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定价:35.0元
作者:王颖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39972428
字数:3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条了解世界文化常识的捷径
绚丽多彩的世界文化是不同文化相互接触,磋撞,交流,融合而产生的智慧的火花。《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帮助您了解世界文化的一条捷径。
★一本浓缩世界文化精华的储备书
世界那么大,文化容量那么大,我们只能通过短小的篇幅和精简的话言,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世界文化的画卷,让读者充分领略世界文化的迷人魅力。
★一本可以提升自身素质的文化读本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和常识往往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可以提升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了解和掌握世界文化常识,有利于我们完善个人素质,从“没文化”变得“有文化”。
★一本轻松有趣、方便休闲的理想读物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多个读者*感兴趣的世界文化,既是一本精华版的、方便的世界文化科辞典,又可以成为休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快餐,是方便快捷地掌握世界文化常识、扩大文化视野的理想读本。
★ 一个为你提供与人聊天话题的知识库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让你不知不觉成为有智慧、会聊天的人。有了这么多的知识储备,你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话题,聊天冷场了。
推荐阅读:
“每天读一点”系列之 href='#'>《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href='#'>《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href='#'>《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href='#'>《每天读一点世界艺术史》 href='#'>《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 href='#'>《每天读一点文化常识》 href='#'>《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href='#'>《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href='#'>《每天读一点中国史》《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一部世界文化科全书,从人类历史、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风俗传说、名胜古迹七个方面讲解世界文化常识,展示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读者提供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大家尽情畅游在辽阔深邃的世界文化知识的海洋中。
目录
作者介绍
王颖,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理事,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编委会常务理事、名誉副总编辑。研究文学与文化交流,已出版专著《乾隆文治与纪晓岚志怪创作》《文学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冲突》《世界绘画文化》《菊与刀》等。
文摘
第六章风俗传说
西方为什么忌讳“13”
“13”在西方国家看来是个的数字,在有信仰的国家中更是如此。至于为何会如此的忌讳“13”呢?实际上是源于两个传说。
其一,传说在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晚餐。参加晚餐的3个人是耶稣的弟子犹大。就是这个犹大出卖了耶稣,让耶稣受尽折磨。参加后晚餐的是13个人,给耶稣带来灾难的是3个人,晚餐的日期也恰逢是13日,“13”给耶稣带来了没顶的灾难和不幸。从此,“13”便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
其二,在古希腊神话中,在哈弗拉宴会上,本来只邀请了12位天神。可在宴会当中,不速之客——烦恼与吵闹之神洛基忽然闯了进来。作为不请自来的3位来客,他大闹了一番,并招致天神分宠爱的柏尔特丢了性命。
真是因为以上两个影响深远的传说,西方人才方计避免和“13”接触。在大部分西欧国家,人们很难找到13号楼和13号的门牌。通常他们用“12A”取代了13号。在英国的剧场,也不可能找到13排和13座。法国人更聪明,他们把剧场的12排和14排之间设计行通道。此外,人们也忌讳13日出游,忌讳吃饭时点13道菜,13人共餐更是难以让人接受的了。
西方人为什么在坟墓上竖立十字架
很多民族在埋葬死者时会在坟墓上竖立纪念物或者其他标记,这反映出每个民族不同的社会心理及宗教信仰。而西方信仰基督的国家却喜欢在坟墓上竖立十字架。
十字架原先是古代罗马帝国用来处死无罗马公的人的残具,由两根木料相交而成,形状酷似“十”字。根据基督教的传说,由于人类的始祖所犯的罪使整个人类都有与生俱来的原罪,基督为了替世人赎罪选择被钉死在十字架之上。基督教徒因此十分尊崇十字架,他们制作各种十字架模型,将它们放置在各个角落以作为信仰基督教的标志。基督教教义认为,世人虽都有罪,应入受处罚,但只要信奉耶稣便可以得到救赎,并且得救者死后,其灵魂便可以上“天堂”同上帝共享永生。所以基督教徒临死前都要由神父或者牧师举行隆重的忏悔仪式,亲吻或者抚摸十字架,才会放心地死去。
西方人在坟墓上竖十字架带有明显的宗教意图,以此来表明死者的信仰,同时也含着对死者灵魂早日升入天堂的美好祝愿。
仲夏节是为了纪念谁
仲夏节是北欧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每年6月24日前后。仲夏节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左右。初可能是为了纪念夏至日而设的。也有很多人认为它是为了纪念基督教的施洗者约翰而设的,因为约翰的生日是6月24日,所以仲夏节就设在了这个日子。
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位名叫色列斯的女神。她把许多种子撒向了人间,赐给了大地富饶的物产:树木、花卉、谷物。
人们为了感谢女神色列斯,虔诚地祭祀她,同时祈求她年年都给人们带来丰收,把祭祀女神色列斯的日子定为仲夏节。现如今的人们早已不再信仰封建迷信,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已成为一种民间习俗。
另一个传说认为它本来应该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是为了纪念《》中的施洗者约翰。传说中约翰是一个先知先觉者,在耶稣传教前,他就在巴勒斯坦一带劝人向善,不偷不盗,不说大话,不贪恋美色,有错就改。约翰为人慈爱,是基督教的先行者,他慧眼识耶稣,向耶稣传授心中的虔诚与信仰,后来因为对犹太王的不满而惹上杀身之祸。随着基督教在北欧的影响越来越大,北欧人开始了纪念约翰的活动。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仲夏节也渐渐失去了宗教色彩,成为民间庆祝光明和祈求丰收的盛会。
序言
终于等到这本《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到手了!作为一名深度“文化迷”,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且有趣地介绍世界各地文化魅力的书籍,而这本无疑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刚翻开第一页,就被它流畅的文笔和丰富的史料吸引住了。书中并没有枯燥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将那些遥远国度的习俗、信仰、艺术形式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关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章节,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解释符号本身,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宗教意义、社会功能,以及它如何影响了古埃及人的世界观。读完这部分,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古老的文明是如何孕育和传承的。书中对不同节日庆典的描写也同样精彩,从印度洒红节的绚烂色彩,到巴西狂欢节的热烈奔放,再到日本樱花祭的宁静雅致,每一个节日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文字的细节之处,如对当地食物的描绘,对传统服饰的介绍,都力求做到精准而富有感染力,让我身临其境,仿佛闻到了香料的气息,听到了鼓点的节奏。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让我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文化常识”这类书籍总有一种“干货不足,华而不实”的顾虑,但《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它将复杂的文化概念拆解成易于理解的篇章,并且每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满探索的乐趣。我最喜欢的几个章节是关于非洲部落的民俗和艺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描述为“原始”,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部落独特的社会结构、神话传说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例如,关于马赛人“跳舞”习俗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关于力量、尊严和社区连接的深刻含义。书中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现代化,并没有使用过于学术化的术语,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讲述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文化禁忌的提醒,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是理解一个民族深层价值观的关键。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发现了一座又一座令人惊叹的岛屿。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的多样性,也让我更加珍视人类文明的丰富遗产。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充满了好奇,而《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它并非那种浅显的“旅游指南”,而是真正深入到了不同文化的核心。我特别喜欢关于欧洲中世纪骑士精神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将其简单地定义为武力,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荣誉感、忠诚、以及对女性的尊重等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中起作用的。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文化细节,比如不同国家在社交场合中的肢体语言,以及不同民族在音乐、舞蹈中所表达的情感差异。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构成一个民族独特性的重要元素。我发现,作者在介绍一个文化时,总是会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形成的根源和演变的过程。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但又能彼此关联,形成一个宏大的文化图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多元。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购书清单中最亮眼的一笔!《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带我走进了那些我从未踏足却心向往之的土地。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理位置的介绍,更是关于灵魂深处的探索。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让我沉浸在不同文明的独特韵味之中。举例来说,关于伊斯兰文化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停留于表面的宗教仪式,而是深入探讨了伊斯兰艺术中的几何图案是如何体现其哲学思想的,以及阿拉伯人在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曾经做出的卓越贡献。这种由浅入深、层层剥开的叙述方式,让我对这些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论述,比如丝绸之路如何将东方的智慧传播到西方,又如何影响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意识到人类文明并非孤立发展,而是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趣味性的文化小知识,比如不同国家的手势含义、餐桌礼仪的细微差别等等,这些细节之处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避免了一些可能出现的文化误会。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拓宽视野、丰富心灵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像我一样渴望了解世界却又缺乏系统学习时间的人量身定做的!《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巧妙地将知识的获取与阅读的乐趣结合在一起。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博学的朋友,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走进不同文化的深邃世界。我最近在读关于美洲原住民文化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他们的神话和仪式,而是着重阐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口述历史来传承文化和价值观。这种对精神层面的深入挖掘,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文明在对待生命和宇宙时的独特哲学。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不同国家服饰演变的历史,从古代的长袍到现代的时装,每一个转变都折射出社会变迁和文化融合的轨迹,这一点我非常感兴趣。而且,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多元,有时是历史的宏观视角,有时又是微观的个体体验,这种切换让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新鲜感。这本书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一次翻动,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每一次都让我心生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