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修竹留风 |
| 作者 | 李心释 |
| 定价 | 30.00元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 ISBN | 9787536055261 |
| 出版日期 | 2009-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人所看到的花木毕竟是喜欢看到的花木,人所做的只是以花为镜,照见自己,却忘了花木本身,所以花木文化不是花木的文化,而是人的文化,人的世界里的花木不是自然状态下的花木,就像栽培的观赏花,人赋予她们太多人为的东西,她们不是指称自身,而是指称人的世界的某种意义,并且花之各品无不影射着人事,如牡丹有雪夫人、玉美人、状元红、醉杨妃等,兰有惠知客、黄八兄、观堂主、十三太保等,月季有姣容三变、朱衣一品、西施醉舞、飞燕新妆、岳阳三醉等。那么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花木具有了符号的性质。而这种符号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任意性不强,存在着联系的纽带,即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和审美眼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总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言 一 雪的姐妹——梅 二 幽者自幽——兰 三 竹里清风——竹 四 人淡如菊——菊 五 花与佛陀——荷花 六 盛世隐喻——牡丹 七 “人面”的传奇——桃花 八 夏天的心脏——石榴 九 魂回杏花村——杏花 十 爱恨秉烛中——海棠 十一 芭蕉声独多——芭蕉 十二 长春花——月季 十三 凌波仙子——水仙 十四 岁寒之精——松柏 十五 独占三秋——桂花 十六 昔我往矣——杨柳 十七 花鸟联盟——杜鹃 十八 一叶知秋——梧桐 十九 木中“双娇”——山茶和芙蓉 二十 青楼美人——玫瑰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古人爱花,也爱替花作主,给花许多传说,就像人对自己的祖先作出种种神奇的描绘,人世间的众多历史变故,也经常附会在花木身上。 这本书中的花木是在非常宽泛的符号意义上谈论的,并且明显地着上个人偏好的色彩。书中每篇文章基本上是以花木的植物学特征、符号化过程、文化意义、审美特征、人文精神、图像符号、民间影响等诸方面共同撑起一个框架。 |
| 文摘 | |
| 序言 | |
很多时候,一本好书能够成为我们心灵的慰藉。《修竹留风》对我而言,便是如此。在忙碌而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我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疲惫。而当我沉浸在这本书的文字中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港湾。那些细腻的情感描绘,那些对生命哲思的探讨,都如同清泉一般,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它让我得以暂时放下现实的烦恼,回归内心的平静。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偏爱那些文字带有“温度”的书籍。所谓“温度”,并非指情感上的炙热,而是一种细腻的、能够触及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在阅读《修竹留风》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笔触所打动。那些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场景氛围的渲染,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仿佛作者并非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娓娓道来一段往事,让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种“温度”让我觉得,我不是在阅读一本书,而是与一个懂我的人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拿到《修竹留风》的时候,我正处于一段略感迷茫的时期。生活像一潭平静却又暗流涌动的湖水,我渴望找到一些能够点亮内心,给予方向的力量。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与哲思,“修竹”象征着坚韧、正直与节操,“留风”则暗示着情感的延续、精神的传承。这两个词的组合,如同在风中摇曳的翠竹,既有动态的美感,又蕴含着静默的生命力。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意境融入到文字之中的,是否能在这字里行间找到一丝共鸣,或是新的启示。
评分对于阅读,我更偏爱那种能够引发思考的书籍。一个好的故事,不仅仅是提供娱乐,更应该能够触动我们的思想。《修竹留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并非简单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故事,引出了许多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选择的深刻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并将其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照。
评分刚拿到《修竹留风》这本书,就被它温润如玉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淡雅的墨绿色,仿佛能闻到雨后竹林的清香,又仿佛能听到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这种内敛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色彩,让我对书中所蕴含的故事充满了期待。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第一印象”的读者,而《修竹留风》无疑在这方面给我留下了极佳的感受。它不像那些封面花哨、色彩刺眼的图书那样浮于表面,而是散发出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想要捧在手里,细细品味。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能够拓展读者的视野,给予新的认知。《修竹留风》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作者精心构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看到了我从未想象过的生活方式,体验了不同于我日常的情感起伏。这种“他者视角”的体验,总是能让我对自身的生活有更深的思考,也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喜欢在阅读中寻找共鸣的读者。当我们被书中的某个角色、某个情节、或者某种情感所打动时,那是因为我们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是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渴望表达却又难以言喻的情感。《修竹留风》这本书,在很多地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能够理解书中人物的困境,也能够体会他们内心的挣扎。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一种非常美妙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一直相信,一本真正的好书,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且在不同的阅读阶段,都能带给我们新的感悟。《修竹留风》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便是如此。初读时,我可能被其精彩的情节所吸引;再读时,或许会关注其精妙的语言;而随着阅历的增长,当我再次翻开它时,也许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这种“常读常新”的特质,是我对一本优秀书籍的最高评价。
评分对于一本成功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其叙事能力。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够牵引读者的情绪,让他们沉浸其中,欲罢不能。《修竹留风》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巧妙地设置了情节的起伏,让故事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到激动人心处,我甚至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读到感人至深时,眼眶也会湿润。这种强大的叙事张力,让我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想一口气读完。
评分我对于书籍的包装和设计也非常在意,因为这往往能反映出作者或出版方的用心程度。而《修竹留风》的整体呈现,给我一种匠心独运的感觉。从封面到内页排版,都透露着一种精致与考究。这种对细节的追求,让我觉得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是充满了热爱与尊重的。一本用心制作的书,往往也意味着其内容同样值得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