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
作 者: [英]洛克 著作 郎悦洁 编者 郎悦洁 译者 [译者]郎悦洁 定 价: 38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3-01 页 数: 259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43080522 ●上篇 孩子的家庭教育 ●XX部分 ●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生活习惯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孩子应当养成运动的习惯 ●关于穿衣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 ●孩子不可忽视的饮食习惯 ●第二部分 ●关于孩子的睡眠问题 ●保证孩子的正常排便 ●当孩子生病时该如何对待 ●健康问题小总结 ●关于孩子的精神健康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管教孩子的一般原则 ●第三部分 ●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 ●关于奖惩应当持有的正确观点 ●给孩子树立尊重和耻辱的观念 ●怎样合理地给孩子定规则 ●......内容简介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
《教育漫话》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很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洛克
洛克,英国哲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著有《人类理解论》、《政府论》、《论宽容》等著作,同时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启蒙时代拥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其著作也大大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
这本厚厚的书,我读得很慢,不是因为内容晦涩,而是因为每读一小节,我都忍不住要停下来,在脑海中进行一场漫长的自我审视和对照。作者在论及教育理念的演变时,展现出了极强的历史纵深感,他将现代教育的诸多困境,置于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使得那些看似突发的问题,都有了可溯源的脉络。他并没有简单地赞美过去或贬低现在,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点。尤其是在探讨“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塑造”时,文字流淌出一种近乎诗意的温度。他谈到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培养真正的同理心,这些都是当前应试教育体系中经常被忽视的“软实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各种教育学流派观点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兼收并蓄的胸襟,他从不固守一家之言,而是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对话平台,让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这本书读完后,它留给读者的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更开阔、更具批判性的视野,它让你学会用多维度的透镜去看待教育的复杂性,从而能够更从容、更智慧地应对日常的教育挑战。
评分说实话,我对于同类型的教育类书籍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总觉得它们要么是故作高深,要么是肤浅说教,很少有能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然而,这本《教育漫话》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去中心化”叙事,作者仿佛退居二线,把聚光灯完全打在了那些活生生的教育场景和被教育者身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非正式教育”的章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环境、社区氛围乃至媒体信息对孩子心智发展的潜移默化影响,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到极其真实和震撼。它提醒了我,教育战场远不止于课堂,我们成年人自身的言行举止,才是对下一代影响最深远的教科书。书中对于“个性化发展”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它没有鼓吹绝对的自由,而是强调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既有秩序又充满包容性的成长环境。这种平衡的艺术,是极其难把握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句精辟的总结,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一道闪电击中,先前模糊不清的认知瞬间变得清晰透彻。这本书的力量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激发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是太巧妙了,它不是那种线性的、平铺直叙的论述,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知识网,各个章节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思想共振。我最喜欢它处理“跨学科融合”问题的方式。在很多教育读物中,跨学科往往被说成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听起来遥不可及,但这本书却通过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展示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现真正的知识串联。比如,当谈到历史教学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年代和事件的罗列上,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当时的艺术风格、科技发明乃至社会思潮,让历史活了起来。读到那里,我甚至想立刻拿起笔,重新规划自己的阅读清单,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连接起来。作者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严谨,但又绝不傲慢,他总是以一种探讨者的姿态出现,引导读者一同探索真理的边界。尤其是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时,他引用了大量的经典哲学思辨片段,但解释得极其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迅速把握其精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方法论框架,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持续获得知识增量和思维拓展的双重享受。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封面的设计深深吸引了,那种朴素中带着一丝文雅的气质,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沉静的、充满智慧的文字。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汇编,毕竟“教育”和“素质”这两个词汇常常让人感到有些沉重。然而,翻开第一页,那种感觉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灵动,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摇椅上,慢悠悠地跟你拉家常,聊起教育的那些“门道”。他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将复杂的教育理念,拆解成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日常的小故事。比如,他讲到一个孩子在泥地里玩耍的场景,从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提炼出了关于“动手能力”和“自然探索精神”的深刻见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现代教育弊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犀利的笔触,他批评过度应试化的倾向,但绝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充满了建设性的思考,引导读者去反思我们到底在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下一代。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深度按摩,那些关于如何看待学习、如何理解成长的困惑,都得到了温柔的抚慰和清晰的指引。它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不再只盯着分数和名次,而是更注重孩子内心世界的丰盈与完整。这对于身处竞争压力之下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和定心丸。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这类理论著作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和我的实际操作相去甚远。但《教育漫话》这本书,不知怎的,有着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将宏大的理论落地到最微小的生活细节之中。作者的文风极其擅长运用比喻和类比,让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具象化、可触摸。比如,他用“园丁与土壤”的关系来阐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个比喻简洁有力,却蕴含了关于“滋养”与“环境塑造”的全部精髓。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终身学习”这一概念的重新诠释,他强调学习不应该被看作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种与生命同步的心态。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论述,对我触动最大。它强调的不是灌输知识的广度,而是探索精神的深度。阅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像是一个迷失在森林里的人,终于找到了一个清晰的指南针,它指引的方向并非通往某个特定的终点,而是通往一条更具自我觉察和持续成长的道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严肃的教育思考,转化成了一种可以伴随人一生的生活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