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中文工具书
定价:48.00元
作者:刘晓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75642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编中文工具书 》是中文系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中文工具书》的配套教材,目的在于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及部分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参考书目,并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目录
讲综合类工具书
一、书目提要
1.《汉书·艺文志》
2.《隋书·经籍志》
3.《崇文总目》
4.《郡斋读书志校证》
5.《遂初堂书目》
6.《直斋书录解题》
7.《四库全书总目》
8.《增订书目答问补正》
9.《清代禁毁书目(补遗)》
10.《读书敏求记》
11.《贩书偶记》(附《贩书偶记续编》)
12.《中国丛书综录》(附《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
13.《中国善本书提要》(附《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
1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5.《敦煌遗书总目索引》(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
16.《同书异名通检》(增订本)(附《同名异书通检》)
二、丛书类书
1.《十三经注疏》
2.《四库全书》
……
作者介绍
刘晓军,2007年6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09年6月从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进入华东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昆山市文化发展基金一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三部,发表CSSCI论文二十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手感厚重而扎实,一看就是用心打磨的作品。封面设计简约大气,配色沉稳又不失典雅,中央的书名和作者名字排版得体,透露出一种学术的严谨感。那种油墨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对其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欣赏它所采用的纸张质地,触感细腻,便于长时间阅读,而且墨色清晰,即便是小号字体也看得清楚,这对于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装订技术也非常精湛,内页平整,翻阅时不易掉页,即便是经常查阅,也感觉非常耐用。侧边裁切得整齐划一,放在书架上,与其他书籍并排放置时,那种统一的美感让人心情舒畅。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摆放在书桌上,都能提升整个阅读空间的格调。这样的用心,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迭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传递出的信息是:作者和出版方对这部作品是抱有敬畏之心的,也充分尊重每一位读者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逻辑简直是中文工具书领域的一股清流,逻辑缜密到令人拍案叫绝。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密密麻麻的罗列方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留白和分栏设计,使得复杂的词条信息得到了极好的梳理和区隔。特别是对于那些多义词的解释,作者似乎花了大心思去构建一个层级分明的索引系统,每一个分支的注释都清晰地指向了其特定的语境和用法,让人在查阅时几乎不会产生混淆。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例句的选择和编排,极其注重实用性和时代性,不像有些老旧工具书那样充斥着不近人情的古语,而是大量采用了当代语境下的鲜活范例,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门槛。当我需要快速定位某个生僻词汇的精确用法时,那种‘即时满足’的感觉非常强烈,这完全体现了一部优秀工具书的核心价值——效率与准确性的完美结合。这种精心设计的导航结构,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愉悦的探索。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我对工具书的‘细微之处’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功力,实在令人叹服。我注意到它在收录一些特定的语素和固定搭配时,不仅标注了其词频或使用频率,还辅以了非常精炼的辨析,比如针对形近字或音近词的区分,那种‘一语中的’的解析,简直是神来之笔。有一次我恰好查到一个模糊不清的成语典故,原本以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交叉比对不同来源的资料,结果这本书的释义部分,用寥寥数语就将典故的来龙去脉和现代引申义阐述得清清楚楚,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阅读的便捷性。这种对‘信息密度’和‘理解易得性’的精准拿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背后必然是作者团队长期深耕语言学领域、积累了海量一手资料的体现。可以说,在那些别人容易忽略的角落,这本书展现出了其真正的专业深度。
评分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学习曲线设计得非常平滑,它不仅服务于专业人士的即时查阅需求,对于初学者建立系统的中文理解框架也提供了绝佳的辅助。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和鼓励的姿态引导读者。我发现它在解释一些复杂的语法结构时,总是能找到最简单、最贴近日常对话的表达方式进行类比,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梯度处理得非常自然。此外,书中附带的索引部分也做得极为详尽,不仅有常规的拼音索引和笔画索引,甚至还设置了主题分类索引,这种多维度检索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宽了它的适用范围。我曾尝试用它来整理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词汇的综述文章,发现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定义,更像是对特定文化概念的‘微型导览’,让人在查阅单个词条时,也能潜移默化地领略到更宏大的语言文化背景。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厚重而不失灵动’的平衡感。它在保持传统工具书应有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成功地融入了现代信息检索的理念和用户体验设计。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查字典”或“查用法”的范畴,更像是一个资深语言学家的案头伴侣,一个随时待命的语言顾问。它没有过分追求花哨的视觉效果,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内容的打磨和结构的优化上,这种‘内功’的修炼,才是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翻阅过程中,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为作者对某些词汇词源的追溯和考证感到惊叹——那种对语言演变轨迹的清晰描绘,展现了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并且能够不断提供新发现的工具书,它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我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中文精准使用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