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中国文化史(套装上中下册)
定价:145.00元
作者:柳诒徵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6853194
字数:755000
页码:114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史文学,科学,自有其封域。古之学者治六艺,皆治史耳。故《汉志》有“六艺”,不专立书目。刘宋以史俪文、儒、玄三学,似张史学,而乙部益以滋大。顾儒学即史学,而玄又出于史,似四学之并立未谛。近世学校史隶文科,业此而隽其曹者称文学博士,名实诡矣。西国史籍之萌芽,多出文人,故以隶文科.与吾国邃古以来史为政宗异趣。近人欲属之科学,而人文与自然径庭,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产于史,子母不可偶,故吾尝妄谓今之大学宜独立史学院,使学者了然于史之封域文学、科学,且创为斯院者,宜莫吾国若。三二纪前,吾史之丰且函有亚洲各国史实,固俨有世界史之性。丽、鲜、越、倭所为国史,皆师吾法。夫以数年丰备之史为之干,益以近世各国新兴之学拓其封,则独立史学院之自吾倡,不患其异于他国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绪论
上编 上古文化史
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
中编 中古文化史
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
下编 近世文化史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古朴的封面透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打开第一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墨色印刷清晰,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之前一直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零散文章和专著,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这套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从目录上看,它覆盖的范围非常广阔,从新文化运动的觉醒,到五四精神的传承,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几乎涵盖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关键节点。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不同思潮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转型和民族精神重塑的探讨。我希望它能提供给我一个宏观的视野,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住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发展的逻辑和动力,理解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思想是如何孕育、传播并最终改变了中国的。
评分我是一位对社会学和历史学交叉领域情有独钟的爱好者,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是洞察其社会变迁的钥匙。这套《中国文化史》无疑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剖析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的复杂肌理。我注意到书中在论述时,并非孤立地谈论思想流派,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之中,考察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与政治、经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很多时候,脱离了历史土壤的思想,就如同无根之木,难以理解其真正的价值和生命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那些引领时代的文化巨匠们的思想遗产,探究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在文化思想演变中的作用,从而呈现一个更加多元和立体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图景。
评分作为一个对哲学和思想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发展脉络的著作。这套《中国文化史》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从初步翻阅来看,它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与冲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正是我一直想要深入理解的部分。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诸如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在中国落地生根并演变出独特形态的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关键的学术争论和思想流派进行深入的辨析,例如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以及新儒家思想的演进等,从中我希望能获得更清晰的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关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完整框架,并培养我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评分我对中国近代的文学艺术发展有着特别的关注,因为我一直认为,文学艺术是反映一个时代精神风貌最生动、最直接的载体。这套《中国文化史》的出现,给了我一个从更宏观的文化思想视角去审视文学艺术演变的契机。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近代以来,新的文学形式和艺术风格是如何在中国涌现的,这些创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基因和时代精神。我希望能够了解,在民族救亡和国家重塑的宏大背景下,文人的创作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是如何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新文化的追求。同时,我也对书中对不同艺术门类,例如新小说、新诗、话剧、电影等,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轨迹的论述感到非常好奇,希望从中能获得关于中国近现代审美观念和文化自觉的深刻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读者,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的转型和发展充满了疑问和思考。我希望这套《中国文化史》能够解答我的一些困惑,特别是关于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继承、创新与重塑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应对挑战,并从中汲取养分,产生新的生命力。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使命的分析,他们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近现代文化体系的。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曾经被视为“旧文化”的元素,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是如何被重新审视和发掘,并焕发出新的光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