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基础自测1200题 吃子篇
定价:28.00元
作者:黑棋非棋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222884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① 从零基础开始,在难度上无门槛,初学者上手快,可增强信心,随后逐步提升难度。非常适合初学者自我强化练习。② 使用图解式答案,尽量不用文字注解,儿童亦可轻松使用。
内容提要
本套书适合初学围棋的儿童及自学围棋的爱好者。包含吃子、死活、对杀三个部分。本套书*的特点是难度低、答案详细、图解丰富,基本上把正确答案和错误的答案都囊括在内,解答全面,便于零基础的儿童及自学爱好者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罗静,北京文博围棋培训学校,围棋教师,业余5段棋手。上学时自学围棋,2003年进入“北方围棋教师学校”深造,系统学习了围棋的教学法等知识,2005年起进行围棋的教育培训工作至今。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有力,黑白分明的棋盘图案让人立刻联想到围棋的深邃与博弈的魅力。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它那种务实的风格所吸引。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试图用花哨的讲解来掩盖内容单薄的棋谱集,这本似乎更专注于打磨核心技术。我特别喜欢它对“吃子”这个基础概念的梳理,感觉作者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不是简单地罗列死活题,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道题目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既有对基础概念的巩固,也有对一些常见陷阱的警示。对于我这种在入门阶段徘徊不前,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棋手来说,这种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吃子特训”了,期待能通过这1200道题的锤炼,彻底告别那些低级失误,真正迈入一个更高的台阶。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题目和解答区域划分明确,非常适合边做边回顾,整体感觉非常专业和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1200题的分量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绝对是一部可以伴随我度过漫长学习时光的“武功秘籍”。我花了点时间翻阅了前几章,发现它在难度递进上做得非常巧妙。起初的题目就像是热身运动,让你活动筋骨,熟悉基本手筋;但随着深入,那种步步紧逼的压迫感也随之而来,逼迫你必须调动所有计算力去寻找那个唯一的生路或杀招。我注意到作者在某些特定结构下,会设计一系列变着,让你不得不去考虑每一步棋的细微差别。这不仅仅是算清一步两步的问题,更是训练一种全局观和对棋形敏感度的过程。老实说,有些题目我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很简单,但真正下进去才发现自己计算得过于草率,浪费了大量时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把你从那种“我觉得能赢”的错觉中拉出来,让你回归到严谨的逻辑推理上。它不像那些只讲“妙手”的书,而是像一个严厉的教练,让你把基础内功练到炉火纯青。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棋手,我最大的瓶颈就是中盘转换和官子阶段的细腻度不足,而很多时候,这些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基础吃子能力的薄弱。拿到《围棋基础自测1200题》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覆盖面。从最基础的提、枷、征等基础技巧,到一些涉及到复杂形状的打吃、扑、禁入点等,几乎涵盖了一个棋手在实战中所有可能遇到的吃子场景。尤其让我赞赏的是,它似乎还专门开辟了一些章节来针对“做活”和“净杀”中的吃子陷阱进行强化训练。我记得有一次对局,明明局部优势巨大,却因为一个错误的打吃导致全盘皆落后。这本书就像是在提前给我打预防针,把所有那些我可能在实战中踩的坑都提前标示了出来。它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正确的应对方式内化成肌肉记忆,从而在实战中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最精确的判断。这种“题海战术”的应用,如果能坚持下来,效果必然是显著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的厚度适中,墨水很清晰,在灯光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长时间盯着棋盘看也不会太累。更重要的是,它在每一组题目结束后,通常都会附带一个简短的“要点总结”或者“常见错误分析”。这对我帮助太大了,因为很多时候光是做对题目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才是最优解。作者的这种解析方式非常精炼,没有冗余的废话,直击问题的核心。比如,在讲解一个复杂的“双活”局面时,他会立刻指出是哪一个关键的“眼位”或者“征着”决定了胜负。这种带着思考去练习的方式,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题集,更像是一个耐心的、可以随时翻阅的围棋技术手册。它迫使我放慢速度,去体会每一步棋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急于求成地追求速度。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围棋基础的读物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让人坚持下来的却凤毛麟角。这本《围棋基础自测1200题》的成功之处,或许就在于它营造了一种“挑战”的氛围,而不是“说教”的压力。每一部分的小测验形式,都让人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我尝试了先不看答案,自己模拟计算,标记出那些我最有把握的题目和最困惑的题目。对于那些反复失误的题型,我发现它们往往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形状上,比如“团块的提子”或者“跨断的应对”。这本书的好处就是能清晰地暴露你的知识盲区,让你知道自己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我计划采用分阶段攻克的方式,每天固定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并对错题进行归类整理,回头再反复刷那些错题集。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对于系统性提升棋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对其在实战中带来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提升抱有极高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