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把早教课堂搬回家(0-1岁)(全彩)
定价:36.00元
作者:阅己妈妈会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212110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套书提出的观念是:“家庭是*好的早教场所,日常用品是*好的早教教具,父母是*好的早教老师!”孩子的早教绝不是让他们学知识,而是给他们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家庭为教育场所,日常生活为教育活动,比如带孩子去超市、带孩子到小区玩耍,与孩子在厨房进行科学小实验等等。让教育充满了家庭气息。每本书均设计了近百个早教方案,根据孩子活动场所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章节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早教,具体而实用。希望广大家长们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找到家庭中自主早教的一些方法,并认识到家庭中的点滴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早教课堂搬回家(1-2岁)(全彩)把早教课堂搬回家(2-3岁)(全彩)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竞争激烈。现代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早教就成了年轻的父母们重视的教育方式。现因此,很多早教中心应运而生。
然而,对于有的家长来说,早教课程收费高,无法负担。况且,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早教非常重要,仅依靠早教班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不如把早教课堂搬回家,给孩子家庭生活式的早教。对于忙于工作的父母,为了孩子,每天阅读十分钟,每天陪孩子玩半小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这本书则是给这类父母提供具体的帮助。
所谓“家庭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早期发展。对于0~3岁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重要的活动场所,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早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生活式早教”早起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PAT”运动,意即“parentsas teachers(让父母成为老师)”,主张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该书以家庭环境为主要背景,让父母成为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理念为“家庭教育,随时随地”,比如家长可以将孩子身边的“生活元素”变成教具,借机把自己的家庭“改造”成孩子乐园:电话、窗帘、牙刷、浴缸、毛巾、电视遥控器、沙发、抽屉、衣服鞋袜、茶杯、锅碗瓢盆……孩子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认知水平。孩子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建立良好的习惯。生活式早教长期实施,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和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的树立,也能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让孩子充分地汲取各种知识养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录
章 多么可爱,我的小精灵!—妈妈能为新生宝宝做的
1.轻柔抚触
2.特殊的按摩
3.做鬼脸
4.感知光线和色彩
5.照镜子
6.观察亲人的脸
7.眼睛追着玩具跑
8.摸摸抓抓握握
9.咯吱咯吱挠痒痒
10.爱躲猫猫游戏
11.虫虫飞
12.听!什么声音? /
第二章 瞧你这娇嫩的肌肤!—日常护理时的智力开发
13.伴着音乐喂奶
14.我会“打哇哇”
15.听妈妈做节目预告
16.换尿布时间到
17.用勺喂食
18.洗澡戏水
19.床单小船
20.钟摆宝宝
21.暖暖晒太阳
22.趣味手指操
23.用杯子喝水
第三章 从小动作到大动作!—宝宝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
24.抬头训练
25.拍打玩具
26.翻身练习
27.靠枕船
28.拉船坐坐
29.爬雪山过草地
30.围着妈妈爬圈圈
31.足球小子
32.靠墙站立
33.走楼梯
34.小脚踩大脚
35.朝天蹬
36.开飞机
37.推小球
38.天女散花
第四章 欢迎来到家庭游乐场!—布置一块宝宝专属的小天地
39.捏豆豆、捡豆豆
40.用漂亮颜色涂鸦
41.撕纸哗啦啦
42.快乐的舞蹈家
43.模仿声音
44.翻看家庭影集
45.小小投篮高手
46.我是演奏家
47.点一点、数一数
48.蜜蜂嗡嗡嗡
49.坐椅子车
50.挖宝藏
51.眼疾手快抓泡泡
第五章 打开妈魔法盒!—日常用品都是亲子好玩具
52.瓶子响铃
53.打保龄球
54.神奇的袋子
55.自制宝宝书
56.拉小车
57.拼图游戏
58.纸盒积木
59.纸制面具
60.折纸扇
61.小球钻隧道
62.餐盘艺术课
63.锅碗瓢盆交响曲
64.纸盒火车
65.躲进床单伞
第六章 宝贝一天一个样儿!—在观察模仿中发现生活的奥秘
66.观察小虫子
67.跳舞的小球
68.这是我的
69.配合妈妈穿衣服
70.分辨熟人和生人
71.电话响了
72.用乳牙咀嚼
73. 学会表达“拜拜”和
“谢谢”
74.我要“嗯嗯”拉
75.舀水好好玩
76.我来分餐具
77.给玩具宝宝喂饭
78.干净小手自己洗
79.睡前故事
第七章 走,跟着妈妈看世界!—带宝宝接触户外环境
80.感受温暖阳光
81.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82.认识新朋友
83.各种各样的植物
84.树叶风帆
85.捉住淘气的影子
86.户外认物
87.宝宝也要逛街
88.乘车出发
89.观赏彩鱼
90.哗啦啦下雨啦
附录
作者介绍
阅己妈妈会,由一群爱生活、爱孩子、爱阅读、爱分享的妈妈们组成。这里的每个成员均有的教育、心理或中文专业背景。她们知道母亲不仅是一个亲昵的称呼,还是一个的职业。她们专注于儿童身心成长、早期教育、旅游玩乐、学习实践,以及快乐生活领域的研究和创作。她们自信、热情、心灵手巧,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这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名符其实的“快乐生活家”。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早教”这个概念有点迷茫,总觉得是不是要买一堆昂贵的教具才能开始。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强调的“把早教课堂搬回家”的概念,核心在于利用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物品,把生活场景变成最好的教室。比如,它教我如何用一块干净的白布和几个不同纹理的厨房小工具,就能给宝宝搭建一个绝佳的触觉探索角。我惊喜地发现,我那些原本觉得无用的旧物,在书中找到了全新的生命力。书中很多小贴士非常实用,比如如何通过调整喂奶的姿势来促进宝宝的颈部肌肉发展,或者在换尿布时如何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训练宝宝的模仿能力。这些都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渗透在生活细节中的智慧,让我感觉育儿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充满创意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新手妈妈看一遍就能掌握精髓,不需要反复查阅,这点对于忙碌的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为我们这些“疲惫但充满爱”的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它一点也不说教,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就像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心态超好的妈妈在跟你分享她的心得。那种亲切感和共鸣感很强,尤其是在描述宝宝夜醒、胀气这些让人抓狂的瞬间时,作者总能用幽默的笔触化解紧张气氛。比如,它提到“第一次尝试给宝宝做俯趴训练时,你可能会感觉像在跟一只无骨的果冻搏斗”,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因为那简直就是我的真实写照!这种真诚的交流,比那些冷冰冰的专业术语更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它让我觉得,育儿路上的小挫折都是正常的,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比任何技能指导都来得更温暖人心。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的早教书大多侧重于“做什么”,那么这本书则更多地着眼于“怎么做才能保持愉悦”。它的时间管理和活动安排做得非常人性化。它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时间框架”,而不是死板的“时刻表”。比如,它会建议在宝宝清醒期的最佳时段安排感官游戏,但在奶睡前则推荐进行一些舒缓的亲子按摩。最让我受用的是它关于“妈妈自我关怀”的部分。书中特意留出了一小块篇幅,提醒父母,只有父母的精神状态是放松、愉悦的,早教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它建议我们利用宝宝小憩的时间,给自己泡一杯茶,静坐五分钟,而不是赶紧去洗碗。这个小小的提醒,像是一剂清凉油,瞬间抚平了我在家务和育儿间拉扯的焦虑。这本书真正理解了父母的需求,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更是在提醒我们,如何温柔地、可持续地爱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简直太棒了!色彩饱和度高,画面温馨又不失专业感,那些小宝宝的表情简直要萌化了我的心。我每次翻开它,都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爱意和智慧的早教游乐园。它不像那种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比如,关于视觉刺激的那一页,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堆颜色,而是通过生动的对比图,告诉我不同月龄的宝宝对什么颜色的敏感度最高,以及如何利用日常的家居物品进行简单有效的刺激。我最喜欢的是它设计的小小的“亲子互动区”,每次陪宝宝做完里面的游戏,我都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照顾者,更是一个引导者,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而且,这本书的纸张质感也非常好,结实耐用,不怕宝宝的小手乱涂乱画,这点对于新手爸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会带着它去公园或者咖啡馆,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一场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它已经成了我们家里的“移动早教站”。
评分作为一个比较注重科学育儿的家长,我非常看重书中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没有一味地迎合焦虑,而是用平和、科学的口吻解释了0到1岁宝宝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期。它会清晰地告诉你,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听觉的训练比视觉更关键,或者为什么“自由探索”比强迫训练更有效。我记得有一章节详细解析了“母乳/配方奶后的安抚技巧”,不仅仅是摇晃,还细致地描述了不同哭声背后的生理需求,让我能更精准地理解宝宝的信号。这种基于发展心理学的指导,让我对自己的育儿行为更有信心,不再容易被外界的“别人家的孩子”的进度所干扰。它让我明白,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我们的任务是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而不是催熟。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儿科专家,在我耳边轻声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