印刷质感,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它不是那种追逐潮流的快餐读物,而是沉下心来挖掘传统智慧的结晶。我是在一个旧书摊上偶然发现它的,那一刻,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住了。装帧虽然朴素,但内页的排版却非常讲究,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也不累,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书中的文字用词典雅,笔触间透露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方法的书,更像是一部中国传统士大夫家庭教育思想的微型史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中那种克制而深沉的情感表达,没有过度煽情,却字字珠玑,直抵人心。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那些遥远的前辈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什么是恒久不变的“家风”。这本书的价值,首先就体现在它给予读者的这种精神上的滋养和历史的厚度感。它不教你如何快速成功,而是教你如何慢下来,去理解教育的本质。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某个隐秘的家族祠堂,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古老的规矩。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没有提供那种标准化的、可以套用到所有人的“万能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片段,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名人家教风貌。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高明,它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而是让人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中,自己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比如书中对某一大家族在逆境中如何坚守读书志向的描写,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傲骨和对子孙后代精神传承的坚持,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文字的流畅度极佳,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那些生动的小细节所吸引,比如某个严父对孩子处理日常琐事的细致要求,或是某位母亲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品格的塑造。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现代教育中缺失的那份对“成人”的重视。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视角极为独特,它避开了宏大叙事,转而聚焦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决定一个人终生走向的瞬间。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器识”培养的篇章,它深刻阐释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对一个人内在格局和见识的看重,远超对知识点掌握的强调。作者似乎非常善于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然后用现代人的语言进行梳理,但又巧妙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闭上眼睛去回味那些被反复提及的教诲,比如“慎独”的功夫,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的起居去体悟天地之道。这种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不是一目十行就能吸收的,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咀嚼”文字背后的深意。这本书对于希望提升家庭氛围、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礼物,它提供的不是技巧,而是底气。
评分坦率地说,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过于陈旧和晦涩,毕竟是关于“名人家教精粹”的梳理,很容易写成教条主义的复述。然而,实际阅读下来,完全是惊喜。作者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他能将那些流传千古的家训,用一种非常贴合现代生活困境的方式进行解读。书中关于“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承担”的论述尤其触动我,它没有要求孩子去追逐外在的成功,而是强调他们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哪个家族、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使命。这种内在的驱动力,远比外部的奖励机制来得持久和强大。全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有舒缓的描摹,也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使得整体阅读体验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下一代的相处模式,明白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是“无为而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已经按照你所期望的样子成长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这在当下这个追求“轻量化”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我喜欢它那种坚持“慢阅读”的态度。每一章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仿佛是在翻阅一本精心编纂的家谱,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它最大的差异化在于,它极少使用现代心理学或教育学的术语来包装内容,而是完全回归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阶层对“人格塑造”的理解上。书中的案例虽然多是古代人物,但他们面对的困境——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外界的诱惑、如何坚守原则——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没有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框架,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去提炼属于自己的“家规”。读完之后,心中升起一股平静的力量,那是源于对传统智慧的重新确认,一种脚踏实地的、面向未来的坚实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