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
定价:26.00元
作者:陈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300170909
字数:244000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化教程:电子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础和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及其应用;交流变直流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555定时器及其应用;数字量与模拟量之间的转换;电子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化教程:电子技术》编排新颖,内容实用,结构合理,通俗易懂,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类专业的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量子迷宫之外》这本书简直是对认知边界的一次极限挑战。这是一部硬科幻作品,它大胆地探讨了平行宇宙理论和意识上传的伦理困境,而且不像许多同类作品那样为了情节服务而简化科学概念。作者似乎下了苦功,书中对于多维空间几何和信息熵增的描述,虽然晦涩,但逻辑严密得让人不得不信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主角在“叠加态”意识中穿梭的体验描写,那种感觉不是简单的视觉切换,而是对“我是谁”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彻底颠覆。书中关于“观测者效应”的哲学讨论尤其精彩,它迫使读者去思考,我们所感知的“现实”是否仅仅是无数可能性中被我们的意识所选择的那一个瞬间。虽然某些章节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精髓,但这正是其魅力所在——它要求读者也参与到解谜和构建理解的过程中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世界的方式都变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评分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彻底让你沉浸其中的历史小说,那么《奥斯曼的秘密信件》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书的史料搜集工作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对十六世纪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生活了如指掌。它以一系列加密信件为线索,揭示了苏丹宫廷内部复杂且危险的权力斗争。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如何平衡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极其私密的个人情感描写。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帝国边境的战事和财政的危机;另一方面,我们又被带入了后宫中女性之间那种看似温顺实则刀光剑影的权力角逐。叙事视角不断在外交官、宦官、苏丹的侧室之间切换,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多重的不确定性和戏剧张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香料、皮革和羊皮纸混合的气味。而且,作者对当时服饰、建筑和礼仪的考究,精确到令人咋舌,这让整个故事的真实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完全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历史背景堆砌。
评分这本《星际拓荒者》读起来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突破天际了!故事设定在一个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在经历了一场未知的浩劫后,仅存的少数精英驾驶着一艘老旧的飞船,踏上了寻找新家园的漫长征程。书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对宇宙尺度下生存困境的细腻刻画。那些对星际航行中物理定律的尊重,以及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下,人类社会结构如何一点点瓦解又如何在新规则下重建,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我尤其喜欢主角团内部的张力,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带着各自的创伤和目的,在封闭的空间里,猜忌、合作、背叛与救赎交织,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道德上的灰色地带。有一段描写飞船燃料耗尽,只能依靠捕获的彗星碎片进行“饮水式”维生时,那种压抑到极致的绝望感,简直让我手心冒汗。这本书不仅仅是科幻冒险,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哲学思辨录。作者笔下的外星环境描写也极其富有创意,那些并非基于地球生物学的奇异生命形态,让我耳目一新。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苔藓与铁轨》,完全颠覆了我对“乡村文学”的传统认知。它以极其朴素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内陆小镇的家族故事,但其内核却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沉静,如同被雨水冲刷过的鹅卵石,光滑却有厚重感。故事围绕着一条即将被废弃的铁路线展开,铁轨象征着历史的遗忘和现代化的入侵。书中对于小镇日常生活的描绘细致入微,那种邻里间的互相打量、夏天午后蝉鸣的冗长、旧式收音机里传出的沙哑歌声,都勾勒出一种逝去的、带着怀旧滤镜的真实感。最触动我的是主人公与他年迈的祖父之间那段关于“记忆的重量”的对话。祖父坚信,每一段被铁轨碾过的土地,都承载着曾经路过的所有人的故事。这本书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内在的情感暗流却汹涌澎湃,它让我停下来思考,在我们加速前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究竟遗失了哪些沉淀下来的美好与重量。
评分说实话,刚翻开《迷雾中的肖像》时,我还有点担心这会是另一部平庸的侦探小说,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复杂和精妙。它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多视角叙事结构,每一个章节都像拼图中的一块,一开始你觉得毫无关联,但随着情节的推进,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一个古董怀表的裂纹、一段模糊的旧日歌谣,都精准地串联起来,指向最终的真相。悬念的设置高明之处在于,作者让你在每一步都以为自己已经猜到了凶手,但每当真相似乎触手可及时,她总能抛出一个更深层的动机或一个反转。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氛围的营造,那种维多利亚时代伦敦潮湿、阴冷的都市气息,几乎要透过纸页扑面而来。人物塑造也极为立体,那位性格古怪、沉迷于研究符号学的侦探,他的内心挣扎和对完美逻辑的追求,本身就比案件本身更引人入胜。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搏击,让人不得不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暗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