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挑战新红利时代
定价:30.00元
作者:杜丽丽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83115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发现,很好的验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转型的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变迁动荡很大。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曾面过数次暴富的机会,却只有少数“胆大”的人抓住了。
80年代初期的“投机倒把分子”、个体户,率先成为中国的一批“万元户”;
90年代初股票认购证,几乎让很多人一夜之间,就莫名奇妙的成了百万甚至千万亿万富翁;
2000年初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胆大的人在当年的“网络乱世”中获得了一桶金;
2007年房地产暴富,一块地,盖几栋房子,几辈子都吃不完了……
而今,又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也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大机遇,你愿意花时间来了解吗?
这里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商战书,也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互联网+普及教程,更是一本让普通读者发现“新财富时代”降临前眼睛。
2015年,是互联网+非常为引人关注的一年,也是全面发展的一年。随着总理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将制定“互联网+”升级为国家战略,一场关于互联网+的地盘争夺战瞬时从暗斗转为明争。
书中我们重点关注、记录了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与“”从初建、发展再到互联网+时代争地盘、抢红利的几近肉搏过程,近而让普通读者了解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商业巨鳄”们正在如何改变着我们生活,未来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个改变中的世界,并置身其中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红利”。
全书共四章,从认识互联网+,到大数据与云计算在互联网+时代的普及与应用,再到互联网+对中国九大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时代的我们,将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图文并茂的形式中,有浅显易懂的概念,也有思维方式的启迪;书中有很新的商战案例,也有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在新时代的挣扎与蜕变,而这些都在一步步逼近我们的生活,使”财富“敲打着我们的房门。
目录
作者介绍
杜丽丽,女,现居北京市海淀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
2008年进入出版行来,从事过一年的校对工作,主要负责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的稿件一、二、三校工作;
后在从事近半年的自由撰稿人中,发表多部作品于《周末画报·手机报》《唐山晚报》等媒体,其中理财征文《“每日一记”好处多》获得“唐山晚报·学生理财故事”三等奖。
而后在工作室、图书公司从事钓鱼类、汽车类、体育类、商业类、魔术类、励志社交和小说等稿件的编辑与组稿工作,有多部作品出版,如《钓鱼也疯狂》等。
自2011年离职后,从事专职作者工作,并完成社科、亲子类书稿多本,如:《FBI教你套话术》《聪明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成就孩子一生聪慧的智力修炼全攻略》《越读越好玩的思维游戏书》《微反应读心术》《8招拿下皇冠》等署名作品和网络小说《寻找恋爱季节》已出版和完稿。其中,《FBI教你套话术》已再版多次,《8招拿下皇冠》也已加印。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充满未来感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个关于科技与变革的宏大叙事之中。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行业观察录,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作者的洞察力远超我的预期。他没有停留在那些被反复咀嚼的互联网巨头案例上,而是巧妙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正在悄然崛起的“边缘创新者”。尤其是在论述“生态协同”的部分,作者用一系列生动的、甚至是有些令人唏嘘的初创企业故事,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在存量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真正的增量空间往往隐藏在跨界整合与资源重构的缝隙之中。这种叙事方式,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温度,让原本枯燥的商业逻辑变得鲜活起来。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场为期一周的深度行业研讨会,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商业世界全新的分析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舒展自如,行文流畅,即便是对于非技术背景的读者来说,阅读体验也极其友好。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善于运用类比和生活化的场景,将那些抽象的商业模式拆解得清晰透彻。比如,在讲解“平台经济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时,他没有堆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一个关于社区团购的微观案例贯穿始终,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的论证逻辑非常严密,每一个观点都有详实的数据或可追溯的案例作为支撑,而不是空泛的臆测。这使得整本书的论据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找到可以被轻易驳倒的逻辑漏洞。读起来酣畅淋漓,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辅导。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完全摒弃了那种“成功学”式的口号,转而深入挖掘了在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传统行业如何进行痛苦而必要的“数字化重塑”。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分析制造业和服务业在面对软件和数据的冲击时,所面临的组织架构僵化、人才断层和思维定式等深层次的阻力。这些描述非常写实,充满了对现实困境的理解与同情。他并没有提供一蹴而就的“万能钥匙”,而是详细描绘了从“流程固化”到“敏捷迭代”所需的组织文化变革的每一步,包括如何平衡效率提升与员工安全感的问题。这种务实到近乎苛刻的分析,让我深切感受到,真正的“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加上一个App,而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涉及企业基因的深刻变革。这本书对于那些正处于转型阵痛期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手术指南”。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对技术发展史有着近乎偏执的兴趣的读者,所以翻开任何一本探讨数字经济的书籍时,我的标准都会非常高。这本书在回顾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演进脉络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宏观历史感。它不像某些评论那样,只是一味地赞颂技术带来的便利,反而犀利地指出了那些被光鲜亮丽的界面所掩盖的结构性矛盾和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书中对“数据主权”与“算法伦理”的探讨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敏感且复杂的议题,而是坦诚地分析了监管滞后性可能带来的社会代价。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使得整本书的深度远超市场上那些只谈“风口”和“流量密码”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在享受技术红利时,也必须承担的沉重代价与责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而非盲目追逐下一个风口。
评分翻阅全书,我注意到作者在讨论未来趋势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去中心化”倾向。在许多同类书籍热衷于描绘大型科技寡头如何进一步巩固其护城河时,本书却将聚光灯打在了那些利用新兴技术实现“去中介化”的小微经济体身上。作者对Web3.0、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等前沿概念的引入与分析,并非是赶时髦,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权力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他审视了这些新技术如何有望重塑信任机制,并挑战现有的信息与价值分配体系。这种前瞻性和对权力分散的期许,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当前商业周期的局限,具有更持久的思考价值。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赚钱”,更是关于“互联网将如何改变我们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基本规则”的深刻预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