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禮俗萬年曆
定價:15.00元
作者:曾強吾,曾娟娟,鬍莉明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2951399
字數:
頁碼:2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禮俗萬年曆》裏包羅天文地理,這裏飽含世俗人情。度量時間的曆法、傳統擇吉文化習俗、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白喜事風俗、生活習俗、現代交際禮儀,集古人智慧,讓你品味傳統文化之精髓。
目錄
一、度量時間的曆法
n1.曆法淵源何其長
n2.早的曆法《夏小正》
n3.有趣的“三正”曆法階段
n4.農曆
n5.皇曆
n6.月相
n7.六十花甲子
n8.二十八宿
n9.十二建星
n10.二十四節氣詳解
n11.紛紜派生的雜節氣
n12.十二生肖
n二、傳統擇吉文化習俗
n1.辯證的陰陽學說
n2.相生相剋的五行
n3.天乾地支訣
n4.黃道吉日
n5.數字遊戲般的九宮術
n6.變幻無窮的八卦
n7.六十納音
n8.方位
n三、豐富多彩的節日
n(一)傳統節日
n1.春節
n2.元宵節
n3.春龍節
n4.清明節
n5.端午節
n6.姑姑節
n7.七巧節
n8.中元節
n9.中鞦節
n10.重陽節
n11.下元節
n12.臘八節
n13.掃塵節
n14.除夕
n(二)現代節日與紀念日
n1.元旦
n2.國際勞動婦女節
n3.植樹節
n4.國際勞動節
n5.青年節
n6.國際兒童節
n7.中國黨建黨節
n8.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n9.教師節
n10.國慶節
n(三)彆具風情的節日
n1.聖誕節
n2.復活節
n3.開齋節
n4.古爾拜節
n5.聖紀節
n6.狂歡節
n7.感恩節
n8.櫻花節
n9.情人節
n10.母親節
n11.父親節
n12.愚人節
n13.萬聖節
n四、紅白喜事風俗多
n(一)婚禮習俗
n1.傳統婚禮習俗
n2.傳統婚禮禮節
n親傢怎樣寫報日書(107)婚用請帖(108)婚嫁送禮(109)結婚典禮行禮程序(110)婚禮儀式(111)婚禮見禮示意圖(112)婚禮告文列舉(112)介紹人祝詞例舉(113)來賓代錶祝詞(113)新郎答詞(113)慶賀結婚信例舉(114)飲新人茶贊詞例舉(114)婚姻聯幛語精選(115)新人服飾(116)新房的裝飾(117)鬧洞房(118)接親彩車(119)
n3.西方婚禮習俗簡介
n(二)祝壽習俗
n1.壽誕禮俗
n賀喜報生(122)三朝洗禮(123)滿月禮(123)百日禮(124)周歲禮(124)生日禮(125)祝壽禮(126)近代祝壽禮(128)
n2.壽誕文書
n壽用請酒帖(129)祝壽送禮帖式(131)祝壽賀禮用詞(132)祝壽聯幛語(132)
n(三)喪葬禮儀
n1.喪禮
n初終(136)成殮(137)成服(137)訃聞(138)開吊(138)告窆(138)大祥小祥(140)祿祭(140)
n2.喪禮文書
n報喪條(140)傳統訃聞(140)現代訃告舉例(141)喪事請陪客帖式(142)祭奠送禮單帖(142)神龕與墓碑格式(143)挽聯選輯(143)
n3.祭文舉例
n4.悼詞
n5.追悼會禮節
n6.祠祭、傢祭禮節
n五、生活習俗
n1.賀新屋落成
n2.賀喬遷之喜
n3.新店開業賀喜
n六、現代交際禮儀
n1.見麵禮儀
n2.交談禮儀
n3.宴請禮儀
n4.做客禮儀
n5.待客禮儀
n6.書信禮儀
n7.傳統稱謂
n8.禮物
n9.公共場閤禮儀
n10.電話禮儀
n11.西餐禮儀
n七、2011—2020年曆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的名字《中華禮俗萬年曆》讓我産生瞭極大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一個民族的禮俗,是其文化基因最直接的體現,它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也塑造著民族的精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時間的膠囊,將那些關於中華民族的禮儀、風俗、節慶,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生活圖景,一一呈現在我的麵前。我尤其希望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那些看似尋常的習俗背後所隱藏的深刻含義。例如,我們為何要掃墓祭祖?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孝道文化和傢族觀念?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究竟是為瞭紀念屈原,還是有著更古老的起源?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些古老的儀式感,去理解那些傳統節日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演變和傳承。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手冊,更是一部關於中華民族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嚮的史詩,讓我從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著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古樸的字體搭配暗紅色的背景,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那些流傳韆年的傳統文化。我當初選擇它,很大程度上是被它名字裏“萬年曆”三個字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節日、農耕文化以及相關的民俗活動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這些古老的習俗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聯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本活著的百科全書,將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淡去的節氣變化、祭祀活動、婚喪嫁娶的規矩,以及那些寓意深長的民間故事,一一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日期和節日,而是能夠深入挖掘每個節日的由來、演變,以及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和生活智慧。例如,春節的起源是什麼?它與古代的哪些習俗有關?元宵節的花燈為何會成為傳統?中鞦節的月亮又寄托瞭古人怎樣的情思?我渴望在這本書裏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並能瞭解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慶祝這些節日時有哪些獨特的風俗習慣。我更希望它能展現齣這些禮俗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存在的生命力,以及它們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裝幀所震撼。封麵上的“中華禮俗萬年曆”幾個字,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在嚮我娓娓道來那些被歲月洗禮過的故事。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深深眷戀的人,總覺得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丟失瞭太多寶貴的東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我重新認識和理解那些被遺忘的禮俗。我特彆期待它能詳細地介紹各種節日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比如“天人閤一”的觀念如何體現在春耕鞦收之中,又比如“慎終追遠”的精神如何通過祭祀活動得以傳承。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知識堆砌,而是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那些與禮俗相關的曆史故事、傳說軼事,甚至是詩詞歌賦。我想瞭解,古代的士大夫是如何在特定的節日裏進行雅緻的文化活動的?普通百姓又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慶祝,錶達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神明的敬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文化氛圍,讓我沉浸其中,體會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中華禮俗萬年曆》——就勾起瞭我無限的遐想。我一直對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和與之相關的各種節氣、習俗充滿瞭好奇。我渴望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這些傳統文化的詳盡解讀,希望它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探索中華民族在漫長歲月中形成的豐富多彩的禮儀和風俗。我特彆想瞭解,不同時節的農事活動是如何與各種節日緊密相連的?那些古老的祭祀儀式,又寄托瞭古人怎樣的願望和信仰?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日期和活動,而是能夠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淵源、曆史演變以及社會功能。我期待它能夠用生動的語言,講述那些關於親情、友情、鄉情,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中那份獨特的溫情和智慧,並將這些寶貴的傳統融入我的現代生活。
評分《中華禮俗萬年曆》這個書名,在我看來,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中華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我一直對那些流傳至今的古老習俗充滿敬畏和好奇,覺得它們是中華民族之所以為中華民族的獨特印記。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探索這些印記的嚮導,讓我能夠係統地瞭解中國傳統社會的各種禮儀、節慶、婚喪嫁娶等方麵的習俗。我特彆關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漸漸模糊但依然有著深遠影響的傳統。我想知道,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每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些節日又承載著怎樣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嚴謹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呈現在我麵前,讓我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