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艺术设计精品规划教材:Premiere Pro CS5 5案例教程
定价:49.80元
作者:张天琪,陈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040354133
字数:430000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讲述了Premiere ProCS5.5的视频、音频编辑功能和操作技巧。全书共分10章,第1章讲解影视编辑基础,带领读者走入视频编辑世界;第2章讲解Premiere软件的功能、操作界面及工作流程等;第3章介绍Premiere非线性编辑的基础知识;第4~8章介绍Premiere的主要应用,分别从视频转场、视频特效、创建和编辑字幕、音频编辑、影片预演与视频输出等五大模块着手,通过多个实用的小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Premiere的各项功能;第9、10章分别介绍了设计电子相册和设计宣传片两个完整的大案例,旨在让读者熟练掌握Premiere的应用。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或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或影视后期制作人员与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Chapter1 影视编辑基础
1.1 景别
1.2 运用镜头的技巧
1.3 镜头组接的基本知识
1.4 色彩原理
1.5 数字视频基础
1.6 常见文件格式
1.7 知识与技能梳理
1.8 课后练习
Chapter2 Premiere Pro CS5.5的基础知识
2.1 认识Premiere
2.2 Premiere Pro CS5.5的操作界面
2.3 素材的导入、管理和采集
2.4 Premiere的工作流程
2.5 知识与技能梳理
2.6 课后练习
Chapter3 视频编辑基础知识
3.1 编辑视频素材的基本方法
3.2 编辑视频素材的高级方法
3.3 案例——制作倒计时片头
3.4 案例——素材的编辑技巧
3.5 案例——设置素材标记
3.6 案例——时间重置
3.7 案例——制作位移和旋转动画
3.8 案例——制作完整影片
3.9 知识与技能梳理
3.10 课后练习
Chapter4 视频转场
4.1视频转场概述
4.2 应用视频转场
4.3 视频转场特效
4.4 案例——制作附加溶解过渡效果
4.5 案例——制作立方体旋转过渡效果
4.6 案例——制作画面旋转效果
4.7 案例——制作渐变擦除过渡效果
4.8 案例——制作跟踪缩放过渡效果
4.9 案例——制作交叉溶解过渡效果
4.10 案例——制作滚动卷页转场效果
4.11 案例——阳光饮品
4.12 知识与技能梳理
4.13 课后练习
Chapter5 视频特效
5.1 视频特效概述
5.2 常用视频特效
5.3 案例——制作运动模糊效果
5.4 案例——对模糊的图片进行清晰处理
5.5 案例——绿屏抠像
5.6 案例——蓝屏抠像
5.7 案例——调整色阶
5.8 案例——调整亮度与对比度
5.9 案例——为画面添加灯光照射效果
5.10 案例——突出画面中的某种颜色
5.11 案例——替换颜色
5.12 案例——制作马赛克效果
5.13 案例——制作素描效果
5.14 案例——为画面添加边框
5.15 知识与技能梳理
5.16 课后练习
Chapter6 创建与编辑字幕
6.1 字幕的历史与分类
6.2 Premiere的字幕编辑窗口
6.3 字幕安全区
6.4 制作字幕的方法与技巧
6.5 案例——《穿靴子的猫》
6.6 知识与技能梳理
6.7 课后练习
Chapter7 音频编辑
7.1 使用Premiere录音
7.2 调节音量
7.3 音频特效
7.4 知识与技能梳理
7.5 课后练习
Chapter8 影片预演与视频输出
8.1 影片预演
8.2 输出视频文件
8.3 知识与技能梳理
8.4 课后练习
Chapter9 设计电子相册
9.1 电子相册的基础知识
9.2 电子相册经典案例欣赏
9.3 设计小狗电子相册
9.4 拓展训练——设计宝贝电子相册
9.5 知识与技能梳理
Chapter10 设计宣传片
10.1 认识宣传片
10.2宣传片经典案例欣赏
10.3设计木门宣传片
10.4 拓展训练——设计运动鞋广告宣传片
10.5 知识与技能梳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视觉敏感度比较高,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人。很多设计书籍读起来都像是在看一篇篇冷冰冰的技术文档,让人读不下去。但是这本教材,它有一种独特的“温度”。作者的文字极其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在描述创意过程中的那些“卡壳”和“顿悟”时,让人感觉作者就在身边给你鼓励。书中关于色彩理论的部分,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色轮分析,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颜色的情感投射,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记得有一段话是关于“留白”的哲学意义的阐述,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东方美学中“计白当黑”的精髓,读完后我对着电脑屏幕沉思了很久。对于那些渴望将艺术感融入技术执行层面的学习者,这本书的“软性”引导作用是无价的。它让我明白,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堆砌,更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的享受。作为一名长期与纸质书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我对书籍的物理感受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纸张的选择既保证了墨色的饱满度,又避免了反光带来的阅读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图例和对比展示,都以极高的分辨率呈现,无论是微小的纹理细节还是复杂的渐变过渡,都清晰可见,这对于需要精确观察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在阅读某个关于光影效果处理的章节时,甚至需要借助放大镜来确认书中展示的细微差异,而这本书的质量完全经得起这样的检验。很多技术书籍为了节省成本,在图文的对比上做得十分粗糙,导致读者必须频繁切换屏幕和书本,体验极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尊重读者的时间,也尊重知识本身的呈现载体。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一种非常功利的心态买下这本书的,主要是因为工作需要快速掌握某个领域的最新设计趋势,而我之前对这块的了解非常零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每一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都非常顺畅,就像是有人牵着你的手,一步步把你引向最终的“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理论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业界真实案例进行佐证。比如,在解析某个设计流派的成因时,他们会立刻引用某知名品牌近期的广告活动作为范例,这让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鲜活和可触摸。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教材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是思想的催化剂。这本书无疑扮演了后者。我甚至发现自己开始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标识和界面设计,试图用书中提到的框架去解构它们的美学价值和功能性,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远比学会一个新软件功能要宝贵得多。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寻找一本能帮助我跳出“工具束缚”的进阶教材。市面上太多侧重于“如何操作”的教程,但很少有能教你“为什么这样操作”的书。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似乎把作者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审美沉淀,通过一种非常易于吸收的方式重新编码了。在讲述高级特效合成的步骤时,作者没有停留在软件界面的点击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视觉欺骗”的底层逻辑,比如如何通过景深和运动模糊来模拟人眼的聚焦过程,从而增强画面的真实感。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对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专业技巧产生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现在看待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其背后的意图和技术选择,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才是这本教材带给我最大的财富。它成功地将我从一个“按钮操作员”提升成了一个“视觉架构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品味,那种简洁而有力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将复杂概念用直观图像呈现出来的作品。拿到手里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软件操作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入门手册。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技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读者去理解设计的核心要素——比例、构图、色彩心理学。书中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流程的章节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如何将一个抽象的创意打磨成具有感染力的最终成品。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几个小练习去实践,效果立竿见影,感觉自己的作品在“呼吸感”上有了质的飞跃。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希望它能再多一些关于动态图形在不同平台适配性的探讨,毕竟在如今这个多屏时代,这一点至关重要。但总体而言,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系统梳理设计思维的进阶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