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创新改变世界-21世纪诺贝尔科学奖的启示
定价:98.00元
作者:汤书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030568601
字数:
页码:302
版次: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经过近四年的系统研究,《创新改变世界:21世纪诺贝尔科学奖的启示》以重大科学发现的规律探索为定位,提炼了2000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成长环境、师承路径、科研定位、资源整合、突破发展、成果扩散的信息谱系,构建了研究解析的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
同时,精选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三大领域27个经典案列进行深度研究,提出对中国当代重大科技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技决策优化推进的比较经验,以及面向中长期科技政策制定参照的建设思路与建议。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章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01
一、研究背景 002
二 研究意义 002
第二章 研究分析的指标体系及说明 005
一、获奖信息 006
二、个人因素 007
三、环境因素 009
第三章 2000~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信息统计资料汇总 011
一、 2000~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基本情况汇总 012
二、 2000~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基本情况汇总 026
三、 2000~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基本情况汇总 039
四、 2000~2017年诺贝尔奖获奖者基本情况统计汇总 054
第四章 案例分析 055
节 诺贝尔物理学奖案例分析 056
案例1 集成电路的开拓者 056
案例2 中微子探测的先驱 063
案例3 量子光学领域的“扫地神僧” 070
案例4 发现薄石墨烯的实验达人 078
案例5 用胶带“玩”出诺贝尔奖 089
案例6 广义相对论宇宙常数的修订者 092
案例7 成功束缚量子的“魔术实验大师” 098
案例8 “上帝粒子”挖井人 106
案例9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15
案例10 拓扑与物理学的相遇 123
第二节 诺贝尔化学奖案例分析 133
案例1 不对称氧化反应的开拓者 133
案例2 非传统路径培育的“三无”工程师传奇 143
案例3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147
案例4 “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开创者 156
案例5 “表面工作”的深入探究者 161
案例6 发光的绿色荧光蛋白的探寻者 169
案例7 破解“蛋白质机器”加工厂的秘密 174
案例8 开辟了固体物质第三种可能的“逆袭”之路 183
第三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案例分析 188
案例1 让人类能够清楚看到自己的器官 188
案例2 胃溃疡病理的颠覆性发现 195
案例3 创造基因工程神话的主人公 205
案例4 试管婴儿技术攻克人类生育难题 211
案例5 以iPS重塑生命的奇迹 218
案例6 执着与系统优势铸就辉煌 229
案例7 发现大脑“GPS”的挪威夫妇 242
案例8 制药企业中的科学家 249
案例9 “青蒿素之母” 260
第五章 科学成长路径 271
一、鼓励独创 272
二、重视技术 274
三、集聚效应 275
参考文献 279
附录:创新聚源平台的参考资料摘编 291
一、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291
二、美国能源部创新机制剖析 295
三、超级神冈探测器 297
四、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301
后记 30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去探索那些令人惊叹的科学发现,以及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21世纪。每次翻开它,我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激情的殿堂,聆听着那些伟大的头脑在各自领域内如何突破极限,点亮人类文明的火炬。那些关于物理学的奥秘,从量子世界的奇特现象到宇宙深处的宏伟图景,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被解读,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化学领域的革新,更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新材料的诞生到疾病治疗的突破,都充满了令人振奋的进步。生物学的进展,则让我们得以窥探生命的本质,理解遗传的密码,以及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鼓励我们保持好奇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去创造那些尚未被想象的可能性。它让我意识到,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深刻的理论,更在于它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改善人类福祉的力量。
评分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科学的进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它就潜藏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只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书中对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的科学探索历程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并非天生的天才,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在一次次跌倒后又重新爬起,最终才抵达了科学的巅峰。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书中对于那些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的阐述,也让我看到了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如今,单一学科的突破越来越难,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碰撞和融合。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在某些智慧的头脑中,却能激发出耀眼的火花,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这种开放的思维模式,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勇气,是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怎么做”,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科学背后的人文关怀。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科学是冰冷的、抽象的,但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科学家故事,以及他们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让我看到了科学最温暖的一面。那些为了攻克疾病而夜以继日的研究者,那些为了探索未知而冒着生命危险的探险家,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书中对于一些技术突破如何改善了偏远地区人们的生活,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如何延长了人类的寿命,都有着非常具体和动人的描述。这让我更加坚信,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福祉。它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好奇心,也不是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为了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种从“求知”到“利他”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价值体现,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枯燥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那些“意想不到”的发现的描述。很多时候,伟大的科学突破并非源于预设的宏大计划,而是源于一次偶然的观察,一个突发的灵感,或者一次失败的实验。这些“意外”之所以能够成为“发现”,是因为研究者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中捕捉到重要的线索。这种对“意外”的尊重和善用,也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重要启示。它让我明白,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才能发现那些隐藏在常识之外的真相。而且,书中的配图和插画也为理解科学概念增添了不少乐趣,让原本严肃的科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非常有吸引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头脑的风暴,很多原有的认知被颠覆,新的视角被打开。它让我不再仅仅将诺贝尔奖视为一个遥远的荣誉,而是将其看作是人类智慧和勤奋的结晶,是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缩影。书中对于不同领域科学研究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阐述,让我看到了科学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彼此依存,共同繁荣。例如,物理学的最新发现可能会为化学提供新的研究工具,而化学的突破又会为生物学带来新的药物和疗法。这种“蝴蝶效应”般的联动,正是科学进步的魅力所在。这本书也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信心。尽管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继续秉持着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未知,相信人类的智慧一定能够找到解决之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它鼓励我以一种更积极、更具前瞻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