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医结合研究系列丛书——中西医结合10个病种天然药物研究
定价:36.00元
作者:吴锦忠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304533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围绕是西结合防治肝癌、结肠癌、慢性肾小球。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脂肪肝、血管性、帕金.森病、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重要天然药物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期推动来自天然药物的新药研究与发展。
全书20多万字,每个病种独立成章,重点介绍重要天然药物的种类(包括:单体化合物、复方化合物、单味中药、复方中药)、药效学、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新进展:适宜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的广大研究人员.渗考,也可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学专照、药学专业等相关领域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
节 概述
第二节 天然药物在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第二章 肝癌
节 概述
第二节 基于预防治疗肝癌的天然药物
第三章 结肠癌
节 概述
第二节 基于预防治疗结肠癌的天然药物--
第四章 慢性肾小球
节 概述
第二节 基于预防治疗慢性的天然药物
第五章 肾病综合征
节 概述
第二节 基于预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天然药物
第六章 糖尿病
节 概述
……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典籍,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框架构建上的精妙布局。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将中医药的瑰丽知识点零散地堆砌,而是巧妙地用一套逻辑自洽的体系,将历代名家的经验与现代药理学的视角进行了无缝对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逐步深入到那些复杂病机与精微药物作用机制的殿堂。尤其是在阐述特定病症的病因病机时,作者能极其清晰地剖析出“证”的本质,这对于我们这些临床实践者来说,无疑是拨开了迷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辨证思路。书中对于某些经典方剂的演变历史和不同流派之间的微小差异也做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种多角度的审视,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中医整体观的理解深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思维方式的重塑,让人学会用更具穿透力的眼光去看待疾病和治疗。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尤其体现在它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上。它不是那种空谈理论、不接地气的“阳春白雪”之作。作者显然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深知临床工作中的痛点与难点。书中对那“十个病种”的探讨,每一步的推导、每一个用药的选择,都详实地列出了背后的循证依据和临床观察结果。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难治性疾病的论述,那些看似无解的局面,在作者的笔下,总能找到从传统典籍中挖掘出的新思路,并结合现代检测手段进行佐证。读到最后,我感觉手中的书不再是一本冰冷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本陪伴我度过无数不眠之夜的“老友”,它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带来灵感和信心去尝试那些更具挑战性的治疗方案。这种扎根实践的写作风格,实在难能可贵。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的出版质量体现了出版社对这套“系列丛书”的重视程度。纸张的选取厚实适中,即便是高强度翻阅和批注,也不会轻易磨损,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更值得称赞的是其索引系统的设计。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面前,如何快速定位所需的知识点,是对读者最大的考验。这本书的编排者显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使用习惯,关键词的检索入口设计得极其人性化,无论是按病名、按药物、还是按特定疗法,都能迅速锁定目标内容。清晰的图表和对比表格,将那些复杂的药效数据和临床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减少了阅读的疲劳感。一本好的专业书籍,其物理形态也应是其专业精神的延伸,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拿在手上就心生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力。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当代科学的桥梁。作者并非简单地复述古籍,而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去“翻译”和“验证”那些古老的经验。比如,书中对某些传统“君臣佐使”配伍的解读,融入了现代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新见解,这使得中医理论不再是悬浮于空中的概念,而是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这种融合的视角,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中医药疗效的信心,也为如何将这些疗法更安全、更有效地推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创新往往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对优秀传统的深度挖掘与科学重构。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地方。
评分作为一个对学术严谨性有极高要求的读者,我最为赞赏的是该书在引证方面的规范与详尽。翻阅任何一个章节,都能看到清晰的脚注和尾注,它们详细标注了所有引用的文献出处,无论是古代医籍的抄本版本,还是近期的国际期刊研究,都查证得一丝不苟。这种对知识来源的尊重和对研究过程透明度的坚持,是任何严肃学术成果的基石。它使得读者在接受新观点时,能够迅速追溯到原始资料,进行二次核查,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在当前学术界对“伪科学”和“未经证实”言论泛滥的背景下,这本书以其无可挑剔的资料溯源,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治病,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严谨的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