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世纪科学:500:1500 |
| 作者 | (美)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著; |
| 定价 | 14.80元 |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5280213 |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套书分为七册,以时间为轴线,从公元前500年说起,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全方位立体式介绍了从古至今的七个典型时代的科学进步与发展,成就与智慧,是青少年们理解人类科学历程的一把钥匙。 |
| 作者简介 | |
| 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的儿童科普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这位作家已出版了许多科普作品,版权已出售至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和军事方面,他更是拥有无数的青少年读者。 |
| 目录 | |
| 引言……………………………………………… 4 阿拉伯人的科学………………………………… 6 造纸术…………………………………………… 10 风能……………………………………………… 14 数学的发展……………………………………… 20 城堡与桥梁……………………………………… 24 中国科学………………………………………… 30 磁罗盘…………………………………………… 34 钟表……………………………………………… 38 和……………………………………… 42 术语表…………………………………………… 46 |
| 编辑推荐 | |
|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科普作家吴国盛教授真诚推荐! 备受小科学迷热爱推崇的科普童书!新奇迷人的科学引导方式! ● 这是一套将抽象的科学常识与时间线轴融合的科普绘本,条理清晰严谨,展示了一种新奇的、迷人的、另类的自然科学教育方式。 ● 精美绝伦的插画、珍贵的照片、创意的“分镜头”式页面展示,极具视觉冲击力,让小读者们在轻松与愉悦之中遨游科学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奥秘,思索人类的未来。 ● 每本书系统介绍一个历史时间段,锻炼孩子的整体观和逻辑感。偏重系统化的科学知识解说,图文并茂,深度广度兼具。 |
| 文摘 | |
| 序言 | |
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在《中世纪科学:500-1500》这本书中,对于技术的细节描述,堪称一绝。我原本以为科学史会偏重于理论的发展,但这本书的实践性却让我惊喜不已。他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介绍当时各种技术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比如水力机械、风车、以及更精密的计时仪器等。他不仅仅是列出这些发明,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们是如何在中世纪的农业、工业和军事领域发挥作用,以及这些技术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世纪造船技术的讨论感到着迷,它详细描述了当时船体结构、航海仪器以及远洋航行的技术难点,这些细节让我得以想象当时航海家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从而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传播。这种对具体技术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充满趣味性,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代,亲眼见证了那些伟大的发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评分初读《中世纪科学:500-1500》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部枯燥的学术专著,充斥着晦涩的拉丁文术语和枯燥的年代考证。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作者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那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所吸引。他并没有简单罗列中世纪科学发展的里程碑,而是将每一个时期的技术进步、思想萌芽,都巧妙地编织进那个时代的社会、宗教和文化的大背景中。我尤其惊叹于他对伊斯兰黄金时代科学成就的描述,那些在欧洲黑暗时期依然熠熠生辉的智慧之光,通过他的文字得以生动再现,让我对“黑暗时代”这一标签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当时人物的生平轶事和著作片段,使得那些古老的理论和发现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思想碰撞和不懈探索的见证。例如,他对于炼金术的阐述,并未简单将其视为迷信,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蕴含的对物质转化的早期探索和实验精神,以及其对化学早期发展的重要影响。这种 nuanced 的视角,打破了我以往对中世纪科学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科学探索时期,尽管其表现形式与现代科学有所不同。
评分阅读《中世纪科学:500-1500》的过程中,我被作者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对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细致梳理深深打动。他描绘了中世纪修道院、大学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图书馆如何成为知识的温床,以及各种文本是如何在欧洲和中东之间进行翻译、抄写和传播的。我特别欣赏他对“翻译运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阿拉伯学者如何保存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科学遗产,并将其传递给中世纪的欧洲。这种跨文化的知识流动,打破了我过去对中世纪欧洲是知识孤岛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和互联的知识世界。塞缪尔斯通过举例说明,比如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如何影响了欧洲的学术发展,甚至是一些我们今天依然使用的数学符号,也可能追溯到那个时期。他对当时学术著作的版权、抄写成本以及知识普及的限制等方面的探讨,也为我们理解知识的稀缺性和传播的艰辛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让我更加珍视当下便捷的知识获取方式。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者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复杂关系的精妙解读。他没有回避中世纪神学对科学研究的潜在束缚,而是着重展现了当时科学家们如何在信仰框架内进行探索,甚至是如何利用宗教思想来合理化和推动科学研究。我特别喜欢他关于“自然神学”的论述,指出当时许多学者将观察自然视为理解上帝意图的一种方式,这种视角为科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辩护。他通过分析托马斯·阿奎那等思想家的著作,揭示了理性与信仰如何在中世纪试图寻求一种共存甚至融合的模式。这种对历史语境的深入理解,使得我们能够更客观地评价那个时代的科学成就,避免用现代的标尺去苛求古人。塞缪尔斯并没有简单地将中世纪科学视为西方科学革命的前奏,而是将其本身视为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展现了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轨迹。他对于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是如何在教会的赞助或限制下发展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在特定社会结构下,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传播和演变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或许是查利·塞缪尔斯(Charlie Samuels)所展现出的一种“科学”视角,即使它与我们现代的科学理念不尽相同。他并没有将中世纪的科学简单地视为一种“未成熟”的科学,而是试图理解当时人们是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医学和占星术的交织的论述所吸引。在当时,医学的实践往往与天文学和占星学的判断紧密相连,而塞缪尔斯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这种联系,而是试图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当时人们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他通过引用当时的医学文献和案例,展现了当时医生们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是如何考虑星象的影响,以及这种做法是如何在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这种对历史时期科学思维方式的尊重和理解,让我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宇宙的奥秘,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历史视角,也让我对人类认知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