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MOS及其他先导技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定价:99.00元
售价:80.2元
作者:刘金(Tsu-Jae King Liu) 科林·库恩(K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11593911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概述现代CMOS晶体管的技术发展,提出新的设计方法来改善晶体管性能存在的局限性。本书共四部分。一部分回顾了芯片设计的注意事项并且基准化了许多替代性的开关器件,重点论述了具有更陡峭亚阈值摆幅的器件。第二部分涵盖了利用量子力学隧道效应作为开关原理来实现更陡峭亚阈值摆幅的各种器件设计。第三部分涵盖了利用替代方法实现更高效开关性能的器件。第四部分涵盖了利用磁效应或电子自旋携带信息的器件。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与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士的参考书。
目录
Contents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CMOS电路和工艺限制
第1章 CMOS数字电路的能效限制2
1.1 概述2
1.2 数字电路中的能量性能折中3
1.3 能效设计技术6
1.4 能量限制和总结8
参考文献9
第2章 先导工艺晶体管等比例缩放:特大规模领域可替代器件结构10
2.1 引言10
2.2 可替代器件结构10
2.3 总结22
参考文献23
第3章 基准化特大规模领域可替代器件结构30
3.1 引言30
3.2 可替代器件等比例缩放潜力30
3.3 可比器件的缩放潜力33
3.4 评价指标35
3.5 基准测试结果37
3.6 总结38
参考文献39
第4章 带负电容的扩展CMOS44
4.1 引言44
4.2 直观展示45
4.3 理论体系47
4.4 实验工作51
4.5 负电容晶体管54
4.6 总结56
致谢57
参考文献57
第二部分 隧道器件
第5章 设计低压高电流隧穿晶体管62
5.1 引言62
5.2 隧穿势垒厚度调制陡峭度63
5.3 能量滤波切换机制65
5.4 测量电子输运带边陡度66
5.5 空间非均匀性校正68
5.6 pn结维度68
5.7 建立一个完整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80
5.8 栅极效率大化84
5.9 避免其他的设计问题88
5.10 总结88
致谢89
参考文献89
第6章 隧道晶体管92
6.1 引言92
6.2 隧道晶体管概述93
6.3 材料与掺杂的折中95
6.4 几何尺寸因素和栅极静电99
6.5 非理想性103
6.6 实验结果106
6.7 总结108
致谢108
参考文献108
第7章 石墨烯和二维晶体隧道晶体管115
7.1 什么是低功耗开关115
7.2 二维晶体材料和器件的概述116
7.3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带116
7.4 原子级薄体晶体管124
7.5 层间隧穿晶体管130
7.6 内部电荷与电压增益陡峭器件137
7.7 总结137
参考文献137
第8章 双层伪自旋场效应晶体管…140
8.1 引言140
8.2 概述141
8.3 基础物理145
8.4 BiSFET设计和集约模型152
8.5 BiSFET逻辑电路和仿真结果157
8.6 工艺161
8.7 总结162
致谢163
参考文献163
第三部分 可替代场效应器件
第9章 关于相关氧化物中金属绝缘体转变与相位突变的计算与学习166
9.1 引言166
9.2 二氧化钒中的金属绝缘体转变168
9.3 相变场效应器件172
9.4 相变两端器件178
9.5 神经电路181
9.6 总结182
参考文献182
第10章 压电晶体管187
10.1 概述187
10.2 工作方式188
10.3 PET材料的物理特性190
10.4 PET动力学193
10.5 材料与器件制造200
10.6 性能评价203
10.7 讨论205
致谢206
参考文献206
第11章 机械开关209
11.1 引言209
11.2 继电器结构和操作210
11.3 继电器工艺技术214
11.4 数字逻辑用继电器设计优化220
11.5 继电器组合逻辑电路227
11.6 继电器等比例缩放展望232
参考文献234
第四部分 自旋器件
第12章 纳米磁逻辑:从磁有序到磁计算240
12.1 引言与动机240
12.2 作为二进制开关单元的单域纳米磁体242
12.3 耦合纳米磁体特性244
12.4 工程耦合:逻辑门与级联门246
12.5 磁有序中的错误248
12.6 控制磁有序:同步纳米磁体250
12.7 NML计算系统252
12.8 垂直磁介质中的纳米磁体逻辑255
12.9 两个关于电路的案例研究259
12.10 NML电路建模260
12.11 展望:NML电路的未来261
致谢261
参考文献262
第13章 自旋转矩多数逻辑门逻辑267
13.1 引言267
13.2 面内磁化的SMG268
13.3 仿真模型270
13.4 面内磁化开关的模式272
13.5 垂直磁化SMG276
13.6 垂直磁化开关模式278
13.7 总结283
参考文献284
第14章 自旋波相位逻辑286
14.1 引言286
14.2 自旋波的计算287
14.3 实验验证的自旋波元件及器件287
14.4 相位逻辑器件290
14.5 自旋波逻辑电路与结构292
14.6 与CMOS的比较297
14.7 总结299
参考文献300
第五部分 关于互连的思考
第15章 互连304
15.1 引言304
15.2 互连问题305
15.3 新兴的电荷器件技术的互连选项307
15.4 自旋电路中的互连思考312
15.5 自旋弛豫机制315
15.6 自旋注入与输运效率318
15.7 电气互连与半导体自旋电子互连的比较320
15.8 总结与展望324
参考文献324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上简洁有力的银色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前沿的感觉。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厚实的质感,纸张的克重和触感都透着一股“硬核”的气息,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充满了期待。从装帧的细致程度来看,出版社显然对这本书非常重视,这在国内的专业技术书籍中并不多见,往往很多硬核的教材或专著在包装上会比较随意,但这本书明显在细节上做了功课,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它产生了敬意。我猜想,这么用心包装的书,内容一定也是经过了精心打磨和严谨考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空间的科技氛围。那种“大师之作”的气场,从拿到手的那一刻就已经扑面而来了,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去探索它所蕴含的奥秘。
评分阅读这本著作的初体验,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由无数精密齿轮构成的复杂机器内部,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设计得极其巧妙和连贯。作者的叙事方式不同于许多技术手册那种枯燥的罗列,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你深入到设计的核心迷宫中去。他似乎非常擅长将那些抽象晦涩的半导体物理概念,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实例,转化为读者可以直观理解的图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复杂逻辑电路的构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结构化思维,每一步推导都逻辑严密,绝不含糊其辞,仿佛有一条清晰的白线,始终牵引着读者的思绪,避免了在浩瀚的技术细节中迷失方向。这种行文的节奏感,使得即便是面对全新的设计范式,读者也能保持一种沉着和自信,而不是被海量的信息压垮。
评分从使用价值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石,去理解和评估当前半导体领域最前沿的发展方向。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把精密的测量尺,让我能够用更专业的视角去衡量行业内新涌现的各种概念和产品。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很多行业新闻和技术报告时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炒作,而是能迅速穿透表象,直达底层逻辑。这本书所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如此的扎实和自洽,以至于它已然成为了我工作台面上最常被翻阅的参考资料之一,每次遇到设计上的瓶颈或概念上的困惑时,都能从中找到启发和明确的指引,这比任何快速指南都要来得可靠和持久。
评分尽管主题是尖端技术,这本书在引人入胜程度上却丝毫不逊色于一部精彩的小说。我发现自己常常不自觉地沉浸其中,时间一晃而过,根本没有察觉到阅读的“枯燥感”。这大概归功于作者时不时地穿插一些业界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和技术转折点,让读者能够将书中的理论知识,放置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去审视。例如,当谈到某个新工艺的突破时,作者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能做到”,还深入剖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整个团队在思路和实验上进行了哪些颠覆性的尝试”。这种对工程实践和背后决策过程的挖掘,让冰冷的电路参数充满了人情味和故事性,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工程师们在无影灯下攻克难关时的那种激情与智慧的碰撞。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水准,简直达到了工业设计的美学高度。我见过太多技术书籍,为了节省成本或图省事,将电路图画得像是草稿一样,参数标注混乱不堪,看得人头昏脑胀。然而,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示意图、每一个波形图,都像是精心绘制的工程蓝图,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关键节点的标记精准到位。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关键概念的解释部分,常常会配上那种“三维立体感”的图示,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那些微观层面上的电荷运动和载流子行为,那种原本只能在脑海中艰难构建的画面,现在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不仅仅是“看得清楚”,更是“理解得透彻”,这种对视觉传达的重视,无疑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巨大助推器,体现了作者对读者体验的深切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