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新词词典(2005-2010)
定价:28.00元
作者:王均熙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86008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收录2006年至2010年7月产生的新词新义,少数条目产生于2005年,考虑到语文工具书的实用性,本书也酌情予以收列。所收词目后附书证,以满足读者查阅的需要,也便于其他辞书在修订时考虑补收。本书共收条目约2000条。
目录
凡例
正文
拼音索引
后记
作者介绍
王均熙,1947年10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多年来从事辞书编募工作及现代汉语,方言等语言研究,曾参与中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撰稿与编辑工作。主要专著有《汉语新词词典》《简明汉语新词词典》《新世纪汉语新词词典》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入手这本书,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小困惑。最近接手的一个项目,涉及很多与新兴科技和互联网文化相关的材料,里面时不时冒出一些我不太熟悉的缩写或者网络流行语,翻阅一般的综合性词典,往往扑了个空,那些词条压根找不到,或者解释得过于简略,根本无法把握其在专业语境下的确切含义。这部词典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不像有些词典那样把所有词汇堆在一起,而是似乎按照词语的生成领域做了一定的隐性划分,这样我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查找。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某些金融或商业领域的“行话”的解释,它们不仅给出了标准的定义,还贴心地标注了这些词汇在不同群体中的细微差别,比如,某个词在早期语境中是褒义,但在后来的演变中逐渐带有了贬损意味。这种层层递进的解析,对于需要精准把握文本含义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它让“理解”不再是停留在字面,而是深入到了社会认知的层面。
评分我是一个老派的阅读爱好者,习惯了纸质书那种触感和翻阅的仪式感,对于电子设备上的搜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种在书架上、在章节间游走的探索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字体选择和行距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疲劳。更让我欣赏的是,它收录新词的尺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新词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昙花一现的“梗”很快就会被新的热点取代。但这部词典显然不是为了追赶每一个短暂的热搜而编纂的,它似乎更关注那些具有一定生命力、已经开始在特定圈层内稳定流通,并可能对未来汉语产生影响的词汇。这种“筛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术判断。读完一个章节后,我常常会感慨,原来我们日常使用的这些词语,背后承载了那么多时代背景和文化交流的痕迹。它让我对“语言的演进”这件事,有了一种更宏大和动态的认知,不再觉得语言是僵死的规范,而是活生生的有机体。
评分翻阅这部词典的过程,简直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光的旅行。那些在2005年前后风靡一时,但现在可能已经“退休”的词汇,被它系统地归档保存了下来,旁边紧挨着的是近年来才冒出来的、充满未来感的表达。这种时间跨度的并置,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效果。你会清晰地看到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是如何通过语言碎片来构建的。比如,某些网络社区特有的黑话,在书里被赋予了正式的解释,让我这个“圈外人”也能瞬间领悟到其中的幽默或讽刺意味。当然,对于那些过于依赖即时通讯工具的年轻一代来说,这些词汇可能需要一个“翻译器”来解锁。但正是这种“翻译”功能,体现了词典的价值所在——它充当了不同语言社群、不同时间维度之间的桥梁。它不仅仅在记录语言,更是在记录社会变迁留下的清晰的语言脚印,这种历史感,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产品都难以替代的。
评分我特别喜欢那种被收录的词条下,除了核心定义外,还附带的那些“旁证”信息。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格式,而是用一种相对亲切的方式,简要说明了这个词语的来源,比如是受了哪个外来文化的影响,或是哪个特定的社会事件催化了它的诞生。这使得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有趣,仿佛在玩一场“词源侦探游戏”。比如,某个表达可能源自一部外国影视剧的经典台词,经过本土化后迅速泛化。这种跨文化的互动痕迹被清晰地勾勒出来,让我意识到,当代汉语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强大的吸收和再创造能力。对于母语者而言,这是一种自信的确认;对于学习者而言,这则是一张理解当代中国社会脉动的地图。总而言之,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束之高阁的参考书,而更像是需要随时翻阅、时常对照的“生活伙伴”,帮助我们在飞速迭代的时代中,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评分这本厚厚的工具书摆在桌面上,光是看封面就觉得分量十足,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一个知识沉淀的氛围里。我特地挑了个周末,泡了壶浓茶,打算好好翻阅一下近些年语言的变迁脉络。坦白说,刚开始接触这种专门性的词典时,总会有点望而生畏,毕竟“新词”的范畴太过宽泛,如何取舍、如何界定,是个大工程。然而,一旦真正沉下心来,你会发现编者在梳理这些在日常交流、网络热潮中冉冉升起的新生词汇时,所下的功夫是多么精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A是什么意思”,而是深入到词语诞生的社会语境、传播路径,甚至能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时代情绪。比如,那些在特定事件后迅速流行起来的表达,书中往往会附带上简短却精准的背景介绍,让你瞬间明白这个词汇为何能够破圈。这种对“语境”的重视,使得这部词典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社会文化观察志。对于一个对外语学习者,或者仅仅是对母语发展保持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去窥视我们语言鲜活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