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806213346 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 黄河水利出版社 晏祖寿

9787806213346 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 黄河水利出版社 晏祖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晏祖寿 著
图书标签:
  • 太湖
  • 水利
  • 中国江河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晏祖寿
  • 地理
  • 环境
  • 湖泊
  • 水资源
  • 问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ISBN:9787806213346
商品编码:294248072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0-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太湖160问——中国江河百问丛书

定价:13.00元

作者:晏祖寿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1-01

ISBN:9787806213346

字数:109000

页码:1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太湖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太湖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目录


自然地理篇
1 太湖流域面积有多少?
2 你知道太湖流域的水系构成吗?
3 太湖古代名称是什么?它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排第几位?
4 太湖流域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
5 你知道太湖流域及其平原的诞生与发育过程吗?
6 太湖是怎样形成的?
7 通常称山间小河沟为“溪”,汇入太湖的溪也是小河沟吗?
8 太湖流域有多少湖泊?你能说出其中六个大中型湖泊的名称吗?
9 为什么太湖流域会有这么多的湖泊?
10 太湖中我多少大小岛屿?哪两个较大的岛屿已和陆地连在一起了?哪个岛屿面积大?
11 太湖下游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
12 “五湖”指什么湖?你知道吴越大战“五湖”的故事吗?
13 太湖流域有哪些城市?你能说出无锡的名称由来吗?
14 太湖周围有哪些名山?
15 为什么称太湖流域为江南水乡?流域内哪个市的水面面积多?
16 你知道太湖流域河网的特点吗?
17 太湖的形态特征为何在全国大型湖泊中甚为罕见?它是如何形成的?
18 人人都说太湖美。太湖美在何处?
19 太湖流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20 太湖流域的降水量是多少?有什么特点?
21 太湖流域全年有几个雨季?有什么特点?
22 你能举出梅雨和台风雨成灾的典型例子吗?
23 哪几年太湖水位曾创历史新高?灾害有多大?
24 太湖流域土地资源有多少?有何特点?哪些是全国七大流域之?
25 太湖流域水资源有多少?为什么说太湖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条件较优越的地区之一?
26 太湖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什么?
27 60年代以后,太湖流域出现现偏旱大丰收、旱年丰收,大旱甚到特大旱不减产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28 为什么说洪涝灾害仍然是太湖流域当前的心腹之患?
29 太湖流域的水灾有什么特点
30 什么中潮灾?太湖流域哪些地区潮灾严重?你能简要描述一下古今潮灾的情况吗?
……
历史文化篇
社会经济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烟波浩渺,溯源千载——一部关于中国河流的宏大画卷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河流是文明的脉络,是历史的见证,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根基。从雪域高原奔腾而下的巨龙,到滋养万物的温婉溪流,它们以各自的姿态,雕刻着中国的地貌,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这套“中国江河百问丛书”,便是旨在带领读者一同踏上这场波澜壮阔的河流探索之旅,以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国江河的奥秘,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详实的河流画卷。 本书,作为这套丛书中的一员,我们聚焦于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几条主要河流,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它们的地理位置和长度,而是从更深邃、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它们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将追溯每一条河流的源头,探寻其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历程,了解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塑造了沿岸的地域特色与民风民俗。 溯源万里,探寻河流的生命之初 河流的生命始于源头,而中国的江河源头,往往隐藏着最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本书将带您前往那些海拔极高、气候严酷却又壮丽无比的地区。比如,长江的源头,沱沱河,那片寂静而纯净的雪山冰川,如何汇聚成一股股清泉,最终孕育出东方第一大河;黄河的源头,玛曲,那广袤而神秘的草原,如何孕育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源头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理解河流“发于斯,成于斯”的生命轨迹。 历史长河,河流与文明的交融共生 中国的一切文明,似乎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我们的祖先,选择依水而居,逐水而生,河流成为了他们最早的栖息地和文明的摇篮。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河流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灌溉与农耕: 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的修建,河流的驯服与利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粮食的生产。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劳动人民如何智慧地利用河流进行灌溉,发展水利工程,从而奠定农业大国的基石。同时,也将审视河流在不同时期的洪水灾害,以及古人如何应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争与和谐。 交通与贸易: 在古代,河流就是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江、黄河、珠江等巨川,连接着广阔的内陆地区与辽阔的海洋,成为物资流通、商贸往来的生命线。本书将详细介绍各条主要河流在古代航运中的地位,以及沿岸重要港口城市的兴衰变迁,如扬州、洛阳、广州等,它们如何因水而兴,又如何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政治与军事: 河流常常也是天然的地理屏障,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长江天险,黄河天堑,它们如何影响了历史上各大战役的进程?又如何成为王朝疆域的界定线?本书将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现河流在政治格局和军事战略中的独特作用。 文化与精神: “江山如画,美景如诗”,河流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精神的象征。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从古诗词中的“大江东去”,到文人墨客笔下的“碧水丹山”,河流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浪漫情怀、家国情怀和哲学思考。本书将挖掘河流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丰富内涵,展现它们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之脉,描绘壮丽的自然画卷 中国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造就了江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本书将以严谨的地理学视角,为读者呈现各条主要河流的地理特征。 流域概况: 我们将逐一介绍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雅鲁藏布江等几大水系,详细阐述它们的流域范围、长度、宽度、平均流量、水系构成等。通过地图和图表,让读者对这些庞大的水系有一个清晰的直观认识。 地貌与地质: 河流的演变与地貌、地质息息相关。我们将探讨河流如何在不同的地质构造中切割,形成峡谷、平原、三角洲等各种地貌。例如,长江三峡的形成,黄河壶口瀑布的壮美,以及长江三角洲的淤积过程,都将通过生动详实的文字和图片得以展现。 气候与降水: 河流的水量直接受到区域气候和降水的影响。我们将分析不同江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如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解释为何一些河流水量充沛,一些河流则季节性明显。 生态环境: 河流是重要的生态廊道,维系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本书将关注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以及保护河流生态的重要性。我们将介绍河流中特有的动植物,以及一些濒危物种的保护现状。 现代之声,河流的当代价值与挑战 进入现代社会,河流的作用更加多元,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将继续深入探讨河流的当代价值与面临的困境。 水利开发与利用: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宏大的水利工程,在解决中国的能源需求、防洪减灾、供水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将分析这些工程的科学原理、建设意义、以及它们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经济发展与水资源: 许多重要的经济区域都依河而建,河流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本书将探讨河流在工业、农业、航运、旅游等方面的经济价值,以及如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与治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将审视河流面临的各类污染,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并介绍中国在河流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气候变化与水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对河流的水文状况带来了深刻影响,如极端降雨、干旱频发等。我们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如何保障国家和区域的水安全。 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老的河流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河流文化与旅游、教育、艺术等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河流的价值。 结语: “中国江河百问丛书”系列,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过历史,穿越了现实,抵达了未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知识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生存智慧、发展历程、文化精神的百科全书。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能够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大地上的每一条河流,感受它们所蕴含的丰富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与我们共同守护好这片滋养了我们万千年的母亲河。这趟旅程,将是知识的盛宴,文化的熏陶,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敬畏的表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对水利知识的偏见。起初,我抱着一种“看一看,了解一下”的心态,但很快就被书中生动形象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湖从古至今的变迁,以及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章节,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复杂的地质和生物学知识融入其中,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太湖”的,它更是关于“中国”的。通过太湖这个独特的视角,我看到了中国水利发展的曲折历程,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治理水患、发展水利的伟大精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情怀,一种对土地的热爱,一种对未来的担当。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太湖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书中追溯了历史上无数与太湖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从古代的治水传说到近代的工程建设,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厚重感。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先民们在与洪涝灾害抗争的智慧,也感受到了现代水利工程师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作者旁征博引,将深奥的水利知识与生动的故事相结合,使得阅读过程充满趣味性。书中的许多章节都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这让我更加确信其内容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相互影响的探讨,这让我对“人水和谐”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文明的窗口,让我对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作者以极其宏大的视角,将太湖置于中国整个水利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了解到,太湖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单元,它更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书中对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应对复杂水资源挑战方面的决心和智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前沿的水利科技和理念的介绍,如智慧水务、生态修复等,都让我对中国水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作者的专业知识和人文情怀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他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思想家。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水资源。

评分

最近偶然间翻到一本关于中国水利的图书,封面设计简约大气,书名《太湖160问》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作为一名对中国地理和水利发展一直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本能够解答我心中疑问的书。翻开书页,我便被其中深入浅出的文字所吸引。作者的讲解条理清晰,从太湖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到其水文特征、生态环境,再到人类活动对太湖的影响,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讲述了太湖的过去和现在,还对太湖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建议。从大篇幅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中,我看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体会到了他对太湖深厚的感情。读完之后,我对太湖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美丽的湖泊”的层面,更深入地理解了它在中国水利、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地位。这本书无疑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水利文化博大精深的一角。

评分

坦白说,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水利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觉得会有些枯燥乏味。然而,《太湖160问》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解释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述太湖的水体循环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具体的防洪工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或是某个水质治理项目如何取得成效,这些都让我对水利工作的实际意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水利不仅仅是关于“水”本身,它更关乎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未来。作者的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开始关注身边与水有关的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