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高速OFDM水声通信技术为主线,内容涉猎广泛,概念原理阐述清楚,逻辑性强。从OFDM水声通信各关键技术的原理阐述到OFDM水声通信接收机的设计方法以及OFDM 水声MODEM的研制;从单用户的MIMO-OFDM到多用户MIMO-OFDM水声通信的设计应用;从OFDM的中继传输到OFDM网络编码以及水声测距与定位。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加深对OFDM水声通信相关原理及系统设计的理解。 本书可作为水声通信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水声的早期探索
1.1.2 水声通信媒介
1.1.3 水下系统和网络
1.2 水声(UWA)信道的特点
1.2.1 声速
1.2.2 传播损失
1.2.3 时变多径
1.2.4 声传播模型
1.2.5 环境噪声和外部干扰
1.3 通带信道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1.3.1 各径自有多普勒扩展的线性时变信道
1.3.2 具有共同多普勒扩展的线性时变信道
1.3.3 线性时不变信道
1.3.4 幅度和时延变化的线性时变信道
1.3.5 依频率衰减的线性时变信道
1.4 水声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1.4.1 跳频FSK
1.4.2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
1.4.3 单载波调制
1.4.4 扫频(S2C)载波调制
1.4.5 多载波调制
1.4.6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1.4.7 水声通信的近期发展
1.5 本书的组织结构
第2章 OFDM基本知识
2.1 零后缀的OFDM
2.1.1 发射信号
2.1.2 接收机处理
2.2 循环前缀的OFDM
2.2.1 发射信号
2.2.2 接收机处理
2.3 OFDM相关的问题
2.3.1 ZP-OFDM与CP-OFDM
2.3.2 峰值平均功率比
2.3.3 功率谱和带宽
2.3.4 子载波分配
2.3.5 总的数据速率
2.3.6 设计指南
2.4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实现
2.5 OFDM的挑战和补救方法
2.5.1 分集合并和信道编码的益处
2.6 MIMO-OFDM
2.7 文献注记
第3章 多进制LDPC编码的OFDM
3.1 OFDM的信道编码
3.1.1 信道编码
3.1.2 编码调制
3.1.3 编码的OFDM
刚拿到这本《OFDM水声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经典译丛》,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翻阅目录和前言,就感受到了作者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对技术细节的深入把握。我对OFDM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其在水声通信这一特殊领域的应用。水声信道本身的复杂性,如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信号衰减以及噪声干扰等,给通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OFDM技术以其将高速串行数据流划分为多个低速并行子载波传输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抗频率选择性衰减和码间串扰,这在水声通信中无疑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从书中的章节安排来看,似乎涵盖了OFDM在水声通信中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系统设计以及性能分析等方面。特别是那些涉及信道建模、均衡算法、载波同步、解调等章节,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克服水声信道的种种不利影响,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正在进行的水声通信项目来说,无疑会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希望能够在我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找到有效的解决思路。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吸引人——《OFDM水声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经典译丛》。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前沿动态的研究者,OFDM技术一直是我的研究重点之一,而水声通信更是近几年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一个分支。看到将这两者结合的书籍,而且还是“经典译丛”,我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尽管我才刚开始接触这本书,但从其精美的装帧和译文质量来看,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对于OFDM技术,我在之前的学习和工作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了解其多载波调制、子载波划分、IFFT/FFT运算等基本原理。而水声通信,我一直认为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其信道环境与无线电通信有着天壤之别。如何将OFDM的优势在水声环境中充分发挥,解决诸如延迟扩展、多普勒效应等带来的干扰,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难题。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系统性的解答,尤其是一些具体的算法实现和仿真分析,能够为我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实操指导。
评分这本《OFDM水声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经典译丛》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在水下通信领域摸索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长期以来,水声通信的瓶颈主要在于传输速率低、稳定性差,这严重限制了水下探测、水下机器人控制、水下网络组建等应用的发展。OFDM技术以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高频谱利用率,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OFDM的资料,但大多集中在陆地无线通信领域,对于其在水声环境下的特殊性,了解并不深入。水声信道的非平稳性、带宽限制以及巨大的时延,都使得OFDM的实现面临巨大挑战。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OFDM的优化和设计的,例如是否提出了新型的信道估计和均衡算法,如何处理多普勒效应导致的子载波间干扰,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帧结构和同步方案。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希望,我迫切希望从中学习到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我正在负责的水下通信项目带来突破。
评分拿到《OFDM水声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经典译丛》这本书,心中充满了期待。OFDM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抗多径和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在很多通信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水声通信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下,OFDM的应用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水声信道独特的传播特性,如低速率、高时延、宽时变以及显著的多普勒效应,使得传统通信技术难以胜任。OFDM技术如果能够成功应用于水声通信,必将极大地提升水下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为海洋科学研究、水下军事应用、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打开新的局面。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如何将OFDM与水声信道的特性相结合的。例如,它可能会探讨如何设计适合水声信道的OFDM参数,如子载波数量、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长度等,以及如何开发高效的水声信道均衡算法来补偿由多径和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失真。这本书的“经典译丛”身份,也意味着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技术洞察。
评分作为一名在水声通信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阐述OFDM在水声通信中应用的权威著作。《OFDM水声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经典译丛》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OFDM技术以其在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码间串扰方面的卓越性能,被认为是应对水声信道复杂特性的理想选择。然而,将OFDM应用于水声通信并非易事,需要解决一系列独特的技术难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有效估计和补偿水声信道的时变特性、如何设计鲁棒的同步机制来应对时延和多普勒频偏、以及如何优化OFDM的参数配置以适应有限的信道带宽和低数据速率。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关键问题,并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基于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水声信道建模和均衡方法?是否会探讨具有低开销和高精度的OFDM载波和符号同步技术?这些内容对于我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至关重要,相信这本书会为我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发,推动我在水声通信领域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