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定价:29.80元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95501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推荐购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 亲爱的安德烈 目送》(布面典藏版) ★ ——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授权《孩子你慢慢来》20周年经典新版。她的《野火集》有万丈豪气,34岁**次做母亲,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龙应台“人生三书”系列,《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2014年简体字经典新版,海峡两岸,为读者**次汇拢。★ —— 两个德国版孩子,一位台湾版妈妈,孩子调皮,母亲教育,相互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用她的语言来说,是希望孩子成为“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全书精选28幅家庭照片,特别收入孩子视角的跋语2篇,哥哥华安(安德烈)19岁写的《放手》,弟弟华飞(菲力普)15岁写的《我这样长大》。★ —— 给华人世界无数读者、无数家庭带来感动和启迪。
内容提要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 20周年经典新版“母子之书” 妈妈50后 孩子80后 “家有二胎”的成长镜头……
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深刻的思索,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后来,15岁的“底笛”(弟弟)说:“有时候,妈妈带我们在草原上放风筝。草原那么大,草绿得出水,我们躺下来,看风筝在天空里飞。我觉得我可以一辈子躺在那里。”
后来,19岁的“葛格”(哥哥)说:“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而初,34岁的母亲(龙应台)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目录
【妈序言】蝴蝶结/龙应台
初识
龙
那是什么
终于嫁给了王子
野心
欧嬷
写给怀孕的女人
他的名字叫做“人”
啊!洋娃娃
寻找幼稚园
神话迷信信仰
男子汉大丈夫
渐行渐远
读《水浒》的小孩
一只老鼠
葛格和底笛
高玩
放学
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触电的小牛
【孩子的跋语】
我这样长大/华飞(15岁的弟弟)
放手/华安(19岁的哥哥)
作者介绍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种跨越代际的共情体验。虽然我的成长背景与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我发现,书中探讨的许多核心母题,例如亲情中的理解与隔阂、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对“何以为家”的终极追问,这些都是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普世情感。作者在笔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慢下来”的呼唤,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至上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和振聋发聩。她不是在抱怨时代,而是在用一种极其克制的方式,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质量,并不取决于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我们如何感知和珍惜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读完某些章节后,我常常会放下书本,拿起手机,给远方的亲人发去一条信息,这种阅读带来的“即时行动力”,证明了文字的感染力已经渗透到了我最实际的生活层面。
评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叙事时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她似乎并不刻意去渲染情绪,语言的节奏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时而平静无波,时而又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让你猝不及防地为之动容。很多段落,我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默默地消化几分钟,不是因为文字晦涩难懂,恰恰相反,是因为它们太过于精准和透彻了。她总能用一种极其日常的场景或对话,切入到人与人之间最复杂的情感联系中去。比如描写某一个生活细节时,那种细腻的观察力,让人不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曾忽略了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或者,是在匆忙中错过了对身边重要的人表达心意的时机。这种叙述方式,不同于那些激昂的呐喊,它更像是一面打磨光滑的镜子,让你在阅读时,看到的是自己人生的倒影,带着一种温柔却不失尖锐的自我审视。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我会选择“温柔的觉醒”。它不是那种会用激烈的言辞唤醒你的作品,相反,它像是一剂缓慢渗透的良药,在你最放松、最无防备的时候,悄悄地重塑你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它教会了我,强大并非总是意味着对抗和占有,有时候,最大的力量来源于接受和放手。作者的文字里有一种深沉的韧性,她似乎看透了人生的许多无奈和局限,但她没有因此变得愤世嫉俗,而是选择用一种更具建设性和富有温度的方式,去面对这一切。这种在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选择保持温情和希望的态度,是这本书最让我折服的地方。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避风港,让我们在面对外界的喧嚣和自身的迷茫时,能找到一个安稳的立足点,去重新审视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篇章结构安排,展现出一种非常高明的非线性叙事美学。它不像传统散文集那样,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的递进关系来组织材料,而是像把人生中散落的珍珠,用一种近乎梦境般的逻辑串联起来。可能上一页还在回忆童年夏日的午后蝉鸣,下一页就跳跃到了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深刻洞察。这种跳跃感,非但没有造成阅读的混乱,反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韵律感,就如同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记忆和思考时那样,是松散而又互相牵引的。每次翻页,都像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总能从看似不相关的两个点之间,搭建起一座逻辑严密又充满诗意的桥梁。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专注力,但也因此带来了极高的回报——它训练了我们的大脑去接受和欣赏生活本身就是充满随机性和关联性的统一体。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上去就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质朴感,那种色调和字体搭配,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反而让人感觉很踏实,仿佛作者就坐在你面前,准备跟你娓娓道来一些人生中那些看似平常却又极其深刻的道理。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触感,不是那种极度光滑的铜版纸,而是带着点微微的纹理,翻动起来沙沙作响,这种细腻的触感,无形中也烘托了文字本身的重量。它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追求视觉冲击力,而是选择了一种内敛的表达方式,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里面装载的,一定不是浮于表面的口号,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生命感悟。这种外在的沉稳,恰恰是对内容最好的预告,它告诉你,这是一本值得你投入时间去阅读和思考的作品,而不是读完就扔在一边的消遣读物。这种精心打磨的质感,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字的尊重,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