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程图解电子元器件检测技能
定价:45.00元
作者:韩雪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211962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电子元器件检测的岗位需求出发,结合读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将元器件的识别与性能特点,主要参数的检测经验、技巧及知识技能划分成9个项目模块展开教学。内容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技能,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技能,变压器的识别与检测技能,以及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技能。为突出本书特色,采用了图文讲解、图例演示、图注提示、资料链接、要点说明等多种解读方式,对照每个技能实训速递包练习、元器件的识别方法、检测流程、技巧与应用,大大提升了图书的可看性、可读性、实用性。书中所用的知识技能及主要参数均来源于实际检测现场,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实、准确、可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方式,真的让人耳目一新。我之前读过一些技术类的书籍,很多都过于枯燥,文字堆砌,看了没多久就容易犯困。而这本《图解电子元器件检测技能》则完全不同。它采用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每一页的版面都很清晰,重点突出。当你翻开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张大尺寸的、高质量的元器件实物图,然后是围绕着这张图的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告诉你这个元器件的名称、主要功能,以及它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故障表现。接着,就是详细的检测步骤,每一步都配有对应的示意图,告诉你万用表应该如何连接,以及在不同的测量模式下,读数应该在什么范围内。最妙的是,它还在旁边用小图标或者醒目的颜色,标注出“注意事项”、“易错点”或者“故障排除建议”。这种设计,让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对话,他一边给你展示工具,一边告诉你怎么用,并且时刻提醒你可能遇到的坑。而且,它的内容覆盖面也很广,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感,到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再到一些更复杂的IC芯片,几乎涵盖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绝大多数电子元器件。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电子元器件百科全书”加上“故障排除指南”。
评分这本《图解电子元器件检测技能》真是太实用!作为一名电子爱好者,我一直苦于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判断一个电子元器件是否损坏,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小的芯片和集成电路。以前遇到问题,要么只能凭感觉猜测,要么就只能把整个模块都换掉,成本太高不说,还容易误判。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采用了全程图解的方式,这一点我特别喜欢。文字描述再详细,也不如一幅清晰的图来得直观。书里详细展示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图,还配有关键检测点的特写,让你一眼就能明白要看哪里,怎么看。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看”,更深入地讲解了“为什么这么看”。比如,对于某个电阻,为什么测量它的阻值很重要,不同阻值范围代表了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电阻会失效。对于电容,它会解释电容容量、漏电流、ESR(等效串联电阻)这些参数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万用表或者专用的电容表来测量。这些知识点,以前我都是零散地从网上搜集,信息杂乱不说,还容易出错,现在都能在这本书里系统地学到。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手把手地教你辨别元件的好坏,让你在实际操作中少走弯路。我特别欣赏它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做法,读完书,再结合手头的元件,立刻就能上手练习,这种学习体验真的非常棒。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它非常“接地气”。市面上有很多电子技术的书籍,可能更偏重于理论的深度,或者介绍一些非常高深的电路设计,对于像我这样主要目的是维修和DIY的爱好者来说,可能有些“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而这本《图解电子元器件检测技能》则完全不同,它的一切都紧密围绕着“检测”这个核心。它没有大篇幅地去讲解复杂的电路原理,而是直奔主题,告诉你如何判断一个元器件是好是坏,怎么快速定位故障。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看似简单的元器件,比如电阻和电容时,也做得非常细致。比如,书中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电阻(碳膜、金属膜、贴片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检测方法差异。对于电容,它会详细说明如何判断电解电容的正负极,如何测量其容量、耐压,以及出现鼓包、漏液等物理损坏的特征。这些细节,对于日常的电路维修来说至关重要,往往一个小小的电容失效,就可能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会让你觉得学习过程很枯燥,因为每一页都是在教你实实在在的“本事”,学完就能用,用完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成就感,对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并没有把所有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都讲得“千篇一律”。它非常智能地根据不同元器件的特性,采用了最适合的检测手段和讲解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二极管,它会重点强调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测量正反向压降,并给出不同类型二极管(肖特基、快恢复、稳压管等)的典型数值范围。而对于一些需要更精细判断的芯片,比如一些逻辑门电路或者运放IC,它则会引导读者关注其关键引脚的电压状态,或者如何在简单的测试电路上观察其输出信号。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提示”,比如如何利用电路板上的标识来快速找到某个元器件的型号,或者在测量时如何避免被相邻元器件干扰。我曾经在维修一台老式收音机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元件,怎么测都觉得有点奇怪,后来翻到这本书里关于某种特定晶体管的检测章节,才发现原来是测试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导致误判。通过书中详细的图示和步骤,我最终成功地找到了问题所在。这种“针对性”的讲解,让我在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子故障时,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大大提高了我的维修效率和成功率。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讲解一些比较复杂的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时,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像场效应管(FET)和双极性晶体管(BJT)这类半导体器件,它们的内部结构复杂,检测起来也相对棘手。过去,我只能记住一些大致的判断方法,比如二极管导通压降的测量,但是对于很多细微的异常情况,就无能为力了。这本书通过大量清晰的电路图和元器件实物图,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型号的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引脚定义,以及如何利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档、电阻档甚至电容档来判断其内部PN结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漏电、短路等问题。它还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器件的类型(NPN/PNP, N-channel/P-channel)来设计检测流程,以及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一定要在断电状态下进行,以及如何避免静电损坏。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高级的检测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其在简单电路中的工作状态来辅助判断。虽然我目前还没有达到能独立使用示波器等专业设备进行精细检测的水平,但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这些器件的检测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深入学习充满了信心。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知识的介绍,而是真正地剖析了检测的原理和方法,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