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战术攻杀对局参考/象棋战术解析系列
定价:15.00元
作者:傅宝胜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33772505
字数:
页码:1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配合《象棋基本战术》《象棋战术组合功能解析》《象棋布局战术技巧》《象棋36计实战攻杀示范》的学习,《象棋战术攻杀对局参考/象棋战术解析系列》特选择几种典型局例,详细介绍各种战术的特征、要领,并尽量结合前面所列各种战术,详加解析,给读者以示范与参考,希望对读者了解象棋开、中、残局的战术组合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有所帮助。
目录
象棋战术攻杀对局 参考
局 霍山陈森林(先负)寿县方春明
第2局 上海谢靖(先胜)广东许银川
第3局 上海赵玮(先和)北京张申宏
第4局 休宁汪文忠(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5局 芜湖杨宗文(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6局 安徽傅宝胜(先和)天津沈寿疆
第7局 太原王勇(先负)安徽郝敬勒
第8局 顺德何文显(先负)湖北柳大华
第9局 安徽梅娜(先胜)蚌埠钟涛
0局 中国香港黄学谦(先胜)中国许银川
1局 湖北洪智(先和)北京王天一
2局 象棋世家(先胜)施许三奇
3局 四川郑惟桐(先胜)内蒙古苗利明
4局 湖北张婷婷(先负)火车头刚秋英
5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四川陈新全
6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西宁张增华
7局 安徽赵寅(先胜)浙江金海英
8局 江苏张国凤(先负)浙江陈青婷
9局 北京傅光明(先负)青海胡一鹏
第20局 广州张冬文(先负)广州韩松龄
第21局 湖北李义庭(先胜)四川陈德元
第22局 江苏王斌(先胜)湖北汪洋
第23局 河北阎文清(先胜)湖北柳大华
第24局 广州杨官磷(先胜)香港陈志文
第25局 河北刘殿中(先负)广东杨官磷
第26局 北京高春(先负)河北李来群
第27局 河北刘殿中(先胜)吉林陶汉明
第28局 北京刘君(先负)江苏黄薇
第29局 湖北李望祥(先胜)重庆洪智
第30局 杭州刘子健(先胜)内蒙古王天一
第31局 新加坡吴宗翰(先胜)中国赵国荣
第32局 云南党国蕾(先胜)广东陈丽淳
第33局 寿县傅宝胜(先胜)阜阳王亚彬
第34局 河南姚洪新(先胜)北京张申宏
第35局 安徽高华(先胜)黑龙江张晓霞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象棋战术攻杀对局 参考
局 霍山陈森林(先负)寿县方春明
第2局 上海谢靖(先胜)广东许银川
第3局 上海赵玮(先和)北京张申宏
第4局 休宁汪文忠(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5局 芜湖杨宗文(先负)寿县傅宝胜
第6局 安徽傅宝胜(先和)天津沈寿疆
第7局 太原王勇(先负)安徽郝敬勒
第8局 顺德何文显(先负)湖北柳大华
第9局 安徽梅娜(先胜)蚌埠钟涛
0局 中国香港黄学谦(先胜)中国许银川
1局 湖北洪智(先和)北京王天一
2局 象棋世家(先胜)施许三奇
3局 四川郑惟桐(先胜)内蒙古苗利明
4局 湖北张婷婷(先负)火车头刚秋英
5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四川陈新全
6局 广东杨官磷(先负)西宁张增华
7局 安徽赵寅(先胜)浙江金海英
8局 江苏张国凤(先负)浙江陈青婷
9局 北京傅光明(先负)青海胡一鹏
第20局 广州张冬文(先负)广州韩松龄
第21局 湖北李义庭(先胜)四川陈德元
第22局 江苏王斌(先胜)湖北汪洋
第23局 河北阎文清(先胜)湖北柳大华
第24局 广州杨官磷(先胜)香港陈志文
第25局 河北刘殿中(先负)广东杨官磷
第26局 北京高春(先负)河北李来群
第27局 河北刘殿中(先胜)吉林陶汉明
第28局 北京刘君(先负)江苏黄薇
第29局 湖北李望祥(先胜)重庆洪智
第30局 杭州刘子健(先胜)内蒙古王天一
第31局 新加坡吴宗翰(先胜)中国赵国荣
第32局 云南党国蕾(先胜)广东陈丽淳
第33局 寿县傅宝胜(先胜)阜阳王亚彬
第34局 河南姚洪新(先胜)北京张申宏
第35局 安徽高华(先胜)黑龙江张晓霞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醒目,色彩搭配既传统又不失现代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深入研究象棋战术的专业书籍。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手感厚实,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初翻阅时,那些密集的棋谱和精彩的对局分析图例,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者的排版功力很深厚,信息的层级划分非常清晰,初学者和资深棋手都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重点。特别是那些针对特定战术体系的深度剖析部分,图文并茂,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从外到内,都展现出一种对象棋艺术的尊重和对读者体验的用心,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少见的精品。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学习其中的精妙变化。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棋谱书籍,关键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看见”棋局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录招法。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的叙述语言并非那种干巴巴的术语堆砌,而是充满了富有洞察力的“棋感”描述。比如,在解析某个关键弃子定式时,作者用了一种近乎文学化的笔法,描绘了局势从平衡到倾斜的微妙转折点,让人仿佛置身棋盘之上,能真切体会到每一步棋背后的心理博弈和计算深度。这种引导式的讲解,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战术的门槛。我注意到,很多晦涩难懂的残局处理,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逻辑分明,步骤清晰可循。这对于那些在实战中经常因为“想不透”而失误的棋手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效良方。它教会的不是“记住”某个招法,而是“理解”为什么这个招法是最好的。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展现了令人敬佩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华丽的杀招,而是从最基础的战术元素——例如牵制、闪击、引入、借用等——开始,循序渐进地向上搭建起复杂的攻杀框架。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类型开局后续中局演变趋势的分类讨论,这使得读者在面对变化多端的棋局时,能够迅速锁定最可能出现的战术陷阱和机会点。在我以往阅读的其他书籍中,经常会发现某一阶段的理论深度不够,或者对某些特定风格的棋手缺乏针对性,但这本书似乎覆盖了绝大多数主流的战术流派,并且提供了大量来源于顶尖高手实战的鲜活案例来佐证理论。这种面面俱到又不失深度的平衡,是评判一本战术书优劣的试金石,而这本书无疑是上品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细节,透露出编者对于棋类图书制作的极致追求。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匆忙付梓的教材,这里的棋盘图例的清晰度达到了专业级别。黑白分明的棋子轮廓,精确的箭头指示方向,以及对“关键点”和“思考深度”的特殊标记,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特别是那些需要多层变化推演的复杂局面,作者采用了类似“分支树”的结构来展示后续变化,配以简短的文字点评,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文字描述带来的阅读障碍。坦白说,过去我看一些难度较大的战术书时,经常需要对照实体棋盘来理解,但阅读这本时,大部分内容通过书上的图示就能直观掌握,这大大加快了我的学习进度。这不光是排版上的进步,更是一种对棋类知识传播方式的创新和优化。
评分从实战转化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立竿见影的。我将书中的一些“必修”杀招和特定局面的破解思路应用到了近期的几盘网络对弈中,立刻感受到了效果上的提升。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攻防思维模型,不再是靠感觉和碰运气去寻找胜机,而是有章可循地去构建和实施战术组合。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何时放弃进攻,转入防守反击”的判断点也有独到的论述,这显示了作者对整体局势宏观把握的深刻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高水平的象棋对抗,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计算力”竞赛,而是“战术预判”与“体系构建”的综合体现。对于任何渴望从“会下棋”跃升到“精通战术”层级的爱好者而言,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投入时间精力的长期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