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物简史——为万物写史 为宇宙立传
定价:36.80元
作者:比尔.布莱森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8067975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万物简史》是为数不多的真正体现科普写作艺术高度的图书之一,一卷在手,乾坤宇宙尽在掌握,古往今来尽收眼底。仰望蔚蓝的星空,感受着宇宙的神奇与浩渺;俯瞰苍茫大地,领略生命的惊奇与美妙。
★ 原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许智宏及科普作家叶永烈作序,中科院院士甘子钊、何祚庥及科学家彼特阿金斯、提姆弗兰纳里联袂推荐。
★ 英文版荣获欧盟委员会笛卡儿科普奖、英国皇家学会安万特奖、美国《科学》杂志科普佳作奖,全球超过1000万册,被译为50多种国家和地区文字
★ 中文版荣获首届中华出版物(图书)奖、第三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佳作奖、第二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首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作品奖”等在内的数十项大奖
★ 入选新中国60年具有影响力的600本书、改革开放30年具有影响力的300本书、改革开放30年30部科普翻译图书、中央国家机关读书活动第二批推荐图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还被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列入当地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评价。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评价。
目录
《万物简史》中译本序
引言
部 寥廓的空宇
章 如何营造一个宇宙
第2章 欢迎光临太阳系
第3章 埃文斯牧师的宇宙
第二部 地球的大小
第4章 事物的测定
第5章 敲石头的人们
第6章 势不两立的科学
第7章 基本物质
第三部 一个新时代的黎明
第8章 爱因斯坦的宇宙
第9章 威力巨大的原子
0章 把铅撵出去
1章 马斯特马克的夸克
2章 大地在移动
第四部 处境危险的行星
3章 砰!
4章 地下的烈火
5章 美丽而危险
第五部 生命本身
6章 孤独的行星
7章 进入对流层
8章 浩瀚的海洋
9章 生命的起源
第20章 小生物的世界
第21章 生命在前进
第22章 多灾多难的生命进程
第23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
第24章 令人惊叹的细胞
第25章 达尔文的非凡见解
第26章 生命的物质
第六部 通向我们的路
第27章 冰河时代
第28章 神秘的两足动物
第29章 永不安分的类人猿
第30章 一个星球,一次实验
作者介绍
比尔布莱森,享誉世界的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后定居英国,曾任职于《泰晤士报》,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2005年,被任命为英国久负盛名的杜伦大学校长。2006年12月,为表彰他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他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
布莱森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搞笑绝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机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泰晤士报》)。
代表作有《哈!小不列颠》、《欧洲在发酵》、《一脚踩进小美国》、《别跟山过不去》、《请问这里是美国吗?》等多种,每本均高居美、英、加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其中《哈!小不列颠》更被英国读者推选为“能深刻传达出英国灵魂的作品”。
作者不但才华横溢,兴趣亦十分广泛,在语言学方面著有《麻烦词汇词典》、《母语》、《美式英语》等书,皆为拥有广大拥趸的幽默之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精美了,拿在手里就爱不释手。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质感,上面印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字体大小和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既有艺术感又不失阅读的便捷性。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个抽象的宇宙图案,深邃的蓝色和点缀的星辰仿佛将整个宇宙浓缩其中,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心生遐想。内页的纸张也选用得很好,厚实且不易泛黄,触感温润,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印刷质量更是没得说,字迹清晰,排版疏朗,每一页都像一幅精美的画卷,读起来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不仅在于内容,也在于它的载体,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部作品的尊重,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拓展我视野的书,而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及时雨。它不仅仅是关于“万物”的简史,更像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开端,为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背景故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坐上一架时光穿梭机,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一路穿越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见证地球的形成,生命的演化,人类的崛起,以及我们所创造的文明。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生动有趣,他并没有将科学知识堆砌成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宏大而复杂的概念,转化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片段。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这种探索未知、追溯本源的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的升华,让我对生命、对宇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坦白说,我平时对这类偏重科学和历史的书籍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科学的历史可以如此迷人,如此富有戏剧性。作者并没有像教科书那样,按照时间线或者学科分类来展开论述,而是将不同的科学领域和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而连贯的整体。他善于发现那些隐藏在学科交叉处的精彩故事,挖掘那些改变世界的伟大发现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们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观察者,看到了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孕育,那些颠覆性的理论是如何被提出和验证,以及它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了人类的命运。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对许多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知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很多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觉得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现在我都会忍不住去思考背后的原理,去探究它的来龙去脉。比如,我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树,以前我可能只会觉得它是一棵树,但现在我会想到它所经历的漫长演化,想到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和阳光,想到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本质的追问,正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财富。它让我明白,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精彩的故事,只是我们可能没有留意到。这本书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更深邃知识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下去。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真是太扎实了,让人读起来就感觉酣畅淋漓。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强,他能够用最精准、最富有感染力的词汇,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晦涩的科学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欣赏他那种幽默感,即使在讲述一些严肃的历史事件或科学原理时,也能时不时地冒出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段子,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不是负担。同时,他的叙事结构也很巧妙,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抛出引人入胜的钩子,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读这本书,我常常会联想到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那种文字的力量,那种情感的共鸣,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科普读物,更是在品味一篇充满智慧和艺术的散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