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
定价:22.00元
作者:赵坚勇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180816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在电流的驱动下产生的可逆变色来实现显示的技术。OLED有超轻、超薄、高亮度、大视角、低电压、低功耗、快响应、高清晰度、抗震、可弯曲、低成本、工艺简单、使用原材料少、发光效率高和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被认为是*有发展前途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由赵坚勇编著,讨论OLED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相关图书推荐:《漫步LED世界(显示屏安装调试与维修实例篇)》《**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外**三极管特性参数与互换速查手册》
内容提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由赵坚勇编著,是介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的通用基础教材。本书注重基本概念的阐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OLED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和应用。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OLED、PMOLED、AMOLED、OLEDoS、像素驱动电路、外围驱动电路、集成单片外围驱动电路以及TAB、cOG、cOF连接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结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本书还介绍了喷墨印刷、丝网印刷、光刻技术、微接触印刷和毛细微模塑等图案化成膜技术,玻璃基板封装、薄膜封装、真空封蜡封装、铟封接和类金刚石薄膜封装等封装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课程教材或高职和相同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OLED显示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 OLED显示简介 1.1 OLED的结构 1.1.1 三层器件结构 1.1.2 多层器件结构 1.2 OLED分类 1.2.1 按分子结构分类 1.2.2 按驱动方式分类 1.3 OLED的彩色化 1.3.1 独立发光材料法 1.3.2 彩色滤光薄膜法 1.3.3 色转换法 1.3.4 微共振腔调色法 1.4 OLED生产工艺 1.4.1 导电玻璃的处理 1.4.2 镀膜 1.4.3 阴极障壁技术 1.4.4 旋转涂覆 1.5 我国OLED的发展 思考题和习题第2章 PMOLED的动态驱动 2.1 基本原理 2.1.1 概述 2.1.2 预充电电压 2.1.3 灰度控制 2.2 动态驱动 2.2.1 灰度驱动电路 2.2.2 恒流电路 2.3 0LED显示驱动芯片 2.3.1 SOLOMON公司产品 2.3.2 CLARE公司产品 思考题和习题第3章 AMOLED 3.1 AMOLED将超过PMOLED而迅速发展 3.1.1 有源驱动与无源驱动的比较 3.1.2 PMOLED难以实现高分辨率大面积显示 3.2 AMOLED的两种技术 3.2.1 非晶硅TFT技术 3.2.2 低温多晶硅TFT技术 3.3 AMOLED的像素驱动电路 3.3.1 只起V/I变换的像素电路 3.3.2 具有补偿功能的像素电路 3.3.3 数字驱动电路 3:4.外围驱动电路 3.4.1 行驱动电路 3.4.2 列驱动电路 3.5 单片外围驱动电路 3.5.1 带GD的AMOLED矩阵 3.5.2 单片外围驱动电路S6E63D6简介 3.5.3 单片外围驱动电路LGDP4251简介 3.5.4 单片外围驱动电路Hx5116A简介 3.6 外围驱动电路与AMOLED基板的连接 3.6.1 TAB连接技术 3.6.2 COG连接技术 3.6.3 COF连接技术 思考题和习题第4章 硅基有机发光显示 4.1 微型显示器 4.1.1 硅基微型显示器 4.1.2 硅基微型显示器的发展 4.1.3 硅基有机发光显示 4.2 E-Magin公司852×600OLEDoS简介 4.2.1 OLEDoS结构 4.2.2 OLEDoS微型显示器结构 4.2.3 输人缓冲器 4.2.4 采样/保持放大器 4.2.5 亚阈值电压比例电流源 4.2.6 像素基准电压电路 4.2.7 时钟产生、同步和时序控制 4.3 三维头盔显示器 4.3.1 三维头盔显示技术的发展 4.3.2 三维头盔显示器的应用 4.3.3 三维头盔显示器的基本原理 4.3.4 三维头盔显示器图像源 思考题和习题第5章 OLED显示新技术 5.1 磷光三线态OLED 5.1.1 主客体结构 5.1.2 主体材料 5.1.3 磷光染料 5.1.4 磷光器件设计 5.2 白光OLED 5.2.1 WOLED的性能 5.2.2 WOLED的实现 5.2.3 提高WOLED性能的途径 5.2.4 WOLED的照明应用 5.3 透明OLED 5.3.1 透明OLED原理 5.3.2 透明OLED技术发展 5.3.3 我国透明0LED研究 5.4 微晶硅TFT 5.4.1 微晶硅TFT是AMOLED的希望 5.4.2 外微晶硅TFvr的AMOLED的研究 5.4.3 微晶硅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5.5 其他OLED新技术 5.5.1 柔性电致发光器件 5.5.2 微晶硅PIN/OLED红外上转换器件 5.5.3 OLED集成太阳能电池技术 思考题和习题第6章 图案化成膜技术 6.1 贲墨印刷 6.1.1 喷墨印刷技术概述 6.1.2 喷墨印刷的原理及分类 6.1.3 喷墨印刷的特点及优势 6.2 丝网印刷 6.2.1 传统丝网印刷 6.2.2 全自动丝网印刷 6.2.3 外丝网印刷设备概况 6.3 光刻技术 6.3.1 传统光刻技术 6.3.2 19311111浸液式光刻技术 6.3.3 无掩模光刻技术 6.4 其他图案化成膜技术 6.4.1 微接触印刷 6.4.2 毛细微模塑技术 6.5 几种图案化成膜技术比较 思考题和习题第7章 OLED封装 7.1 概述 7.2 OLED封装技术 7.2.1 以玻璃为基板的封装 7.2.2 柔性OLED器件及其封装技术 7.3 封装新技术 7.3.1 真空封蜡封装技术 7.3.2 铟封接技术 7.3.3 类金刚石薄膜封装技术 思考题和习题第8章 Ol,ED分析 8.1 OLED 8.1.1 申请量统计 8.1.2 申请人统计 8.2 AMOLED 8.2.1 申请量统计 8.2.2 申请人统计 8.3 应对策略 思考题和习题缩略词与名词索引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科技感的深色背景,配上简洁明了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对前沿技术的期待值拉满了。我一直对固态照明和新型显示技术很感兴趣,尤其是OLED这种被誉为“未来显示”的技术。初翻这本书,就能感觉到作者在努力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半导体物理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材料特性和器件结构。它不像那些学院派的教材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案例来辅助理解,即便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爱好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路。特别是关于发光机理的部分,作者的阐述非常到位,让我对能量如何转换成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平台,让你在接触更复杂的前沿研究之前,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把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耐心和条理性,读起来酣畅淋漓,感觉每翻一页都有新的收获。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匠心独运。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工程实践和产业应用。书中对不同结构OLED的优缺点分析得鞭辟入里,比如TADF材料的引入,如何有效提升了器件的内量子效率,以及如何解决传统荧光材料的效率瓶颈问题。这部分内容对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性能优化问题提供了很多启发性的思路。此外,书中还涉及了驱动电路和封装技术,这恰恰是很多纯理论书籍会忽略的“落地”环节。正是这些工程细节的补充,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位资深工程师手把手传授经验的实战手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论文集。我甚至忍不住在阅读时,对照着手边的其他参考资料进行交叉验证,发现这本书的观点和数据都非常可靠,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大气,透露出一种对技术细节的绝对掌控力。它没有使用太多花哨的辞藻,而是专注于用最精确的术语和最清晰的逻辑来描述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例如,在讨论电荷注入和传输层的设计时,作者的措辞极其严谨,每一个参数的选择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这种写作风格,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标准的实验室,和领域内的专家进行深度对话。每当我遇到一个技术难点,翻开书本,总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深入解析,这极大地加速了我的学习进程。对于希望从事OLED研发或制造的后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内功心法”。
评分坦白说,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OLED材料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抱有疑虑,总觉得寿命和效率的矛盾难以调和。然而,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 degradation 机制,从电化学反应到激子猝灭,剖析了导致器件失效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作者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他详细介绍了当前业界正在探索的各种改进方案,比如界面工程的优化、钝化层的应用,甚至是新的主体材料筛选策略。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它没有回避技术的固有缺陷,而是直面挑战,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克服这些困难。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对OLED技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深度展望报告,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专业技术书籍,内容密集是必然的,但印刷质量和图表清晰度却常常被忽视。幸运的是,这本著作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复杂的能级图,还是器件结构示意图,都清晰锐利,色彩还原准确,这对于理解三维结构和能带变化至关重要。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下,合理的章节划分和索引设计,使得查找特定知识点变得异常高效。这无疑体现了出版社在专业书籍出版上的专业水准。阅读一本印刷精良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能让人更专注于内容本身,减少阅读疲劳。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内容深度到外在形式都堪称上乘的专业著作,是技术人员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