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吴柏钦 9787

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吴柏钦 978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柏钦 著
图书标签:
  • 综合布线
  • 布线设计
  • 布线施工
  • 通信工程
  • 网络工程
  • 信息技术
  • 教材
  • 吴柏钦
  • 中国通信学会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13911
商品编码:2931711595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定价:42.00元

作者:吴柏钦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5313911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写法
2. 内容紧跟技术发展趋势
3. 可作为综合布线工作手册

内容提要


本书从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程实用出发,严格按照国家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标准,结合了综合布线安装与施工白皮书的内容,以及GB50846—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847—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较为全面地涉及构建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综合布线产品,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环境,安装双绞线系统,安装光缆系统,管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测试综合布线系统性能,验收综合布线系统等内容。并通过项目和任务分解,每项任务都有学习目标和任务导入。教材给予了较多的知识准备,可供实际教学灵活选择取舍,也可供学生课外自学参考。本书中每个项目都安排了项目教学的内容与步骤。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有较完整的概念,并能掌握通信网络工程施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或者通信布线系统维护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综合布线课程教材,以及电子信息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综合布线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 录

项目一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1
任务1.1 调查国内综合布线行业的现状 1
【学习目标】 1
一、任务导入 1
二、知识准备 2
三、任务分析 10
四、任务训练 11
任务1.2 绘制综合布线系统拓扑图 11
【学习目标】 11
一、任务导入 12
二、知识准备 12
三、任务分析 15
四、任务训练 16

项目二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 17
任务2.1 设计水平(配线)子系统 17
【学习目标】 17
一、任务导入 18
二、知识准备 18
三、任务分析 44
四、任务训练 47
任务2.2 设计垂直干线子系统 48
【学习目标】 48
一、任务导入 48
二、知识准备 49
三、任务分析 56
四、任务训练 58
任务2.3 设计建筑群子系统 59
【学习目标】 59
一、任务导入 59
二、知识准备 62
三、任务分析 67
四、任务训练 70
任务2.4 实践综合布线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70
【学习目标】 71
一、任务导入 71
二、知识准备 72
三、任务分析 72
四、任务训练 86
任务2.5 设计住宅综合布线系统 91
【学习目标】 91
一、任务导入 91
二、知识准备 92
三、任务分析 98
四、任务训练 100
任务2.6 设计无源光网络ODN系统解决方案 101
【学习目标】 101
一、任务导入 102
二、知识准备 103
三、任务分析 111
四、任务训练 117

项目三 综合布线铜缆施工 120
任务3.1 安装综合布线标准机柜 120
【学习目标】 120
一、任务导入 121
二、知识准备 122
三、任务分析 133
四、任务训练 134
任务3.2 安装综合布线金属桥架、PVC管槽 135
【学习目标】 135
一、任务导入 135
二、知识准备 136
三、任务分析 145
四、任务训练 146
任务3.3 敷设综合布线电缆 147
【学习目标】 147
一、任务导入 147
二、知识准备 148
三、任务分析 161
四、任务训练 162
任务3.4 连接语音水平子系统硬件 163
【学习目标】 163
一、任务导入 164
二、知识准备 164
三、任务分析 172
四、任务训练 173
任务3.5 连接数据水平子系统硬件 173
【学习目标】 173
一、任务导入 173
二、知识准备 174
三、任务分析 182
四、任务训练 182
任务3.6 端接常用铜质信号电缆 187
【学习目标】 187
一、任务导入 187
二、知识准备 188
三、任务分析 207
四、任务训练 207

项目四 综合布线光缆施工 209
任务4.1 敷设光缆 209
【学习目标】 209
一、任务导入 210
二、知识准备 211
三、任务分析 225
四、任务训练 226
任务4.2 接续光缆 227
【学习目标】 227
一、任务导入 228
二、知识准备 230
三、任务分析 248
四、任务训练 248
【任务训练】 248
任务4.3 端接光缆 249
【学习目标】 249
一、任务导入 249
二、知识准备 251
三、任务分析 260
四、任务训练 262

项目五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264
任务5.1 测试综合布线电缆链路 264
【学习目标】 264
一、任务导入 264
二、知识准备 266
三、任务训练 282
任务5.2 测试光缆链路 283
【学习目标】 283
一、任务导入 284
二、知识准备 286
三、任务分析 292
四、任务训练 293
任务5.3 验收综合布线工程 293
【学习目标】 293
一、任务导入 294
二、知识准备 295
三、任务分析 305
四、任务训练 305

项目六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及招投标 306
任务6 制作投标文件 306
【学习目标】 306
一、任务导入 306
二、知识准备 307
三、任务分析 322
四、任务训练 323

参考文献 325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与应用》 (本书不包含《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吴柏钦 9787》中的任何内容) 前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的功能日益丰富,对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的要求也愈加迫切。从传统的安全防范到如今的楼宇自动化、物联网应用,弱电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已成为衡量现代建筑品质的重要标志。本书旨在深入剖析现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核心构成、设计理念、集成技术与实际应用,为相关从业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对智能建筑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指南。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现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的系统构成解析,到复杂的系统集成策略,再到前沿的应用技术探讨。我们力求通过严谨的理论阐述、详实的案例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弱电系统知识体系。 第一章:现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本章将首先界定“弱电系统”的概念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分析弱电系统与强电系统的区别与联系,并重点阐述弱电系统在提升建筑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及管理效率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对构成现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主要子系统进行宏观梳理,包括但不限于: 通信与网络系统: 阐述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的部署,数据传输协议,IP网络基础,以及为满足各类应用需求而设计的网络拓扑。 安防监控系统: 深入探讨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控制、电子巡更等系统的技术原理、组成部分及联动应用。 楼宇自动化与控制系统(BAS): 剖析暖通空调(HVAC)、照明控制、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子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逻辑与实现方式。 信息化系统: 涵盖会议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无线覆盖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旨在提升建筑的综合服务能力。 专业应用系统: 介绍如智能家居、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商业运营信息化等特定场景下的弱电系统需求与解决方案。 我们将强调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与集成化趋势,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第二章:通信与网络系统设计与优化 可靠、高速的通信与网络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网络”。本章将聚焦于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部署与优化: 网络架构与拓扑: 详细介绍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等经典拓扑结构在智能建筑中的适用性,以及现代混合式、分层式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划分。 有线网络技术: 深入讲解以太网标准,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的选择与敷设要求,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在供电与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无线网络技术: 探讨Wi-Fi标准的演进(Wi-Fi 4, 5, 6, 6E, 7),AP(Access Point)的部署策略,无线覆盖的规划与优化,以及5G、NB-IoT等新兴无线技术的融合应用。 IP地址与路由协议: 讲解IPv4与IPv6基础,子网划分,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以及实现网络互联互通的关键路由协议。 网络安全基础: 介绍防火墙、VPN、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等基础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重要概念。 网络性能优化: 探讨带宽管理、流量整形、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监控工具和故障排除手段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第三章:安防监控系统集成策略 保障建筑安全是弱电系统的首要任务之一。本章将深入探讨安防监控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CCTV): 摄像机技术: 解析模拟与数字摄像机的差异,高清(HD)、超高清(UHD)标准,以及星光级、红外、PTZ(Pan-Tilt-Zoom)等功能性摄像机。 存储与管理: 介绍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VMS(Video Management System)的核心功能,以及云存储、边缘存储的优势。 智能分析: 探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如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越界检测、区域入侵检测、徘徊检测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提升监控效率和预警能力。 入侵报警系统: 探测器类型: 详细介绍红外被动(PIR)、微波、红外对射、玻璃破碎、振动等各类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安装要点与应用场景。 报警主机与联动: 讲解报警主机的配置与功能,以及如何与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实现联动报警,减少误报,提高响应速度。 门禁控制系统: 识别技术: 介绍刷卡、密码、指纹、人脸、虹膜等多种身份识别技术,以及二维码、NFC等移动身份识别方式。 控制器与执行器: 讲解门禁控制器的工作流程,电控锁、电磁锁、电机锁等执行器的选型与安装。 权限管理与考勤: 阐述精细化的门禁权限管理,以及门禁系统与考勤系统的数据集成。 集成化安防平台: 探讨如何将上述各个子系统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集中控制、联动响应,从而构建更强大、更高效的综合安防体系。 第四章:楼宇自动化与控制系统(BAS)深度解析 BAS是实现建筑智能化、节能化的核心。本章将深入研究BAS的构成、设计与应用: 系统架构: 介绍BAS的典型分层结构,包括现场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应用层,以及各层之间的通信协议(如BACnet, Modbus, LonWorks)。 暖通空调(HVAC)控制: 温度、湿度、新风控制: 讲解各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温湿度控制算法。 区域控制与分区策略: 如何根据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独立温湿度控制,提高舒适度并节约能源。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末端设备(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的联动控制: 确保室内环境达到设定的舒适度要求。 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技术: 介绍感应照明(人体感应、光线感应)、定时控制、场景控制、调光调色等功能。 节能策略: 如何通过智能照明系统,根据自然光照强度、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 能源管理系统: 能耗监测与分析: 讲解如何通过智能电表、水表、燃气表等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建筑的能源消耗数据。 数据可视化与报表: 如何将复杂的能耗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生成各类报表,帮助用户分析能耗构成,发现节能潜力。 节能优化算法: 介绍基于数据的能源消耗优化策略,如峰谷用电调整、设备运行模式优化等。 环境监测系统: 涵盖CO2、VOC、PM2.5等空气质量监测,以及水质、噪声等环境参数的监测,保障室内环境健康。 BAS集成与应用: 探讨BAS与其他子系统的集成,如与安防系统联动(火灾时自动联动排烟),与信息发布系统联动(显示室内环境参数)等,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管理。 第五章:信息化系统集成与创新应用 信息化系统旨在提升建筑的服务能力和信息交互效率。本章将探讨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与前沿应用: 会议系统: 音视频设备: 介绍高清摄像机、多功能会议话筒、扬声器、显示屏、投影仪等设备。 会议管理: 探讨会议签到、表决、同声传译、会议录制、无线投屏等功能。 远程视频会议: 讲解如何实现跨地域的视频会议,提升协作效率。 信息发布系统(LED显示屏/液晶屏): 内容管理: 介绍信息发布系统的软件平台,如何远程发布、管理和更新显示内容。 应用场景: 探讨在公共场所、商业空间、办公区域的信息展示、广告宣传、通知公告等应用。 公共广播系统: 区域化播放: 讲解如何实现不同区域的独立或分组广播。 应急广播: 强调公共广播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信息播报和疏散引导作用。 智能家居集成: 协议标准: 介绍Zigbee, Z-Wave, Wi-Fi, Bluetooth Mesh等智能家居通信协议。 设备互联: 讲解智能灯光、窗帘、家电、影音娱乐系统等的互联互通。 场景模式: 介绍预设的“回家模式”、“离家模式”、“观影模式”等,提升生活品质。 物联网(IoT)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传感器网络: 阐述各类传感器如何收集环境、状态、行为等数据。 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 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用户需求,优化建筑运营,实现预测性维护。 智慧停车、智慧物业、智慧能源管理: 介绍IoT驱动下的新型建筑服务模式。 第六章: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挑战 跨系统集成是实现智能建筑真正价值的关键,也伴随着诸多挑战。本章将深入探讨: 通信协议的兼容性: 不同厂商、不同系统的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如何实现异构协议之间的互通是关键。 数据标准化与共享: 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实现各系统间数据的有效共享和互联互通。 网络带宽与延迟: 大量数据传输对网络带宽和延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精细的网络规划和优化。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集成度越高,单一环节的故障越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冗余机制。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系统集成度的提高,潜在的安全威胁也随之增加,需要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策略。 标准化与开放性: 开放的标准和接口有助于降低集成难度,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建筑技术日新月异,本章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L)的深度融合: AI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性维护、用户行为分析、能源优化、个性化服务等领域。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的应用: 将计算能力部署在更靠近数据源的设备端,提升响应速度,降低网络负荷。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 构建建筑的虚拟数字模型,实现实时监控、模拟仿真、优化决策。 5G/6G与物联网的协同发展: 更高速、低延迟的网络将为更多创新的智能建筑应用提供支撑。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技术在提升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打造更舒适、健康、便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结语 现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工程,其核心在于如何将各种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为建筑赋予“生命”和“智慧”。本书的编写旨在抛砖引玉,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创新思维,推动智能建筑行业的持续进步。 (本书仅包含上述内容,不包含《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吴柏钦 9787》中的任何其他信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挺喜欢的,那种蓝色和银色的搭配,显得既专业又沉静,很符合技术类书籍的气质。封面的字体也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效果。拿在手里,纸张的厚度也恰到好处,不是那种薄薄的容易破损的纸,翻阅起来手感很不错,也不会有廉价书那种刺鼻的油墨味。我特别喜欢摸那种厚实、有分量的书,感觉里面的内容也更扎实。这本书整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品质感”,从外包装到触感,都透露出一种认真打磨的态度。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一个新项目,涉及到一个大型综合布线系统,所以一直在寻找相关的资料。市面上这类书籍不少,但我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案例分析不够深入。我希望找到一本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的书,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比如线缆的选择、端口的布局、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我都希望能有更清晰的指导。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一些理论性的书籍,有时候会感到有点头疼。特别是当内容过于枯燥,充斥着各种抽象的概念和公式的时候。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来讲解知识的书籍。如果书中有大量的图示、表格和流程图,那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福音,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原理。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一些关键的设计原则,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

评分

在选择技术类书籍时,我非常看重作者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如果作者本身就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并且拥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那么这本书的内容往往会更加权威和实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由一位真正懂行的人来写,能够分享一些他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而不是仅仅堆砌一些公开的资料。

评分

我对本书的章节安排和内容结构也有一些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涵盖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的完整流程,比如从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质量控制,再到后期的验收和维护。如果书中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布线系统(例如数据中心、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等)提供详细的设计和施工指南,那就更棒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