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科学:500:1500 (美)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著;

中世纪科学:500:1500 (美)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世纪科学
  • 科学史
  • 中世纪
  • 欧洲历史
  • 文化史
  • 技术史
  • 知识史
  • 查利·塞缪尔斯
  • 学术著作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80213
商品编码:2943942803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世纪科学:500:1500
作者 (美)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著;
定价 14.80元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5280213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套书分为七册,以时间为轴线,从公元前500年说起,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全方位立体式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七个典型时代的科学进步与发展,成就与智慧,是青少年们理解人类科学历程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的儿童科普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这位作家已出版了许多科普作品,版权已出售至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和军事方面,他更是拥有无数的青少年读者。

   目录
引言……………………………………………… 4
阿拉伯人的科学………………………………… 6
造纸术…………………………………………… 10
风能……………………………………………… 14
数学的发展……………………………………… 20
城堡与桥梁……………………………………… 24
中国科学………………………………………… 30
磁罗盘…………………………………………… 34
钟表……………………………………………… 38
和……………………………………… 42
术语表…………………………………………… 46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科普作家吴国盛教授真诚推荐!
备受小科学迷热爱推崇的科普童书!新奇迷人的科学引导方式!
● 这是一套将抽象的科学常识与时间线轴融合的科普绘本,条理清晰严谨,展示了一种新奇的、迷人的、另类的自然科学教育方式。
● 精美绝伦的插画、珍贵的照片、创意的“分镜头”式页面展示,极具视觉冲击力,让小读者们在轻松与愉悦之中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
● 每本书系统介绍一个历史时间段,锻炼孩子的整体观和逻辑感。偏重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解说,图文并茂,深度广度兼具。

   文摘

   序言

探寻智慧的曙光:人类思想在中世纪的孕育与觉醒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罗列中世纪科学成果的编年史,它更是一次深入探究人类思想如何在沉寂与动荡中,孕育出璀璨智慧的漫长旅程。我们并非聚焦于具体的发明与发现,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宏大的图景:在中世纪漫长的千年时光里,知识的火种如何在宗教、哲学、社会变迁的交织影响下得以保存、传承、并最终点燃新的思想之火。 一、 黑暗中的微光:知识的保存与基督教世界的角色 许多人将中世纪笼统地视为一个“黑暗时代”,认为知识与理性在此期间陷入停滞。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本书将揭示,尽管罗马帝国衰落带来了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但知识的传承并未完全中断。 修道院的守护: 探究中世纪修道院在保存古代典籍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僧侣们不仅仅是祈祷者,他们更是抄写员,孜孜不倦地复制、整理、保存着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科学、文学等宝贵遗产。这些泛黄的羊皮纸,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在动荡的年代里,如同灯塔般指引着方向。我们将深入了解修道院图书馆的运作,抄写室的日常,以及僧侣们在知识保存中的奉献精神。 基督教神学的框架: 理解基督教思想如何成为中世纪知识体系的核心。神学并非仅仅是对教义的阐释,它也为理解世界提供了一种框架。哲学家们试图通过理性来理解上帝的创造,这促使他们研究自然世界,尽管这种研究往往带有神学目的。我们将考察早期教父们对古典哲学的吸收与改造,以及教会如何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零星的知识火花: 追溯在中世纪早期,零星的科学知识是如何在地方教会、皇家宫廷以及民间流传的。从古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医术、农事知识,到对天文、历法的粗浅认识,这些知识虽然不成体系,却构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二、 智慧的复苏:伊斯兰世界的贡献与东西方交流 当西欧深陷混乱之际,伊斯兰世界正经历着黄金时代,成为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与创新者。本书将重点探讨伊斯兰文明对中世纪欧洲知识复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智慧之家”的传承: 详细阐述巴格达“智慧之家”的辉煌。这里聚集了来自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他们翻译、研究、发展了希腊、印度、波斯等地的科学与哲学著作。我们将看到阿拉伯学者如何将几何学、代数、天文学、医学、化学等领域向前推进,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著作。 翻译运动的桥梁: 深入分析11世纪至13世纪欧洲翻译运动的关键时期。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等地的文化交汇点,大量失传的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重新进入欧洲知识界。我们将聚焦于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翻译中心,以及这些翻译作品如何为欧洲大学的兴起奠定基础。 科学方法的萌芽: 观察伊斯兰学者在经验观察和实验方面的努力。例如,在天文学和光学领域,他们进行的精确观测和计算,以及在炼金术(被视为化学的早期形态)中的实验尝试,都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 理性的萌动:大学的诞生与学术的兴起 随着翻译运动的深入,欧洲的知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学术中心——大学——应运而生,成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描绘早期大学的诞生,例如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它们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和教师的组织是怎样的?课程设置如何?我们将探讨大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如何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交流提供平台。 经院哲学的兴衰: 深入剖析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思想史中的核心地位。它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试图运用逻辑和理性来理解信仰,并整合哲学与神学。我们将探讨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如安瑟伦、阿奎那等,他们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来构建复杂的哲学体系,以及这一体系对知识结构的影响。 学科的初步分化: 观察在大学的框架下,知识是如何初步分化出不同的学科领域的。例如,四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教学,以及神学、法学、医学等高级学科的发展。我们将看到,尽管这些学科仍与神学紧密相连,但它们已经开始发展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 四、 思想的探索:自然观察、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曙光 超越经院哲学的框架,中世纪的知识探索也体现在对自然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技术创新上。同时,一股人文主义的微弱曙光也在缓慢升起。 对自然世界的兴趣: 考察中世纪学者在观察自然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阿尔伯特大帝对动植物的分类研究,罗杰·培根对光学和实验的强调,以及早期对地理、地图绘制的探索。这些研究虽然在理论深度上可能不及后世,但却体现了对经验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技术进步的驱动力: 关注中世纪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如农业技术的改良(犁、风车、水车)、建筑技术(哥特式建筑)、军事技术(火药的早期应用)以及机械制造的进步。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可能性。 医学与公共健康: 探讨中世纪医学的发展,从早期的草药学、放血疗法,到对人体解剖学的初步认识,以及医院的建立。尽管与现代医学相去甚远,但这些努力仍然是人类在与疾病斗争中的重要一步。 预示文艺复兴的萌芽: 关注在中世纪晚期,开始出现的一些挑战传统权威、强调个体价值的思潮。例如,对古代文学艺术的重新发现,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初步探索,这些都为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 结语: 本书并非简单地为中世纪科学寻找“辉煌”的证据,而是希望呈现一个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的图景。我们理解,中世纪的知识发展受到当时社会、宗教、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它并非孤立于历史之外。通过对知识保存、东西方交流、大学兴起以及思想探索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揭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世纪,一个孕育着现代科学与哲学思想的漫长孕育期。它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前人积累的基石之上,即使是在看似沉寂的时代,智慧的火种也从未熄灭,一直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熊熊燃烧。

用户评价

评分

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在《中世纪科学:500-1500》这本书中,对于技术的细节描述,堪称一绝。我原本以为科学史会偏重于理论的发展,但这本书的实践性却让我惊喜不已。他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介绍当时各种技术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比如水力机械、风车、以及更精密的计时仪器等。他不仅仅是列出这些发明,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们是如何在中世纪的农业、工业和军事领域发挥作用,以及这些技术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世纪造船技术的讨论感到着迷,它详细描述了当时船体结构、航海仪器以及远洋航行的技术难点,这些细节让我得以想象当时航海家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从而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传播。这种对具体技术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充满趣味性,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代,亲眼见证了那些伟大的发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评分

初读《中世纪科学:500-1500》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部枯燥的学术专著,充斥着晦涩的拉丁文术语和枯燥的年代考证。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作者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那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所吸引。他并没有简单罗列中世纪科学发展的里程碑,而是将每一个时期的技术进步、思想萌芽,都巧妙地编织进那个时代的社会、宗教和文化的大背景中。我尤其惊叹于他对伊斯兰黄金时代科学成就的描述,那些在欧洲黑暗时期依然熠熠生辉的智慧之光,通过他的文字得以生动再现,让我对“黑暗时代”这一标签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当时人物的生平轶事和著作片段,使得那些古老的理论和发现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思想碰撞和不懈探索的见证。例如,他对于炼金术的阐述,并未简单将其视为迷信,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蕴含的对物质转化的早期探索和实验精神,以及其对化学早期发展的重要影响。这种 nuanced 的视角,打破了我以往对中世纪科学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科学探索时期,尽管其表现形式与现代科学有所不同。

评分

阅读《中世纪科学:500-1500》的过程中,我被作者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对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细致梳理深深打动。他描绘了中世纪修道院、大学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图书馆如何成为知识的温床,以及各种文本是如何在欧洲和中东之间进行翻译、抄写和传播的。我特别欣赏他对“翻译运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阿拉伯学者如何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科学遗产,并将其传递给中世纪的欧洲。这种跨文化的知识流动,打破了我过去对中世纪欧洲是知识孤岛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和互联的知识世界。塞缪尔斯通过举例说明,比如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如何影响了欧洲的学术发展,甚至是一些我们今天依然使用的数学符号,也可能追溯到那个时期。他对当时学术著作的版权、抄写成本以及知识普及的限制等方面的探讨,也为我们理解知识的稀缺性和传播的艰辛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让我更加珍视当下便捷的知识获取方式。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者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复杂关系的精妙解读。他没有回避中世纪神学对科学研究的潜在束缚,而是着重展现了当时科学家们如何在信仰框架内进行探索,甚至是如何利用宗教思想来合理化和推动科学研究。我特别喜欢他关于“自然神学”的论述,指出当时许多学者将观察自然视为理解上帝意图的一种方式,这种视角为科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辩护。他通过分析托马斯·阿奎那等思想家的著作,揭示了理性与信仰如何在中世纪试图寻求一种共存甚至融合的模式。这种对历史语境的深入理解,使得我们能够更客观地评价那个时代的科学成就,避免用现代的标尺去苛求古人。塞缪尔斯并没有简单地将中世纪科学视为西方科学革命的前奏,而是将其本身视为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展现了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轨迹。他对于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是如何在教会的赞助或限制下发展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在特定社会结构下,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传播和演变的。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或许是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所展现出的一种“科学”视角,即使它与我们现代的科学理念不尽相同。他并没有将中世纪的科学简单地视为一种“未成熟”的科学,而是试图理解当时人们是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医学和占星术的交织的论述所吸引。在当时,医学的实践往往与天文学和占星学的判断紧密相连,而塞缪尔斯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这种联系,而是试图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当时人们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他通过引用当时的医学文献和案例,展现了当时医生们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是如何考虑星象的影响,以及这种做法是如何在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这种对历史时期科学思维方式的尊重和理解,让我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宇宙的奥秘,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历史视角,也让我对人类认知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