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孩子的创造力靠妈妈培养 |
| 作者 | 金姝延 者:草滚滚 |
| 定价 | 46.80元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 ISBN | 9787229115036 |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孩子的好奇心没有枯竭的一天,再昂贵的玩具也会有玩坏或失去新鲜感的时候。对孩子而言,什么才是有趣的呢? |
| 作者简介 | |
| 金姝延 韩国知名亲子教养博主,育有8岁及5岁的儿子。以“为了孩子”的初衷,开始创作妈妈牌游戏,而这些游戏更获得韩国五万余名有类似想法的妈妈们的回响。任谁都可以轻松地跟着制作她所发明的游戏。此外,制作材料也非常简单。回收的空瓶子、户外的落叶等,都能成为丰富且充满创意的材料。她就像手持着魔法棒到处挥洒的妈妈,至今仍持续发明各种游戏。 |
| 目录 | |
| 妈妈牌亲子游戏重点提示/14 PART 1 让五感灵活的游戏 从五感体验出发,通过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体验活化大脑,并发展孩子的四肢肌肉,例如跑跳动作以及平衡感等。 老师的Advice/23 瓦楞纸立体图画/24 小球往上飘/26 贴纸世界/28 甜筒喇叭/30 投球冠军就是我/32 滚筒刷作画/34 熊来了!/36 抓得到小老鼠吗?/38 小小神射手/40 报纸涂鸦/42 丛林游戏/44 踢毽子/46 水枪击球/48 哗啦哗啦滚豆子/50 戴上面具来跳舞/52 卫生纸垫脚石/54 两把小雨伞/56 我是拳击手/58 你丢我捕/60 我的宝剑/62 水球大战/64 这是什么味道?/66 动物保龄球/68 我也会打高尔夫球/70 免洗铃鼓/72 五颜六色的吸管手环/74 贝壳响板/76 彩虹铃铛/78 玻璃珠游戏/80 用玻璃珠来画画/82 用冰块来画画/84 PART 2 通过思考,活化大脑的游戏 孩子满一岁时,便已经懂得思考。通过任务可以刺激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免不了要经历挫折或失败,而这正是让孩子以正向思考来面对问题的机会。 老师的Advice/87 蝴蝶假面/88 制作专属的简易图章/90 用蛋壳来画画/92 用现成图章来创作/94 一口吃掉的饼干游戏/96 立体迷宫/98 沙子蛋糕/100 染印T恤/102 任意涂鸦板/104 贴纸拼画/106 十二生肖游戏/108 用复写纸画画/110 气泡垫立体画/112 音乐图画/114 雕版印刷/116 亮晶晶的锡箔纸图画/118 报纸服装秀/120 玩具车也可以画画/122 慢吞吞的乌龟/124 恐怖箱体验/126 咖啡杯蛙镜/128 独树一帜的扇子/130 纸袋假面/132 会说故事的电视机/134 今天我是小厨师/136 PART 3 关于文字、数字、科学的游戏 孩子到了2—3岁左右,就会开始对文字、数学、科学产生兴趣,喜欢认字,喜欢算数,对大自然产生很多疑问句。不需要另外购买教材来教他,通过游戏,就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老师的Advice/139 几何图形拼画/140 鸡蛋盒智慧珠拼盘/142 木棍框架/144 卫生纸染色游戏/146 水墨画/148 彩色的卫生纸花/150 用泡面碗做热气球/152 叮咚!电梯到了/154 透明塑胶膜水彩画/156 棉花糖画画/158 乘载梦想的飞机/160 鸡蛋盒立体画/162 抛球游戏/164 动手做手表/166 动手做七巧板/168 立体卡片/170 影子游戏/172 我是考古学家/174 铁粉魔术师/176 小球弹高高/178 宇宙之旅/180 PART 4 学习情绪表达的游戏 既然是游戏,就会有好玩的成分在里面,可为孩子带来新奇、开心、放松、满足感等正向情绪。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积极的态度,并以观察植物、昆虫、动物等,学会敬畏大自然。 老师的Advice/183 泡泡的想象游戏/184 将身体洗干净/186 面粉溜滑梯/188 蚂蚁朋友/190 制作手拿鼓/192 仙人球花盆/194 彩绘贝壳画框/196 牛角蛤画作/198 小心水母出没/200 大海在我手中/202 塑胶膜压画/204 手指画作/206 盛开的花/208 水彩胶点画/210 我是探险家/212 我布置的树/214 印第安人的帽子/216 叶子彩绘时间/218 表现出天气的变化/220 春夏秋冬/222 五颜六色的树叶/224 灿烂的纸杯花/226 牛奶盒动物模型/228 免洗盘鱼/230 丝袜制成的蜻蜓/232 华丽的塑胶袋气球/234 泡泡游戏/236 三明治涂鸦/238 PART 5 学习社会化的游戏 要能够社会化,代表孩子对于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观、适当的意见交流、审视他人的能力、互惠的态度已经有成熟的了解。通过游戏,让孩子能够适时体会社会团体生活的真谛。 老师的Advice/241 我爱爸爸妈妈/242 制作家庭回忆册/244 我住的小社区/246 人体之旅/248 网子相框/250 属于我的洗衣机/252 喂,你好?我的特制电话/254 粘土乐/256 五颜六色的小松树/258 糖果花束/260 寻宝游戏/262 制作我专属的镜子/264 |
| 编辑推荐 | |
| “孩子理解不了游戏规则。” “孩子涂得不均匀,要帮助他吗?” “孩子不能专心做游戏,总是分神。” “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时要怎样回应他?” “我们家孩子对游戏一点兴趣都没有。” 身为妈你,是不是也常常遇到以上这些情况?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的作者是一位韩国小学老师,同时也是韩国知名亲子教养博主,育有8岁及5岁的儿子。以“为了孩子”的初衷,开始创作妈妈牌游戏,而这些游戏更获得五万余名有类似想法的妈妈们的回响。她精心挑选了在教室里跟孩子们以及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的117个游戏,坚持用卷筒纸芯、纸杯、冰棍棒等我们身边很容易获得的生活废料以及孩子们的颜料、彩笔等简单的材料制作极富创意性的玩具。这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对于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耍的妈妈们来说简直是及时甘露。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针对3至7岁孩子的智力开发,特别将游戏分成五感、思考、学习、情绪、社会性五部分,所有游戏均获得韩国儿童教育顾问专家的认可。同时针对很多家长反映的不知道该怎样跟孩子交流、在跟孩子沟通时显得特别生疏等问题,作者也都在介绍游戏的过程中做了详细示范。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易近人,读起来完全没有距离感,仿佛是邻家那位经验丰富、又特别会讲故事的阿姨在向你传授她的育儿秘诀。文字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绝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报告。尤其是在探讨如何处理孩子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挫败感”和“重复性”问题时,作者给出的建议显得格外真实和富有同理心。她没有要求家长做到完美,而是鼓励我们接受孩子“不完美”的探索过程。记得有一段写到“别怕把家里弄得一团糟,那只是创造力在地上开花了”,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这个追求整洁的妈妈的心,让我对那些“小小的灾难”多了一份豁达和理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比任何技术指导都更有力量,它让我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更像一个“陪伴者”的角色转变过来。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点在国内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难得的。很多所谓的“创意游戏”,都需要购买一大堆昂贵的进口教具,着实让预算有限的家长望而却步。然而,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90%以上的游戏材料,我都能在家里的储物柜里找到。那张揉皱的报纸、一碗面粉、几根吸管,在作者的魔法下,都成了促进精细动作和空间思维的绝佳载体。我尝试了其中一个“自制感官瓶”的游戏,材料简单到让我有些不屑,但当我看到孩子沉浸其中,认真地观察里面的亮片如何随着瓶子的倾斜而流动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昂贵玩具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成功地将“科学育儿”和“节俭生活”完美结合,让我这个全职妈妈在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也能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输入。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与孩子心灵深处的深度对话。它并不是那种堆砌理论、让人望而生畏的育儿百科,而是真正站在一个普通妈妈的角度,去体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微妙的需求和闪光的瞬间。作者在描述每一种游戏时,不仅仅是机械地列出材料和步骤,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比如,某个关于光影捕捉的活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孩子好奇心被点燃时的那种喜悦的描绘,非常具有感染力。我从中体会到,所谓的“脑部发育”,其实就是捕捉和珍惜每一个“咦?”和“哇!”的瞬间。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材料——比如家里的旧袜子、硬纸板,在作者的引导下,瞬间变成了激发无限想象力的工具。读完一章,我常常会停下来,不再急着去看下一个,而是默默地回味刚才读到的那个小小的启示,思考着今天下午要怎么悄悄地把这个“小实验”植入到和宝宝的日常互动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那种温暖中带着活力的感觉,一下子就能抓住为人父母者的目光。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光滑,看得出出版社在物料上是下了功夫的。内页的排版设计也体现出一种匠心,图文并茂的布局,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特别是那些步骤图示,线条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育儿方法的家长也能很快上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很多游戏都会附带一个小贴士,提醒家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或者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进行难度调整,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阅读体验一下子从“看书”提升到了“有专业人士在身边指导”的感觉。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外部呈现和内里结构,都散发出一种高质量的专业感和亲和力,让人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内页,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并不是按照年龄段或能力模块来简单划分的,而是更侧重于情境化的引导。比如,它会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当孩子感到无聊时怎么办”,另一个章节是“如何利用雨天进行室内探索”。这种以“问题/场景”为导向的编排方式,对我这种日常育儿充满突发状况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当我在厨房手忙脚乱时,不需要翻遍整本书去找“精细动作训练”,而是可以直接翻到“厨房小帮手”那一节,迅速找到可以立刻上手的活动。这种即时性的查找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书籍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戏手册,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育儿应急指南”,帮助我在生活的碎片时间里,也能有效地滋养孩子的大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