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分析-洞悉自我弱点,修补分裂人格 (美)李伯曼,姜岩,王宁 9787802516700

快速分析-洞悉自我弱点,修补分裂人格 (美)李伯曼,姜岩,王宁 97878025167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李伯曼,姜岩,王宁 著
图书标签:
  • 人格障碍
  • 分裂人格
  • 自我分析
  • 心理健康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心理治疗
  • 自我成长
  • 李伯曼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802516700
商品编码:2950909645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快速分析-洞悉自我弱点,修补分裂人格

定价:30.00元

作者:(美)李伯曼,姜岩,王宁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802516700

字数:200000

页码:2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让李柏曼博士引导你轻轻松松解除心理闲扰,通过本书,所有烦恼不攻自破!
为什么我总容易被某些人惹恼/为什么我总不愿意面对现实
为什么我这么容易心不在焉/为什么我总沉溺于过去
为什么管住自己那么难/为什么我总是感情脆弱
为什么我总是怀疑自己/为什么我如此懒惰
为什么我喜欢生气/为什么我相信命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心灵的罗盘:自我探索与内在整合的艺术》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由无数细微之处构成的独特宇宙。我们渴望理解自己,渴望与内在的自我达成和谐,渴望在生活的挑战面前展现出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然而,现实往往是,我们被各种声音、情绪、以及过去的经历所裹挟,仿佛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难以辨别方向。我们常常感受到内心的冲突,一些矛盾的念头和冲动在脑海中交织,让我们感到困惑、无力,甚至是被撕裂。 《心灵的罗盘:自我探索与内在整合的艺术》并非一本提供现成答案的速成手册,而是一次深入探索我们内心世界的旅程。它邀请我们踏上自我发现的道路,去认识那个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自我,去理解那些让我们产生分裂感的根源,并学习如何将这些看似独立的“碎片”重新整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 第一部分:绘制心灵地图——认识你的内在世界 这本书的开篇,将引导我们进行一次细致入微的自我审视。我们将学习如何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心灵地图”。这地图并非地理上的方位图,而是关于我们思想、情感、行为模式以及深层信念的描绘。 洞察思维的河流: 我们将探索思维的本质,理解那些反复出现的想法、担忧、评判和期待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识别“自动思维”的模式,我们能辨别哪些思维是服务于我们的成长,哪些是阻碍我们前进的藩篱。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解读,避免被固化的思维定势所束缚。这包括对“非理性信念”的识别和挑战,例如“我必须做到完美”、“别人一定会拒绝我”等,这些信念往往是我们内心冲突的重要来源。 倾听情感的潮汐: 情感是我们内心世界最直接的表达。我们将深入理解各种情感的产生机制,学会区分它们是来自真实的内在需求,还是被外部环境或过去的创伤所触发。我们将学习如何不带评判地接纳和体验各种情绪,包括那些我们试图回避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悲伤。理解情绪的信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需求,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我们会探讨情绪的能量,以及如何将那些看似破坏性的情绪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解码行为的语言: 我们的行为是内在世界的外部投射。我们将分析那些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探究它们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无论是拖延、过度补偿、回避还是其他任何重复出现的行为,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通过理解行为与思想、情感的关联,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自动驾驶模式”,并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更具建设性的行动。 发掘信念的基石: 我们的信念是构成我们人格的基石。这些信念可能来源于童年经历、文化教育、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自己过去的体验。有些信念是支持性的,帮助我们勇敢前行;而另一些则可能是限制性的,限制我们的潜能,让我们不敢尝试,不敢改变。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并评估它们是否还在服务于当下的我们。 第二部分:修补内心的裂痕——理解并转化自我分裂 在认识了自己的内在世界之后,我们开始面对那些让我们感到分裂的“部分”。这种分裂感可能表现为:一方面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又害怕失败;一方面追求独立,另一方面又依赖他人;一方面认为自己强大,另一方面又感到渺小无力。这本书将深入探讨这种“自我分裂”的现象,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弥合这些裂痕。 探寻“分裂”的起源: 我们将追溯自我分裂的根源,了解它们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很多时候,分裂感源于我们在不同情境下为了适应环境而不得不扮演的不同“角色”,或者是在面对冲突和痛苦时,内心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分割”。我们会探讨童年经历、创伤事件、以及重要的关系模式如何影响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从而导致了内在的冲突。 认识“内在小孩”与“内在批判者”: 我们将特别关注那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内在小孩”——那些需要被看见、被爱、被接纳的童年部分的自己;以及“内在批判者”——那个总是挑剔、指责、贬低自己的声音。理解这些“内在的声音”,是走向整合的第一步。我们将学习如何安抚和疗愈“内在小孩”的创伤,如何与“内在批判者”对话,并逐渐将其转化为一个温和而有建设性的“内在引导者”。 拥抱“未被看见”的部分: 自我分裂常常意味着我们拒绝承认或接纳自己内心的一部分。例如,我们可能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因为我们认为愤怒是不好的;我们可能忽视了自己的脆弱,因为我们认为脆弱是软弱的表现。这本书将鼓励我们去拥抱那些“未被看见”的部分,理解它们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并学习如何将它们整合进更完整的自我认知中。 “接纳”的力量: 修补分裂的关键在于“接纳”。这并非意味着认同所有行为,而是对自身所有部分,包括那些不那么令人愉悦的部分,都给予一种理解和慈悲。我们将学习如何实践“无条件自我接纳”,认识到我们并非完美,而正是这份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魅力。 第三部分:整合的艺术——活出更完整的自己 当我们将内在世界绘制清晰,并且开始理解和接纳那些分裂的部分后,下一步就是学习如何将它们整合,从而活出更完整、更有力量的自己。 建立“内在的对话”与“内在的联盟”: 整合并非消除差异,而是让不同的内在部分能够和谐共存,甚至互相支持。我们将学习如何与自己内心不同的面向进行“对话”,倾听它们的需求,理解它们的恐惧,并尝试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盟”。这就像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职责,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合作。 培养“整合性意识”: 整合性意识是指一种能够同时看见和理解自己内在多个面向的能力。它让我们不再被单一的情绪或想法所裹挟,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内在体验。我们将学习如何提升这种意识,使其成为我们日常思维和行为的一部分。 “自我关怀”与“自我滋养”: 整合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自我关怀和滋养。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正念练习、冥想、创造性表达、以及建立健康的界限等方式,来持续地滋养我们的内在世界。当我们能够真正地照顾好自己时,分裂感会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在的平和与稳定。 “真实性”的绽放: 当我们能够整合自身内在的各个部分,我们就能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不再需要刻意迎合,不再需要伪装,我们能够以最真诚的面貌与世界互动。这份真实性,将带来更深刻的联结,更持久的幸福感,以及更强大的生命力。 《心灵的罗盘:自我探索与内在整合的艺术》不是一本关于“修复”的指南,而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它深信,我们内在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通过这场深刻的内在探索,我们将学会如何成为自己最理解、最支持、最忠诚的朋友,如何引导自己穿越生命的迷雾,找到内心真正的方向,并最终绽放出生命中最独特、最璀璨的光芒。这本书邀请你,踏上这段transformative(变革性的)旅程,去发现那个更完整、更强大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色彩大胆而又内敛,一种暗紫与金色交织的视觉冲击力,仿佛在预示着某种深邃的探索。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它的纸张触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带着一丝哑光和温润的质感,翻阅时没有刺耳的摩擦声,这点细节足以见得出版方的用心。书的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最开始是被书名中的“快速分析”和“洞悉自我弱点”这两个词吸引的,总觉得生活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许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简便有效的方法,帮助我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改善现状。姜岩和王宁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中文译介抱有期待,他们是国内心理学界颇具声望的译者,他们的笔触通常细腻且富有洞察力,希望能将原著的精髓准确地传达过来。而“修补分裂人格”这个部分,则带着一种更为尖锐的挑战性,让人好奇它会如何处理如此复杂且敏感的话题。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非一本仅仅提供“速成秘籍”的书。我原本以为“快速分析”会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操作指南,能够迅速诊断并解决问题,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它更多的是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自我反思的模式。书中提出的许多概念,需要时间去消化和理解,更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例如,关于“分裂人格”的讨论,并没有简单地将人划分为“好”与“坏”两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看似矛盾却又同时存在的不同面向。这种细腻的描绘,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隐藏的特质,它们常常在我做出某些决定时悄悄地影响着我,而我却浑然不觉。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像一位耐心循导的伙伴,陪着我一步步去审视,去理解,去接纳。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虽然不像我最初设想的那样“快速”,但却更加稳固,让我觉得这种自我探索的成果会更加持久。

评分

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一种既理性又富有情感的平衡。它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融入了生动的案例分析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复杂心理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这些形象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把握那些抽象的心理机制。比如,书中描述某种心理防御机制时,将其比作“在内心筑起一道高墙”,这种生动的描绘,立刻就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画面,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过往的经历,原来我在某些时候也曾做出过类似的“防御”。另外,书中对于“弱点”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并没有将弱点视为一种需要彻底根除的“缺陷”,而是看作是成长的重要契机。这种积极的视角,极大地减轻了我对自身不足的恐惧感,让我愿意更加坦诚地面对它们,并从中学习。

评分

对于“修补分裂人格”这个部分,我必须说,它触及到了一个我过去一直试图回避的领域。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相对单一且稳定的人,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存在着多重、甚至相互冲突的“我”。书中并没有将这种“分裂”描述为一种病态,而是将其看作是人类丰富情感和复杂思维的体现。它教会我,如何去识别和理解这些不同的“我”,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试图消灭其中的一方。这种接纳的态度,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我开始尝试着去倾听那些曾经被我压抑的声音,去理解那些曾经被我忽视的感受。这种尝试,虽然有时会带来一些不适,但长期来看,我感到自己变得更加完整,也更加有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之旅。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有力的工具,帮助我开启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我曾一度认为,要真正了解自己,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而这本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缩短了这段旅程。它像是一张详细的地图,指引我穿越心灵的迷雾,去发现那些隐藏的宝藏,也去面对那些曾经让我胆怯的阴影。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我接纳”的论述,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并非是完美无瑕,而是学会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谐共处。这种理念,对于在现代社会中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的我来说,具有极大的慰藉作用。它鼓励我,即使不完美,也依然值得被爱,值得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