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禮俗萬年曆

中華禮俗萬年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曾強吾,曾娟娟,鬍莉明 著
圖書標籤:
  • 禮俗
  • 民俗
  • 傳統文化
  • 節日
  • 年曆
  • 風俗習慣
  • 中華文化
  • 曆史
  • 文化
  • 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賞心悅目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氣象齣版社
ISBN:9787502951399
商品編碼:2937244423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1-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禮俗萬年曆

定價:15.00元

作者:曾強吾,曾娟娟,鬍莉明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2951399

字數:

頁碼:2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禮俗萬年曆》裏包羅天文地理,這裏飽含世俗人情。度量時間的曆法、傳統擇吉文化習俗、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白喜事風俗、生活習俗、現代交際禮儀,集古人智慧,讓你品味傳統文化之精髓。

目錄


一、度量時間的曆法
n1.曆法淵源何其長
n2.早的曆法《夏小正》
n3.有趣的“三正”曆法階段
n4.農曆
n5.皇曆
n6.月相
n7.六十花甲子
n8.二十八宿
n9.十二建星
n10.二十四節氣詳解
n11.紛紜派生的雜節氣
n12.十二生肖
n二、傳統擇吉文化習俗
n1.辯證的陰陽學說
n2.相生相剋的五行
n3.天乾地支訣
n4.黃道吉日
n5.數字遊戲般的九宮術
n6.變幻無窮的八卦
n7.六十納音
n8.方位
n三、豐富多彩的節日
n(一)傳統節日
n1.春節
n2.元宵節
n3.春龍節
n4.清明節
n5.端午節
n6.姑姑節
n7.七巧節
n8.中元節
n9.中鞦節
n10.重陽節
n11.下元節
n12.臘八節
n13.掃塵節
n14.除夕
n(二)現代節日與紀念日
n1.元旦
n2.國際勞動婦女節
n3.植樹節
n4.國際勞動節
n5.青年節
n6.國際兒童節
n7.中國黨建黨節
n8.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n9.教師節
n10.國慶節
n(三)彆具風情的節日
n1.聖誕節
n2.復活節
n3.開齋節
n4.古爾拜節
n5.聖紀節
n6.狂歡節
n7.感恩節
n8.櫻花節
n9.情人節
n10.母親節
n11.父親節
n12.愚人節
n13.萬聖節
n四、紅白喜事風俗多
n(一)婚禮習俗
n1.傳統婚禮習俗
n2.傳統婚禮禮節
n親傢怎樣寫報日書(107)婚用請帖(108)婚嫁送禮(109)結婚典禮行禮程序(110)婚禮儀式(111)婚禮見禮示意圖(112)婚禮告文列舉(112)介紹人祝詞例舉(113)來賓代錶祝詞(113)新郎答詞(113)慶賀結婚信例舉(114)飲新人茶贊詞例舉(114)婚姻聯幛語精選(115)新人服飾(116)新房的裝飾(117)鬧洞房(118)接親彩車(119)
n3.西方婚禮習俗簡介
n(二)祝壽習俗
n1.壽誕禮俗
n賀喜報生(122)三朝洗禮(123)滿月禮(123)百日禮(124)周歲禮(124)生日禮(125)祝壽禮(126)近代祝壽禮(128)
n2.壽誕文書
n壽用請酒帖(129)祝壽送禮帖式(131)祝壽賀禮用詞(132)祝壽聯幛語(132)
n(三)喪葬禮儀
n1.喪禮
n初終(136)成殮(137)成服(137)訃聞(138)開吊(138)告窆(138)大祥小祥(140)祿祭(140)
n2.喪禮文書
n報喪條(140)傳統訃聞(140)現代訃告舉例(141)喪事請陪客帖式(142)祭奠送禮單帖(142)神龕與墓碑格式(143)挽聯選輯(143)
n3.祭文舉例
n4.悼詞
n5.追悼會禮節
n6.祠祭、傢祭禮節
n五、生活習俗
n1.賀新屋落成
n2.賀喬遷之喜
n3.新店開業賀喜
n六、現代交際禮儀
n1.見麵禮儀
n2.交談禮儀
n3.宴請禮儀
n4.做客禮儀
n5.待客禮儀
n6.書信禮儀
n7.傳統稱謂
n8.禮物
n9.公共場閤禮儀
n10.電話禮儀
n11.西餐禮儀
n七、2011—2020年曆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華禮俗萬年曆:一部融貫古今的中華生活智慧指南 在中國數韆年的悠久曆史長河中,禮儀與習俗如同血脈,代代相傳,塑造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與社會生活。它們不僅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更是維係傢族、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傳統禮俗或被遺忘,或被誤讀,其精髓與智慧在現代生活的喧囂中若隱若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華禮俗萬年曆》應運而生,它並非一本冷冰冰的史料匯編,而是一部生動鮮活的中華生活智慧指南,旨在幫助讀者重新認識、理解並傳承那些穿越時空的寶貴文化遺産。 本書的齣版,旨在彌閤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鴻溝,讓古老的禮俗在當代煥發新的生機。它將目光投嚮瞭中國人從齣生到生命的終點,再到傢族祭祀與社會交往的方方麵麵,細緻梳理、深入解讀瞭貫穿其中的各種禮儀與習俗。無論是呱呱墜地時的“滿月禮”,還是喜結連理的“婚禮”,抑或是人生旅途最後一程的“葬禮”,本書都將一一呈現其曆史淵源、演變過程、核心內涵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的適應性。 第一篇:人生始事,啓濛篇章——生命的禮儀與傳承 生命是禮儀的起點,也是傳承的開始。《中華禮俗萬年曆》以“生命”為綫索,展開瞭一幅從誕生到成長的禮俗畫捲。 初生之喜,滿月與周歲: 新生命的降臨,是傢族的喜悅,也是禮儀的開端。本書將詳細解讀滿月禮和周歲禮的由來,包括古人為何重視這些儀式,其中蘊含的對生命健康的祈願,以及贈送禮物的講究,例如“剃頭禮”象徵著新的開始,“抓周”則寄托瞭長輩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期望。這些習俗不僅僅是形式,更是一種對生命的珍視和祝福的傳遞。 童濛養正,冠笄與開濛: 兒童的成長是傢庭和社會的責任。《中華禮俗萬年曆》將深入探討“冠禮”和“笄禮”,這兩個象徵著個體從孩童走嚮成年的重要儀式。它會詳細介紹不同朝代、不同族群在冠禮和笄禮上的差異,以及儀式過程中需要遵循的步驟和寓意。此外,本書還會涉及“開濛禮”,即孩童開始接受教育時的儀式,展現瞭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學”的重視,以及對後輩品德塑造的關注。 青春韶華,婚嫁禮儀: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也是禮俗的重頭戲。《中華禮俗萬年曆》將以極其詳盡的篇幅,剖析中國傳統的婚嫁禮儀。從“六禮”的繁復流程——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到各個環節的細緻解讀,例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時代背景,婚前準備中的“安床”、“試穿婚服”,婚禮當天的“拜天地”、“掀蓋頭”,再到婚後的“迴門”、“鬧洞房”等等。本書會深入挖掘這些習俗背後的文化內涵,它們如何體現瞭對婚姻的莊重態度,對傢庭的責任感,以及對新生活的期盼。同時,也會探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婚俗上的特色與變遷。 第二篇:生活點滴,人倫之道——傢庭與社會的禮儀規範 禮儀滲透於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構成瞭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的基本準則。《中華禮俗萬年曆》將聚焦傢庭倫理與社會交往中的各類禮儀,展現中華文明的溫情與智慧。 尊老愛幼,孝道與贍養: “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中華禮俗萬年曆》將深入探討“孝道”的內涵,從古代帝王提倡的“孝”行,到民間傢庭的日常實踐,如“晨昏定省”、“贍養父母”、“奉養長輩”等。本書會解析孝道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具體體現,以及現代社會如何理解和實踐孝道,讓這一傳統美德在新時代得以延續。 睦鄰友好,鄰裏之間的禮儀: 社區的和諧離不開良好的鄰裏關係。《中華禮俗萬年曆》將介紹鄰裏之間的交往禮儀,如“遠親不如近鄰”的理念,鄰裏之間的互助行為,以及節日時相互拜訪、送禮的習俗。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卻構成瞭溫暖人心的社會支持網絡。 尊敬師長,教育的禮儀: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禮俗萬年曆》將重點闡述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以及拜師、謝師等儀式。它會揭示這些禮儀如何體現瞭對知識的尊重,對傳道授業者的感恩,以及對學習的嚴肅態度。 節慶時光,歲時禮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禮儀與習俗最集中的體現。《中華禮俗萬年曆》將以“萬年曆”的視角,詳細解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鞦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的起源、傳說、禁忌、習俗和相關的飲食文化。例如,春節的“祭竈”、“貼春聯”、“拜年”,清明的“掃墓祭祖”、“踏青”,端午的“包粽子”、“賽龍舟”,中鞦的“賞月”、“吃月餅”等等。本書會深入挖掘每個節日背後蘊含的文化意義,它們如何連接著人們的情感,凝聚著傢族的記憶,傳承著民族的精神。 第三篇:人生終點,告彆與紀念——生命終結的儀式與反思 生命的終結並非是故事的結束,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傳承與紀念。《中華禮俗萬年曆》將以莊重與尊重的態度,探討中國人關於死亡的禮儀與觀念。 臨終關懷,告彆塵世: 本書將介紹傳統文化中臨終前的一些習俗,如“留遺囑”、“交代後事”、“穿壽衣”等,展現瞭對逝者的關懷與對生者的慰藉。 喪葬儀式,送往迎來: 喪葬禮儀是中國傳統禮俗中最為復雜和莊重的部分之一。《中華禮俗萬年曆》將詳細介紹從“報喪”、“停靈”、“守靈”、“齣殯”,到“安葬”等各個環節的習俗,以及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在喪葬儀式上的差異。本書會深入分析這些儀式背後所體現的對逝者的敬意,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後世子孫的教育意義。 追思祭奠,緬懷先祖: 死亡並非遺忘,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紀念。《中華禮俗萬年曆》將重點闡述“祭祀”的重要性,包括清明節、中元節等節日祭拜祖先的習俗,以及日常傢庭中對祖先牌位的祭拜。這些儀式不僅是對逝者的懷念,更是對傢族血脈的維係,對“飲水思源”精神的傳承。 第四篇:社會交往,人際和諧——公共生活中的禮儀智慧 除瞭傢庭內部和人生節點,《中華禮俗萬年曆》還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社會交往領域,揭示禮儀在維護社會秩序、促進人際和諧中的關鍵作用。 拜訪迎賓,禮尚往來: 無論是拜訪親友,還是商務洽談,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禮儀。《中華禮俗萬年曆》將介紹拜訪的禮節,如“敲門”、“問候”、“奉茶”,以及接待客人的之道,如何讓客人感到舒適和受到尊重。 宴飲之禮,餐桌上的智慧: “民以食為天”,餐桌上的禮儀體現瞭一個人的教養和對場閤的尊重。《中華禮俗萬年曆》將詳細解讀中國傳統的宴飲禮儀,包括座位安排、敬酒、夾菜、餐具使用等,以及不同場閤下的注意事項,例如商務宴請與傢庭聚會的區彆。 商務禮儀,誠信為本: 在經濟交往日益頻繁的現代社會,商務禮儀顯得尤為重要。《中華禮俗萬年曆》將探討與商業活動相關的禮儀,如“閤同簽署”、“商務談判”、“贈送商務禮品”等,強調誠信、尊重與互利共贏的原則。 問候與祝福,語言的力量: 恰當的問候與真誠的祝福,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有效方式。《中華禮俗萬年曆》將收錄各種場閤下的問候語和祝福語,例如生日祝福、喬遷祝福、新年問候等,並解釋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寓意。 本書特色與價值 《中華禮俗萬年曆》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萬年曆”的視角,這意味著它不僅僅關注當下,更緻力於梳理禮俗的曆史演變,追溯其文化根源。本書在內容上力求全麵,涵蓋瞭人生各階段、社會各層麵的禮儀習俗。在解讀上,本書堅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入挖掘禮俗背後的文化內涵、哲學思想和倫理觀念,而非流於錶麵。 在當今社會,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傳統的禮儀和習俗正麵臨著被遺忘的危機。《中華禮俗萬年曆》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契機,去重新認識、理解並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産。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禮”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的書,一本關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書。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能夠掌握具體的禮儀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到其中蘊含的生活智慧、人際交往的藝術,以及對生命、傢庭、社會和傳統的尊重。 本書的內容嚴謹考究,力求準確反映各時期、各地域的禮俗特點,但同時也考慮到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語言通俗易懂,並輔以豐富的案例和生動的描述,使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禮俗知識變得鮮活有趣。它將幫助讀者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寜靜與從容,學會以更得體、更溫和、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與世界相處。 《中華禮俗萬年曆》不僅是一部工具書,更是一份文化傳承的契約。它邀請每一位熱愛中華文化、追求生活品質的讀者,一同踏上這段探索與傳承的旅程,讓古老的禮俗智慧,在新時代的光輝下,熠熠生輝。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名字《中華禮俗萬年曆》讓我産生瞭極大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一個民族的禮俗,是其文化基因最直接的體現,它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也塑造著民族的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時間的膠囊,將那些關於中華民族的禮儀、風俗、節慶,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生活圖景,一一呈現在我的麵前。我尤其希望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那些看似尋常的習俗背後所隱藏的深刻含義。例如,我們為何要掃墓祭祖?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孝道文化和傢族觀念?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究竟是為瞭紀念屈原,還是有著更古老的起源?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些古老的儀式感,去理解那些傳統節日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演變和傳承。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手冊,更是一部關於中華民族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嚮的史詩,讓我從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古樸的字體搭配暗紅色的背景,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那些流傳韆年的傳統文化。我當初選擇它,很大程度上是被它名字裏“萬年曆”三個字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節日、農耕文化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這些古老的習俗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聯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本活著的百科全書,將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淡去的節氣變化、祭祀活動、婚喪嫁娶的規矩,以及那些寓意深長的民間故事,一一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日期和節日,而是能夠深入挖掘每個節日的由來、演變,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和生活智慧。例如,春節的起源是什麼?它與古代的哪些習俗有關?元宵節的花燈為何會成為傳統?中鞦節的月亮又寄托瞭古人怎樣的情思?我渴望在這本書裏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並能瞭解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慶祝這些節日時有哪些獨特的風俗習慣。我更希望它能展現齣這些禮俗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存在的生命力,以及它們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震撼。封麵上的“中華禮俗萬年曆”幾個字,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在嚮我娓娓道來那些被歲月洗禮過的故事。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深深眷戀的人,總覺得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丟失瞭太多寶貴的東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我重新認識和理解那些被遺忘的禮俗。我特彆期待它能詳細地介紹各種節日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比如“天人閤一”的觀念如何體現在春耕鞦收之中,又比如“慎終追遠”的精神如何通過祭祀活動得以傳承。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那些與禮俗相關的曆史故事、傳說軼事,甚至是詩詞歌賦。我想瞭解,古代的士大夫是如何在特定的節日裏進行雅緻的文化活動的?普通百姓又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慶祝,錶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神明的敬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文化氛圍,讓我沉浸其中,體會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評分

這本書的題目——《中華禮俗萬年曆》——就勾起瞭我無限的遐想。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和與之相關的各種節氣、習俗充滿瞭好奇。我渴望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這些傳統文化的詳盡解讀,希望它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探索中華民族在漫長歲月中形成的豐富多彩的禮儀和風俗。我特彆想瞭解,不同時節的農事活動是如何與各種節日緊密相連的?那些古老的祭祀儀式,又寄托瞭古人怎樣的願望和信仰?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日期和活動,而是能夠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淵源、曆史演變以及社會功能。我期待它能夠用生動的語言,講述那些關於親情、友情、鄉情,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中那份獨特的溫情和智慧,並將這些寶貴的傳統融入我的現代生活。

評分

《中華禮俗萬年曆》這個書名,在我看來,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中華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我一直對那些流傳至今的古老習俗充滿敬畏和好奇,覺得它們是中華民族之所以為中華民族的獨特印記。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探索這些印記的嚮導,讓我能夠係統地瞭解中國傳統社會的各種禮儀、節慶、婚喪嫁娶等方麵的習俗。我特彆關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漸漸模糊但依然有著深遠影響的傳統。我想知道,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每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些節日又承載著怎樣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嚴謹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呈現在我麵前,讓我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