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不可思议的行为怪诞心理学
神奇的体验:预见未来
“2012”预言为何有人相信
人类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吗
度日如年和白驹过隙
为什么会有巧合
为何波利菲尔大桥会成为埋骨之地.
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笔仙”的真正玄机
令人不寒而栗的“鬼压床”
恋童癖产生的原因
如何看待洁癖行为
对未达成的心愿会“耿耿于怀”
第二章 消费怪诞心理学
第三章 职场怪诞心理学
第四章 生活怪诞心理学
第五章 情场怪诞心理学
第六章 家庭怪诞心理学
第七章 饮食怪诞心理学
神奇的体验:预见未来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所,却有一种似曾熟悉的感觉;或者,我们正做着某件事情,忽然一个微小的动作、表情或物件使我们愕然,似乎也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好像我们预见到了此刻发生的事情。这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让人总觉得自己有些与众不同。但是和朋友聊起这种感觉时,朋友却不以为然。
同样的事情也在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身上发生过,在一次打猎中,他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令他感到诧异的是,他立刻产生了错觉,似
乎自己的前世也在一次打猎中从马背上摔下来。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有这种“预见未来”的感觉?
据科学研究发现,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似曾相识的错觉,其实是人体大脑中的“海马回”在作怪。
海马回是位于脑颞叶内的某个部位的名称,大脑有两个海马回,分别位于左右脑半球。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它的名字来源于这个部位的弯曲形状貌似海马。海马回位于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中枢,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长期记忆。其实,记忆是被强大的化学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脑细胞群。唤起某种记忆相当于找到特定脑细胞群并激活它。海马回可帮助我们根据现在的经历,在记忆中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回忆。找到后,就将现在的印象认定为已经发生过的、
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是我们回忆以往经验的一般过程,但海马回并不总是像机器一样忠于职守,有时候它也会出差错。而当它将某一段记忆误记为“还没有发生过”的时候,错觉就产生了,我们的脑中闪过这一段回忆的画面,却认定它没有发生过(因为海马回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就像我们在过去预见到这一刻的发生,又像是前世的记忆突然在今生闪回。然而,这只不过是我们的身体跟
我们开的一个神奇的玩笑而已。
“2012”预言为何有人相信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在那,世界将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而滔天洪水也会淹没整个地球。而2012年12月,世界各地突现反常的气候变化,比如出现天坑、地震等。这一切似乎成了世界末日的先兆,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恐慌之中。原来非常“淡定”的人随着
“末日先兆”不断上演,也开始惴惴不安。甚至有报道,某地区疯狂屯粮,银行里的钱被取空,商店里的蜡烛被买断……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深信2012的预言
呢?
从心理学解释,人都有一种投射心理,也就是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也是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通俗来说,就是在人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一种概念,然后人就会戴上有色眼镜去解释或评价某些人、某些事物。正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了“2012是世界末日”的概念,所
以在观测判断遇到的灾难时,都会带上“末日”色彩。当有了观念上的联系,会自发地找“证据”,以使之吻合自己的主观臆测。
玛雅人不仅预言末日,也预言了末日先兆。比如
会发生战争,会有人失眠。于是当埃塞俄比亚发生战争时,人们认为它是先兆;当那几天,有很多人都处于失眠状态中,也认为是先兆。不过现在仔细想一想,石油国战乱是常有的事情,伊拉克和美国发生战争,如果不知道“玛雅人预言”,那几个国家打成一团几乎都不会受人关注。至于很多人失眠,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注入了“末日”既定概念。由此总想着末日发生的事,搞得自己忧心忡忡,所以终会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在如果事情多,压力大,也不能睡安稳觉,也会失眠……所以,当我们以“有色眼光”去看人或事情的时候,往往是错误的,有偏差的,也是不全面的。会把坏人看成好人,会把好人看成坏蛋。其实无论看人或看事情,我们都要用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多考虑事情客观
的因果联系。别让“某某人认为”、“谁谁谁预言”欺骗你而左右了你的思想。
人类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吗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机器人也越来越先进,使人类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使人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更高级的脑力劳动。人们在惊叹机器人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担心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从而葬送
自己?!其实很难。不妨我们从人类与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来讨论。
人类与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有两点:生命和思想(有感情,会思考)。
首先,生命。生命有八大特征:人类的生命有形状、有意识、有灵性、
有活力、有诞生、有新陈代谢、有死亡、有转化。生
命寄生于一定生物体中,是有形的,能够被人感知。比如花、鸟、鱼、虫,你能感受到它们,用肉眼看到它们。另外,人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身、意),进行感觉然后上升到思维,形成思想。人会憧憬未来生活,会奉献他人及社会。人还会进行劳动创造。人从母子宫中诞生后,在内部结构、细胞、系统运作中获得能量和排除垃圾,人体能够新陈代谢并经历生、
老、病、死几个阶段。
但是机器人就没有人类的生命特征,它们拥有的只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如果要替换损坏的零件则由人来完成。
另外,思想。人会思考,有思想,有感情。人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晚饭要吃什么,我这样做对不对、要是完不成作业会怎样?大脑中产生的问题会经过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对于雅安地震,除了自然原因,谁应该为逝去的生命负责……而且,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感受世间的情、友情和爱情。会和妈妈聊家长里短,会和好朋友逛街八卦,会和男朋友吵架斗嘴。这些都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就是和其他“同伴”合作,也要通过人的操作。
所以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可能性为零,因为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都得靠人来输入命令继而由它们来完成。除非人类“自寻死路”,不然人类怎能会毁
灭在自己创造并支配的机器人手中呢?
P4-8
本书共分为七章。而本书的特色就是用精美、生动的手绘图作更透彻的补充解析,使文字内容更通俗化、趣味化、形象化。该书记录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选编了时下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消费、职场、生活、情感、家庭、饮食等。其中不乏经典理论,又有时下热点。语言风格幽默、滑稽、时尚。
《图解怪诞心理学(全方位图解美绘版)》由唐译编著,用心观察生活的人,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谜团和思考。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充满玄妙,有迹可寻。在每件平常的或不平常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一些“大道理”。就让我们精心编写的《图解怪诞心理学》为大家解密吧!
作为一个对心理学有初步了解的读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拓展我视野的书籍。这本书的名字“正版 图解怪诞心理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理解的“怪诞”可能不只是表面的奇特,而是指那些颠覆常识、挑战直觉的心理现象。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那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角落。这本书如果能带领我走进这些“怪诞”的心理世界,分享一些令人惊叹的心理学研究成果,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并且能够用图解的方式清晰地呈现,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鼓励我以更开放和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的世界,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
评分终于收到这本书了,迫不及待地翻开,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色彩搭配大胆,而且“图解”二字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性的东西有些枯燥,这本书的“图解”形式应该会生动很多。我特别喜欢那些看起来有点“怪诞”的标题,比如“行为怪诞心理学”和“搞怪心里科学实验报告”,这正是我平时喜欢探索的方向。总觉得生活中很多行为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理机制,而这些“怪诞”的视角恰恰能带来全新的解读。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有趣的图示,让我了解到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心理现象。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但用一种更具趣味性和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理解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乐趣。“搞怪心里科学实验报告”这个说法,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充满创意和趣味的心理学实验。我一直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应该是生动有趣的科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各种“搞怪”的实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奇妙之处。比如,那些关于幻觉、错觉、记忆偏差,甚至是一些关于社会影响的实验,如果能够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呈现,那我一定会爱不释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原来心理学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并且如此引人入胜。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些实验报告,能够提升我的科学素养,学习如何去观察、分析和理解事物,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行为怪诞心理学”这个说法所吸引。在我看来,人类的行为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难以解释的矛盾和冲动,而“怪诞”这个词恰恰点出了这种行为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我一直对那些解释人类非理性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很感兴趣,比如禀赋效应、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怪诞”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并且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解释。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新颖的、具有启发性的实验设计,这些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出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中的心理规律。而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学会如何识别和理解他人行为中的“怪诞”之处,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揭秘不可思议的心理操作密码”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让我想立刻探究人类内心深处的奥秘。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决定,或者表现出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理性,而是受到一些潜意识的、难以察觉的因素影响。这本书如果能像一个侦探小说一样,层层剥开这些“心理操作密码”,那将是一次非常过瘾的阅读体验。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说服、决策、偏见、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并且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验来解释这些“密码”是如何运作的。尤其是那些“不可思议”的部分,我非常好奇它会如何解释,是基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还是社会心理学?我个人比较偏爱那些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的理论,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某些事物,为什么会产生某些冲动,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他人的心理操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