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书 名:考点同步解读 高中物理 选修3-3 第三版 | |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版 次:2017年3月第3版 | 印 次:2017年3 月第4次印刷(以实物为准) |
| 定 价:23元 | 开 本:16开 |
| ISBN:9787562258322 | 页 数:154 |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简直让人怀疑设计者是不是对阅读体验有什么误解。插图的质量低劣,很多公式的推导过程写得密密麻麻,跟打印店的低质量复印件没什么两样。更要命的是,重点知识点的标注非常模糊,有时候关键的定义和定律竟然被淹没在冗长的文字描述里,找起来非常费劲。我觉得,学习物理本来就需要清晰的逻辑和直观的视觉引导,但这本教材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很多例题的解题步骤跳跃性太大,看得我一头雾水,根本无法理解中间的逻辑链条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对于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噩梦,它不是在引导学习,而是在设置障碍。如果不是考试要求必须用它,我真想立刻把它扔进回收站,因为它不仅没有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反而极大地消耗了我的时间和精力。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阐述部分,我感觉作者在试图用一种过于学术化和晦涩的语言来解释相对基础的概念。比如关于气体分子运动论的阐述,本应是理解热力学基础的关键,但书中用了大量生僻的术语和复杂的数学表达,使得初次接触的读者很难抓住其物理图像。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其他资料,才勉强弄懂了书中几页内容试图表达的核心思想。这种编写风格,非常不适合作为高中阶段的同步辅导材料。它更像是一本给物理专业研究生准备的参考书摘要。教学的本质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这本书似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此外,配套的习题设置也显得非常陈旧和模式化,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题目只是对课本例题的简单换皮,做完之后并不能真正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的精髓。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时代感”。装帧和设计风格停留在上个世纪末的某个阶段,色彩单调,纸张的手感也比较粗糙,给人一种非常廉价和应付了事的感觉。这种外观上的落后,多多少少会影响到阅读时的心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我更倾向于使用那些设计现代、色彩搭配合理的教材,它们至少能在视觉上提供一种愉悦感,让人愿意去翻阅。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任务书,而不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让我失望的是,内容更新的速度明显跟不上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多新的实验方法和前沿的应用案例都没有提及,内容深度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对于想要冲击更高层次竞赛或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读起来断断续续,让人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生硬,感觉像是把不同来源的讲义拼凑在一起。比如,在讲解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后,下一小节突然跳跃到非常具体的实验操作细节,中间缺失了大量的理论衔接。这种跳跃感使得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总是有很多“孤岛”存在,无法将各个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梳理这些断裂的地方,试图自己构建一个更合理的学习路径。如果不是我们学校统一要求,我绝对不会选择这样一本在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的教材来作为我的主要学习工具。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像一条流淌的河流,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从A点流向B点,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更像是在走迷宫。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过于书面化和僵硬”,缺乏与高中生交流的语感。作者似乎习惯于用教科书式的标准句式进行阐述,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了严格的语法审查,但却失去了温度和生命力。学习物理,尤其是在理解那些需要想象力的概念时,生动的语言描述往往比冰冷的公式更有帮助。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足,它没有提供足够的类比、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巧妙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抽象的物理过程,比如熵增或者分子间作用力。结果就是,我常常需要依靠脑海中自行构建的画面来“翻译”书本上的文字,这极大地拖慢了我的学习进度。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份官方文件,而不是一本可以陪伴我们成长的学习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