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特种昆虫养殖实用技术
定价:29.00元
作者:陶雪娟,赵庆华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46739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昆虫资源是目前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它们中有的可开发人类食品、营养保健品、药品,有的可供人类赏玩,有的可用作动物饲料,还有的可生产工业用原料……可以说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很多科技工作者在昆虫资源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一些昆虫品种也逐渐成为热门养殖项目。本书介绍了35种昆虫养殖品种的养殖技术,其中既有发展多年养殖技术相对成熟的品种,也有近年刚刚兴起的品种。可以说本书是一本特种昆虫养殖专业户、养殖场技术人员的实用参考用书,也是一本有志发展特种昆虫养殖人员的创业指导用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蝗虫、大麦虫、黄粉虫、黑粉虫、洋虫、蝼蛄、蛴螬、螳螂、蝇蛆、地鳖虫、蟑螂、蝎、蜘蛛、蜈蚣、斑蝥、水蛭、蚂蚁、龙虱、蜣螂、苍耳虫、樗鸡(斑衣蜡蝉)、九香虫、蚁蛳、蜗牛、胡蜂、蚯蚓、水蚯蚓、金蝉、蝈蝈、蟋蟀、蝴蝶、五倍子蚜、卤虫、蛹虫草、冬虫夏草等35种特种昆虫的经济价值、生物学特征特性、引种、养殖技术、采收加工与利用。适合广大养殖户、农业技术人员以及立志通过发展特种养殖致富的城乡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陶雪娟(1963-),女,副研究员,现就职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及农业科技信息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拿到《特种昆虫养殖实用技术》这本书,主要还是想从中挖掘一些关于“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知识。我对一些影视作品中关于微观世界的描绘颇感兴趣,也一直很好奇,那些在食物链底层的小生物,是如何支撑起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的。书中关于“经济昆虫”的章节,例如一些用于提取生物活性物质或作为高蛋白饲料的昆虫,就非常吸引我。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黄粉虫和黑水虻的介绍,它们在处理厨余垃圾、生产生物肥料以及作为鱼、虾、禽类的高品质饲料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作者详细介绍了这些昆虫的饲养环境、温湿度要求、饲料配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尽管我没有实际操作过,但读起来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设计的养殖场,能感受到其科学性和系统性。更让我惊讶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利用某些昆虫作为生物防治的工具,例如利用寄生蜂来控制农业害虫,这让我看到了昆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认识昆虫,更让我看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即使我不是直接的养殖者,也能从中学习到许多关于生物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宝贵信息。
评分收到《特种昆虫养殖实用技术》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去看养殖的部分,反而是被其中关于“昆虫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昆虫的象征意义”的零散信息所吸引。我一直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实用主义的索取,还包含着文化层面的理解和尊重。书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一些关于古代文明中对某些昆虫的崇拜,或者将昆虫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灵感的片段,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例如,关于蚕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勤劳和奉献的精神,我就看得很有感触。此外,书中对一些具有观赏性或特殊形态的昆虫的描述,例如各种异形甲虫、奇特的蛾类,让我联想到它们在古代艺术品、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技术”,但这些文化层面的点缀,让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扇窥探人类与自然互动历史和文化深度的窗口。我从中体会到,即使是微小的昆虫,也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独特的角色,并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本书的这种“留白”和“人文关怀”,让我觉得非常惊喜,也让阅读过程多了几分思考和回味。
评分我购买《特种昆虫养殖实用技术》主要源于我对“废物利用”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的长期关注。在我看来,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可能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价值。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我看到了昆虫在这一领域中的独特贡献。我重点阅读了关于“资源昆虫”的部分,尤其是关于如何利用昆虫的消化系统来处理有机废弃物,并从中提取有价值产物的章节。例如,关于家蝇幼虫(蛆)在处理畜禽粪便和厨余垃圾方面的应用,其高效的降解能力和产出的生物质(如蛋白质、脂肪)作为饲料的价值,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详细阐述了利用这些昆虫进行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这些内容不仅具有科学严谨性,更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我还对书中关于利用某些昆虫分泌物(如虫胶、蜂蜡)来生产工业或医药产品的介绍很感兴趣。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昆虫作为一种“活的工厂”,其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再生方面的巨大潜力。虽然我本身并非养殖业从业者,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如何将生物技术与废弃物处理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特种昆虫养殖实用技术》,但我拿到它的时候,并没有立刻想到要实际去养殖什么。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心驱使,想了解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不常接触到的“特种昆虫”,到底有哪些,它们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会有人去养殖它们,养殖这些昆虫又能带来什么价值。翻开书,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昆虫插图吸引了,有的是我从未见过的奇特外形,有的则是颜色鲜艳得令人惊叹。文字描述也并非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以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道来这些小生灵的故事。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观赏性昆虫”的部分,例如一些色彩斑斓的甲虫和形态各异的竹节虫,它们的美丽和独特,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昆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品,一种活的装饰。作者在介绍这些昆虫的栖息地、食性以及繁殖习性时,也穿插了一些关于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角色的信息,比如作为某些鸟类或爬行动物的食物来源,或者在植物授粉过程中的作用。这些内容让我对昆虫的认识,从单一的“害虫”或“无用”的标签,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元。虽然我目前并没有养殖的打算,但这本书无疑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然界的神奇造物产生了由衷的敬畏。
评分我购买《特种昆虫养殖实用技术》的初衷,其实是为了给家里的小朋友找一些有趣又能学到知识的书籍。我希望他能对自然界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是整天沉迷于电子游戏。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我翻阅后发现,它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引导孩子。书中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特种昆虫,比如蚕、蜜蜂,以及一些有趣的昆虫,比如锹甲、独角仙,都有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枯燥的饲养步骤,而是通过讲述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神奇能力(比如蚕吐丝,蜜蜂酿蜜),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昆虫的感官世界”的介绍,例如它们如何通过触角感知气味,如何看到我们看不见的紫外线,这些都让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搭建简易昆虫观察箱、如何采集和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型昆虫的建议,这些都是非常适合亲子互动的内容。虽然这本书名为“实用技术”,但它的科普性内容非常丰富,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初步的生物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看到书中有不少孩子容易理解的插图和图示,这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