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研究及其应用
定价:35.00元
作者:任卫波,孔令琪,武自念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16289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空间诱变是新兴的诱变育种技术。本书重点围绕“牧草”紫花苜蓿,以笔者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为基础,从变异表型、生理生化、组织器官、基因变异及表观遗传修饰等多个层面系统介绍了近些年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及相关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目录
章 空间诱变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1
节 空间诱变的主要因素 1
第二节 空间诱变的机理 4
第三节 空间诱变的主要特点 10
第四节 空间诱变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11
第二章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影响 21
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种子种皮结构的影响 21
第二节 空间诱变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其活力的影响 24
第三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37
第三章 空间诱变对苜蓿表型性状的影响 42
节 空间诱变对苜蓿产草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42
第二节 空间诱变对苜蓿品质性状的影响 47
第三节 空间诱变对苜蓿抗逆性状的影响 51
第四节 空间诱变变异性状的遗传规律 61
第四章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的细胞学效应 67
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染色体行为的影响 67
第二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细胞结构的影响 78
第五章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90
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同工酶的影响 90
第二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 98
第三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呼吸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10
第六章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分子机理研究…………………………
116
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遗传结构的影响 …………………………
116
第二节
空间诱变对紫花苜蓿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影响 …………………
122
第三节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变异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 …………………
129
第四节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变异的表观遗传学分析 ……………………
135
第七章 空间诱变在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146
节 空间诱变苜蓿变异材料的筛选与鉴定 146
第二节 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 152
第八章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的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56
节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的存在问题 157
第二节 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的发展趋势 16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关于紫花苜蓿的书,书名是《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研究及其应用》,作者是任卫波、孔令琪、武自念。虽然我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被这个标题深深吸引。紫花苜蓿,这种常见的牧草,竟然可以通过“空间诱变”来研究,这其中的科学奥秘让我充满了好奇。我想象着,将紫花苜蓿种子置于特殊的空间环境中,会引发怎样的基因变化?这些变化又如何能够被科学家们捕捉和利用?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这项技术的过程?比如,需要什么样的空间装置?什么样的环境参数?诱变后的紫花苜蓿又会展现出哪些与众不同的特性?是产量更高?抗逆性更强?还是营养价值有所提升?而“应用”部分,更是让我浮想联翩,这些经过改造的紫花苜蓿,究竟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是用于改良土壤?作为高产优质的饲料?还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新的突破?这本书的作者们,是如何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揭示这一切,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科学研究的魅力和力量。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购买《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研究及其应用》这本书,更多是出于对“空间诱变”这个概念的好奇。我们都知道,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而诱变育种则是利用各种诱变剂来加速这一过程,培育出优良新品种。但是,“空间诱变”听起来就带有一种科幻色彩。它是否意味着将生物置于太空环境中进行诱变?还是某种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室技术?如果是前者,那么书中是否会涉及航天育种相关的知识,例如种子在太空辐射、失重等条件下的反应?如果是后者,那么“空间”在这里又指的是什么?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场,还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环境?我非常想了解这种“空间诱变”与传统的物理诱变(如X射线、γ射线)和化学诱变(如EMS)有什么本质区别?其诱变效率、突变谱又会有何不同?书中会不会通过图表、实验数据来直观地展示这些差异?我对书中关于诱变机理的阐述尤其感兴趣,希望能够理解空间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DNA的,以及这些改变的根源。
评分对于《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研究及其应用》这本书,我最期待的部分莫过于其“应用”价值的探讨。紫花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饲用作物,其品质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如果这项“空间诱变”技术真的能够培育出更优质、更抗逆的紫花苜蓿新品种,那将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多么巨大的积极影响!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经过空间诱变选育出的具体品种?这些品种在产量、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抗病虫害能力、耐旱耐寒性等方面,相比于现有品种有哪些显著的优势?具体的应用案例又有哪些?例如,是否已经有成功的推广种植经验?在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条件下,这些新品种的表现如何?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实际的经济效益分析,量化这种技术进步为农户和国家带来的收益?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更多接地气的、可操作的经验和数据,为紫花苜蓿的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评分我是一名对植物遗传育种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所以《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研究及其应用》这本书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紫花苜蓿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巨大研究潜力的物种,而“空间诱变”这一概念则为它的育种研究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想知道,作者们是如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并实践“空间诱变”这一独特方法的?其中是否涉及到对紫花苜蓿基因组的深入解析?对诱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同类型突变的系统性分析?书中会不会详细描述空间诱变技术的操作流程,例如从种子的选择、诱变剂的准备,到诱变后的筛选、鉴定以及最终的品种鉴定?我很想了解,在诱变过程中,如何确保诱变剂的安全性,同时又能达到预期的诱变效果?书中对于诱变后的紫花苜蓿,是否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层面的表征,以全面了解诱变带来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紫花苜蓿空间诱变研究及其应用》,让我充满了探索欲。我不仅对“空间诱变”这个方法论本身感到新奇,也对它如何在紫花苜蓿这一特定作物上得到应用和发展充满期待。我好奇作者们是如何巧妙地将“空间”这个概念融入到诱变育种的研究中去的?这个“空间”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宇宙空间,还是指某种特殊的实验室环境,亦或是某种尚未被广泛认知的物理维度?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诱变剂选择、剂量控制、处理时间和频率等方面的详细指导,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参考和复制?更重要的是,对于诱变产生的后代,书中是如何进行筛选和鉴定的?是否采用了传统的方法,还是结合了现代的分子标记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一个完整的研究链条,从诱变剂的选择到最终的优良品种的育成,都能够有清晰的论述和扎实的证据支持,从而为紫花苜蓿育种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