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孩子的创造力靠妈妈培养9787229115036 重庆出版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孩子的创造力靠妈妈培养9787229115036 重庆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金姝延 者:草滚滚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游戏
  • 早教
  • 脑部开发
  • 创造力培养
  • 益智游戏
  • 母婴
  • 0-3岁
  • 亲子互动
  • 儿童教育
  • 游戏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15036
商品编码:2944297737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孩子的创造力靠妈妈培养
作者 金姝延 者:草滚滚
定价 46.80元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 9787229115036
出版日期 2016-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孩子的好奇心没有枯竭的一天,再昂贵的玩具也会有玩坏或失去新鲜感的时候。对孩子而言,什么才是有趣的呢?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的作者从自己与两个小孩的玩乐经验中,分享出117个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趣味游戏,并将它们分为五大类,方便妈妈们依情境选择。
只要使用卷筒卫生纸的轴心、纸杯、冰棒棍等常见生活用品,以及现成的颜料、蜡笔等,就能制作出充满创意、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游戏!
从创意力、专注力、思考力、逻辑力、沟通力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五感、思考、学习、情绪、社会性五个领域皆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

金姝延

韩国知名亲子教养博主,育有8岁及5岁的儿子。以“为了孩子”的初衷,开始创作妈妈牌游戏,而这些游戏更获得韩国五万余名有类似想法的妈妈们的回响。任谁都可以轻松地跟着制作她所发明的游戏。此外,制作材料也非常简单。回收的空瓶子、户外的落叶等,都能成为丰富且充满创意的材料。她就像手持着魔法棒到处挥洒的妈妈,至今仍持续发明各种游戏。


   目录

妈妈牌亲子游戏重点提示/14

PART 1 让五感灵活的游戏

从五感体验出发,通过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体验活化大脑,并发展孩子的四肢肌肉,例如跑跳动作以及平衡感等。

老师的Advice/23

瓦楞纸立体图画/24

小球往上飘/26

贴纸世界/28

甜筒喇叭/30

投球冠军就是我/32

滚筒刷作画/34

熊来了!/36

抓得到小老鼠吗?/38

小小神射手/40

报纸涂鸦/42

丛林游戏/44

踢毽子/46

水枪击球/48

哗啦哗啦滚豆子/50

戴上面具来跳舞/52

卫生纸垫脚石/54

两把小雨伞/56

我是拳击手/58

你丢我捕/60

我的宝剑/62

水球大战/64

这是什么味道?/66

动物保龄球/68

我也会打高尔夫球/70

免洗铃鼓/72

五颜六色的吸管手环/74

贝壳响板/76

彩虹铃铛/78

玻璃珠游戏/80

用玻璃珠来画画/82

用冰块来画画/84

PART 2 通过思考,活化大脑的游戏

孩子满一岁时,便已经懂得思考。通过任务可以刺激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免不了要经历挫折或失败,而这正是让孩子以正向思考来面对问题的机会。

老师的Advice/87

蝴蝶假面/88

制作专属的简易图章/90

用蛋壳来画画/92

用现成图章来创作/94

一口吃掉的饼干游戏/96

立体迷宫/98

沙子蛋糕/100

染印T恤/102

任意涂鸦板/104

贴纸拼画/106

十二生肖游戏/108

用复写纸画画/110

气泡垫立体画/112

音乐图画/114

雕版印刷/116

亮晶晶的锡箔纸图画/118

报纸服装秀/120

玩具车也可以画画/122

慢吞吞的乌龟/124

恐怖箱体验/126

咖啡杯蛙镜/128

独树一帜的扇子/130

纸袋假面/132

会说故事的电视机/134

今天我是小厨师/136

PART 3 关于文字、数字、科学的游戏

孩子到了2—3岁左右,就会开始对文字、数学、科学产生兴趣,喜欢认字,喜欢算数,对大自然产生很多疑问句。不需要另外购买教材来教他,通过游戏,就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老师的Advice/139

几何图形拼画/140

鸡蛋盒智慧珠拼盘/142

木棍框架/144

卫生纸染色游戏/146

水墨画/148

彩色的卫生纸花/150

用泡面碗做热气球/152

叮咚!电梯到了/154

透明塑胶膜水彩画/156

棉花糖画画/158

乘载梦想的飞机/160

鸡蛋盒立体画/162

抛球游戏/164

动手做手表/166

动手做七巧板/168

立体卡片/170

影子游戏/172

我是考古学家/174

铁粉魔术师/176

小球弹高高/178

宇宙之旅/180

PART 4 学习情绪表达的游戏

既然是游戏,就会有好玩的成分在里面,可为孩子带来新奇、开心、放松、满足感等正向情绪。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积极的态度,并以观察植物、昆虫、动物等,学会敬畏大自然。

老师的Advice/183

泡泡的想象游戏/184

将身体洗干净/186

面粉溜滑梯/188

蚂蚁朋友/190

制作手拿鼓/192

仙人球花盆/194

彩绘贝壳画框/196

牛角蛤画作/198

小心水母出没/200

大海在我手中/202

塑胶膜压画/204

手指画作/206

盛开的花/208

水彩胶点画/210

我是探险家/212

我布置的树/214

印第安人的帽子/216

叶子彩绘时间/218

表现出天气的变化/220

春夏秋冬/222

五颜六色的树叶/224

灿烂的纸杯花/226

牛奶盒动物模型/228

免洗盘鱼/230

丝袜制成的蜻蜓/232

华丽的塑胶袋气球/234

泡泡游戏/236

三明治涂鸦/238

PART 5 学习社会化的游戏

要能够社会化,代表孩子对于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观、适当的意见交流、审视他人的能力、互惠的态度已经有成熟的了解。通过游戏,让孩子能够适时体会社会团体生活的真谛。

老师的Advice/241

我爱爸爸妈妈/242

制作家庭回忆册/244

我住的小社区/246

人体之旅/248

网子相框/250

属于我的洗衣机/252

喂,你好?我的特制电话/254

粘土乐/256

五颜六色的小松树/258

糖果花束/260

寻宝游戏/262

制作我专属的镜子/264


   编辑推荐

“孩子理解不了游戏规则。”

“孩子涂得不均匀,要帮助他吗?”

“孩子不能专心做游戏,总是分神。”

“跟孩子一起玩游戏时要怎样回应他?”

“我们家孩子对游戏一点兴趣都没有。”

身为妈你,是不是也常常遇到以上这些情况?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的作者是一位韩国小学老师,同时也是韩国知名亲子教养博主,育有8岁及5岁的儿子。以“为了孩子”的初衷,开始创作妈妈牌游戏,而这些游戏更获得五万余名有类似想法的妈妈们的回响。她精心挑选了在教室里跟孩子们以及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的117个游戏,坚持用卷筒纸芯、纸杯、冰棍棒等我们身边很容易获得的生活废料以及孩子们的颜料、彩笔等简单的材料制作极富创意性的玩具。这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对于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耍的妈妈们来说简直是及时甘露。

《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针对3至7岁孩子的智力开发,特别将游戏分成五感、思考、学习、情绪、社会性五部分,所有游戏均获得韩国儿童教育顾问专家的认可。同时针对很多家长反映的不知道该怎样跟孩子交流、在跟孩子沟通时显得特别生疏等问题,作者也都在介绍游戏的过程中做了详细示范。

   文摘

   序言

《天才的种子:激发孩子内在潜能的亲子游戏》 引言 在孩子的成长旅途中,每一个父母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份愿望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常的点滴互动中悄然萌芽,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茁壮成长。本书并非是关于具体的“妈妈牌脑部发育创意游戏117种”,也并非聚焦于“孩子的创造力靠妈妈培养”这一特定主题,而是旨在为广大家长朋友提供一套更广阔、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和实践如何在家庭环境中,通过科学且富有创意的方式,全面激发孩子的各项潜能,尤其是创造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拥有更强的适应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而父母,便是那最伟大的园丁,用爱、智慧和耐心,去浇灌、培育这颗颗珍贵的种子。本书将引领您深入探索,如何从生活的各个角落挖掘教育的灵感,如何将日常变得充满新意,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成为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我们将聚焦于“脑部发育”这一宏观概念,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大脑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适宜的游戏和互动,促进其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同时,我们也会将目光投向“创造力”的培养,这不是指艺术家或发明家式的天赋,而是孩子面对未知世界时,敢于尝试、乐于探索、能够提出新想法、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书将以启发性的方式,引导家长思考“如何做”,而非简单地提供“做什么”。我们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帮助您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量身定制最适合的亲子活动。我们将强调“过程”的重要性,鼓励家长放下对“结果”的过度执着,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我们相信,当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和引路人时,孩子的潜能便会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第一部分:洞悉孩子的大脑发展规律——为创意生长奠定根基 孩子的脑部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从出生那一刻起,大脑就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连接和重塑。理解不同阶段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是有效引导孩子发展的基础。 感知觉发展的黄金时代(0-2岁): 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通过感官。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柔软的触感、丰富的气味,都能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连接。 游戏启示: 探索触觉的乐趣,例如用不同材质的布料、米、豆子等制作安全的手工,让孩子自由触摸、抓握;通过简单的声音玩具,引导孩子分辨不同的声音来源;多进行亲子对话,即使孩子尚不能言语,声音的韵律和语调也能促进其语言区域的发展。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的“感官探索者”,积极为孩子提供安全、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同时,给予孩子充足的拥抱和亲密的接触,建立安全依恋感,这对大脑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语言和运动能力飞速发展期(2-4岁): 孩子的语言能力爆炸式增长,开始尝试理解和运用更复杂的句子,同时,大小肌肉也日渐成熟,跑、跳、攀爬等动作变得更加协调。 游戏启示: 鼓励孩子模仿和复述,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等引导;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扮演中学习语言和表达;搭建简单的积木,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在运动中感知空间和平衡。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语言的“倾听者”和“回应者”,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并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的动作,在安全的环境下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 逻辑思维和社交意识的萌芽期(4-6岁): 孩子开始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对“为什么”充满好奇,也开始学习与同伴互动,发展初步的社交技能。 游戏启示: 引入简单的棋类游戏或拼图,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策略性;设计“寻宝”游戏,让孩子运用观察力和推理能力;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游戏,学习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探究问题的伙伴”,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孩子出现社交问题时,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学习理解他人的感受。 第二部分:点燃孩子的创造力火花——让想象力自由飞翔 创造力并非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需要适宜的环境去激发和呵护。本书将帮助您理解创造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在家庭游戏中,巧妙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好奇心与探索欲: 孩子天生是好奇宝宝,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保护和鼓励这份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 游戏启示: 允许孩子“弄脏”,例如玩泥巴、水、沙子,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探索;对于孩子提出的“为什么”,耐心解答,或者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鼓励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例如植物的生长、云朵的形状、动物的行为。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好奇心的守护者”,避免因为怕麻烦或怕危险而过度限制孩子的探索;成为孩子“探究答案的同行者”,与孩子一同学习,享受求知的过程。 想象力与联想力: 创造力的核心在于能够从已知的事物中,产生新的联想,构建出新的可能性。 游戏启示: 准备一些散乱的物品(例如积木、布料、纸箱等),让孩子自由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例如“太空船”、“秘密基地”;讲故事时,鼓励孩子续写故事,或者改变故事的结局;玩“如果……会怎样?”的游戏,引导孩子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想象力的鼓励者”,对于孩子的奇思妙想,给予积极的肯定,即使看似不切实际;成为孩子“联想力的引导者”,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 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变通性: 创造力也体现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游戏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例如让孩子自己解决找不到玩具的问题,或者自己穿脱衣服;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玩需要策略性思维的游戏,例如迷宫、解谜游戏。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代劳,而是引导他们思考解决的途径;成为孩子“试错的鼓励者”,让孩子明白,失败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 表达与分享: 创造力最终需要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语言。 游戏启示: 提供充足的绘画、手工材料,鼓励孩子自由创作;鼓励孩子通过表演、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定期举办“家庭作品展”,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鼓励。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表达的倾听者和欣赏者”,认真对待孩子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成为孩子“自信的建筑师”,帮助孩子建立表达的自信心。 第三部分:将生活融入游戏——创造无处不在的学习场 我们深信,最好的教育并非关起门来做一套训练,而是将学习融入生活,将游戏变成教育的载体。本书将为您呈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创造出丰富的亲子游戏,让学习和成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发生。 厨房里的科学实验: 游戏理念: 烘焙、烹饪不仅仅是满足味蕾,更是绝佳的科学启蒙。搅拌、混合、加热、冷却,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游戏实践: 和孩子一起制作简单的蛋糕或饼干,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称量、混合过程中,观察面粉与水的变化,感受发酵的神奇;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食材制作沙拉,学习食材的搭配和营养;在洗碗时,引导孩子观察肥皂如何去除油污,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厨房的科学向导”,在操作中提问,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大自然的百科全书: 游戏理念: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 游戏实践: 带孩子去公园或郊外,观察植物的生长,采集落叶、石块,回家后进行分类和绘画;在雨后,观察水洼中的倒影,了解光的反射;在夜晚,观察星空,激发孩子对宇宙的好奇;进行“自然寻宝”游戏,寻找特定形状的叶子、特定颜色的石头。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大自然的探索者”,保护好孩子在自然中的探索欲望,并适时地提供引导和讲解。 家务中的生活技能: 游戏理念: 家务劳动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独立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游戏实践: 让孩子参与到简单的家务中,例如擦桌子、叠衣服、分类垃圾;设计“家务小能手”挑战,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在扫地时,引导孩子观察灰尘的去向,理解清洁的重要性。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生活技能的教练”,耐心教导,给予支持和肯定。 阅读与故事的魔力: 游戏理念: 阅读是拓展孩子视野,激发想象力的最佳方式。 游戏实践: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绘本,进行亲子共读,鼓励孩子复述故事,或者改编故事;创建“故事创作工坊”,让孩子自己绘制图画,编写故事;鼓励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演绎书中的情节。 家长角色: 成为孩子“故事的引路人”,选择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书籍,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朗读。 结语 “脑部发育”和“创造力”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学术概念,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我们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每一次游戏,每一个眼神的交流之中。本书希望为您提供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态度——那就是,用爱和智慧,将家庭打造成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乐园,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发现自我,成就非凡。 请记住,您的陪伴,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您的鼓励,是孩子探索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您的创意,是点燃孩子无限潜能最耀眼的火光。让我们一起,在这场充满爱与惊喜的亲子旅程中,静待天才的种子,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易近人,读起来完全没有距离感,仿佛是邻家那位经验丰富、又特别会讲故事的阿姨在向你传授她的育儿秘诀。文字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幽默感,绝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报告。尤其是在探讨如何处理孩子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挫败感”和“重复性”问题时,作者给出的建议显得格外真实和富有同理心。她没有要求家长做到完美,而是鼓励我们接受孩子“不完美”的探索过程。记得有一段写到“别怕把家里弄得一团糟,那只是创造力在地上开花了”,这句话瞬间击中了我这个追求整洁的妈妈的心,让我对那些“小小的灾难”多了一份豁达和理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比任何技术指导都更有力量,它让我从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更像一个“陪伴者”的角色转变过来。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点在国内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难得的。很多所谓的“创意游戏”,都需要购买一大堆昂贵的进口教具,着实让预算有限的家长望而却步。然而,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90%以上的游戏材料,我都能在家里的储物柜里找到。那张揉皱的报纸、一碗面粉、几根吸管,在作者的魔法下,都成了促进精细动作和空间思维的绝佳载体。我尝试了其中一个“自制感官瓶”的游戏,材料简单到让我有些不屑,但当我看到孩子沉浸其中,认真地观察里面的亮片如何随着瓶子的倾斜而流动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昂贵玩具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成功地将“科学育儿”和“节俭生活”完美结合,让我这个全职妈妈在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也能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输入。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与孩子心灵深处的深度对话。它并不是那种堆砌理论、让人望而生畏的育儿百科,而是真正站在一个普通妈妈的角度,去体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微妙的需求和闪光的瞬间。作者在描述每一种游戏时,不仅仅是机械地列出材料和步骤,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比如,某个关于光影捕捉的活动,文字中流露出的对孩子好奇心被点燃时的那种喜悦的描绘,非常具有感染力。我从中体会到,所谓的“脑部发育”,其实就是捕捉和珍惜每一个“咦?”和“哇!”的瞬间。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材料——比如家里的旧袜子、硬纸板,在作者的引导下,瞬间变成了激发无限想象力的工具。读完一章,我常常会停下来,不再急着去看下一个,而是默默地回味刚才读到的那个小小的启示,思考着今天下午要怎么悄悄地把这个“小实验”植入到和宝宝的日常互动中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那种温暖中带着活力的感觉,一下子就能抓住为人父母者的目光。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光滑,看得出出版社在物料上是下了功夫的。内页的排版设计也体现出一种匠心,图文并茂的布局,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特别是那些步骤图示,线条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育儿方法的家长也能很快上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很多游戏都会附带一个小贴士,提醒家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或者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进行难度调整,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阅读体验一下子从“看书”提升到了“有专业人士在身边指导”的感觉。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外部呈现和内里结构,都散发出一种高质量的专业感和亲和力,让人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内页,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并不是按照年龄段或能力模块来简单划分的,而是更侧重于情境化的引导。比如,它会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当孩子感到无聊时怎么办”,另一个章节是“如何利用雨天进行室内探索”。这种以“问题/场景”为导向的编排方式,对我这种日常育儿充满突发状况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当我在厨房手忙脚乱时,不需要翻遍整本书去找“精细动作训练”,而是可以直接翻到“厨房小帮手”那一节,迅速找到可以立刻上手的活动。这种即时性的查找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书籍的实用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戏手册,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育儿应急指南”,帮助我在生活的碎片时间里,也能有效地滋养孩子的大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