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近自然森林经营--北京的探索与实践
定价:80.00元
作者:周彩贤 等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38865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周彩贤、智信、朱建刚、Stephan Gampe主编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北京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德财政合作“京北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森林经营的主要成果,是对北京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可持续经营实践的总结。书中对近自然经营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不同森林类型近自然经营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北京近自然经营的技术方法。
目录
前言章 北京森林资源及森林经营现状 1 北京森林资源现状 1.1 森林资源数量和分布 1.2 森林资源质量 1.3 森林生态状况 1.4 林分质量动态分析 2 北京市森林经营 2.1 北京市传统森林经营 2.2 北京开展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主要任务 2.3 北京市推广应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意义第2章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及其在北京的应用前景 1 近自然森林经营历史与起源 2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 2.1 近自然育林理念 2.2 基于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理念 2.3 流域经营理念 2.4 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理念 3 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 4 近自然森林经营原则 5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北京的应用前景第3章 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1 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及原则 2 规划目标 2.1 森林经营中期目标 2.2 中期经营规划 3 方案编制步骤 3.1 绘制森林经营功能边界 3.2 绘制森林经营林分(细班)图 3.3 道路、集材场区划 3.4 外业调查内容 3.5 确定森林经营目标 3.6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3.7 审核批准 4 参与式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案例 4.1 次参与式村民代表会 4.2 森林经营初步规划 4.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4.4 第二次参与式村民代表会 4.5 规划结果公示及提交审批 4.6 签订森林经营施工合同第4章 近自然森林经营工程技术 1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1.1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的理论基础 1.2 近自然森林经营规划技术体系 1.3 林分作业体系 2 编制年度作业设计和申请采伐指标 2.1 作业林分的选择 2.2 样地调查及作业设计 2.3 采伐指标的申请和批准 3 施工组织管理与技术培训 3.1 施工组织管理 3.2 技术培训与指导 4 现场施工作业管理 4.1 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4.2 伐前准备 4.3 采伐方法第5章 近自然森林经营类型 1 油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 1.1 林分概况 1.2 林分功能 1.3 经营类型 2 侧柏人工林近自然经营 2.1 林分概况 2.2 林分功能 2.3 经营类型 3 华北落叶松人T林近自然经营 3.1 林分概况 3.2 森林功能 3.3 经营类型 4 山地栎林近自然经营模式 4.1 林分概况 4.2 森林功能 4.3 经营类型 5 山杨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 5.1 林分概况 5.2 森林功能 5.3 经营模式 6 白桦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 6.1 林分概况 6.2 林分功能 6.3 经营类型 7 栓皮栎林近自然经营 7.1 林分概况 7.2 林分功能 7.3 经营类型 8 元宝枫林近自然经营 8.1 林分概况 8.2 林分功能 8.3 经营类型第6章 近自然森林经营评价 1 森林经营T程质量评价 1.1 评价内容及标准 1.2 森林经营监测方法 1.3 森林经营工程的施工监测与评估体系 2 森林经营效果评估 2.1 乔木层结构特征变化 2.2 林下地表覆盖特征变化 2.3 植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变化 2.4 林地固碳功能变化 2.5 林分结构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2.6 不同经营强度对林分结构及林地水量平衡的影响 2.7 综合效益评价第7章 北京近自然森林经营项目取得的经验 1 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 2 编制实施科学的森林经营规划 3 基于密云水库流域开展水源保护林经营跨地区合作 4 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 5 强化监管制度建设 6 积极宣传推广项目成果 7 建立健全森林经营档案 8 推进北京市森林经营技术与管理创新附录 附录l:小型商业计划编制指南 附录2:雪灾后造林经营模式 附录3:参与式森林经营周期规划指南 附录4: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业规划简明指南 附录5:各森林类型经营模式的目的、中期目标及指标 附录6:森林经营规划主要表格 附录7:规划和施工表模板 附录8:带l亩网格和坡度大于35。地块信息的航片图 附录9:林分监测结果记录文档(表) 附录10:森林经营质量监测标准 附录1l:监测报告内容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吸引人,“近自然森林经营”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加上“北京的探索与实践”,更是让人好奇。北京作为首都,在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上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探索,并形成具体的实践,这本身就说明了其价值和意义。我一直对环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本书在我眼中就像是一个宝藏。我想了解,在现实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近自然森林经营究竟是如何被引入和实施的?它是否克服了哪些技术难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尤其是在北京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何平衡城市发展需求和森林保护,这其中的智慧和经验,是我非常渴望学习和借鉴的。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看到那些在理论之外,在现实土地上,那些为保护和修复森林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能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作为一个对林业科学有着一定了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具体技术和方法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些理论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特别是在北京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森林环境中。我想知道,书中是否详细阐述了选择特定森林类型、评估森林健康状况、制定经营方案、以及实施具体抚育措施(如采伐、补植、林下管理等)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流程。例如,在进行森林经营时,如何科学地进行调查和监测,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评估森林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评估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经营策略,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套用模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不同情境下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实践过程,并分析其效果。我相信,这些详细的技术层面的阐述,对于推动我国森林经营从传统模式向更科学、更生态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近自然森林经营——北京的探索与实践”传递出一种严谨的学术研究与生动的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气息,让我倍感期待。我尤其想深入了解的是,在“探索”这个环节,研究人员和实践者们是如何引入并解读“近自然”这一概念的,它是否基于国内外先进的森林经营理论,又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尤其是北京的生态环境特点相结合?在“实践”方面,我渴望看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书中是否会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北京森林区域,详细描述其在引进近自然经营理念后,在森林结构、物种组成、生态功能等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是通过哪些具体的经营措施实现的?例如,是如何调整采伐强度和方式,如何进行人工辅助更新,如何保护和恢复森林的自然演替过程?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如何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构建更具韧性、更健康、更具生态价值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扎实、接地气的感受,特别是“北京的探索与实践”这几个字,立刻勾勒出了一幅正在进行的、有实际操作依据的画面。作为一名对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比较关注的普通读者,我特别想了解,这些“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念,是如何在北京这样一个大都市得以推广和实施的。它是否涉及到了具体的城市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甚至是城市周边的防护林带?书中是否会介绍,在这些不同的城市林地类型中,经营者们是如何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和运用近自然经营的原则?我想知道,这些实践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例如资金、技术、管理体制,甚至是公众的理解和接受度。以及,这些探索和实践,最终为北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比如空气质量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或者市民休闲环境的提升等等。
评分读到“近自然森林经营”这个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那种更贴近森林自然演替规律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以追求木材产量为主的集约化经营。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定义“近自然”的,以及它在北京的实践中,具体体现了哪些“近自然”的理念和原则。比如,它是否强调了保留和增加森林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的结构复杂性,以及模仿自然干扰(如风倒、火灾等)对森林更新的影响?我想了解,在经营过程中,是否优先考虑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例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以及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而不是仅仅关注经济效益。我也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这种经营模式在北京这样人文干扰因素复杂的地区,如何与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甚至公众参与等需求相结合,形成一种多赢的局面。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生态智慧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这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