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这套丛书的王锡祺(1855-1913)是清光绪年间著名的编辑家。字寿萱,号瘦丹,江苏清河人。王锡祺生平喜好舆地游览之书,“闻人谈游事则色然喜,阅诸家记录与夫行程日记,即欣然而神往”。“凡山经、地志以至集部诸书,无不泛览”《续清河县志》记载,王氏藏书达数万卷。王氏长于地理之学,终日置身书海,埋头著述,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辑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精装20册行世。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卷帙繁浩,《丛钞》共12帙64卷,收书1200种;《补编》有12帙,不分卷,收书58种;《再补编》也分12帙,不分卷,收书90种。这部丛书共36帙,64卷,收书1348种。就收书种类而言,堪称清代舆地丛书之。这套丛书辑录的资料,一来源于专书、地志,如《丛钞》帙的《地球志略》摘录于《瀛环志略》卷一《地球》;《丛钞》第二帙的《绥服内蒙古记》,摘录于《圣武记》卷三《国朝绥服蒙古记》内六盟蒙古;《丛钞》第三帙的《雅克萨考》摘录于《朔方备乘》卷十四,《尼布楚考》摘录于《朔方备乘》卷十五等等。二来源于清人文集,如《丛钞》第四帙的《登泰山记》取材于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登南岳记》取材于唐仲冕《陶山文录》卷七;《游庐山记》取材于洪亮吉《更生斋乙集》卷八;《游九华山记》取材于施闰章《愚山先生学余文集》卷十四等等。三来源于各种传抄本、稿本,如杨宾的《柳边纪略》、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博明的《凤城琐录》等等。四来源于今已不知所本的各种文献,这些文献原书亡佚后,《丛钞》却将有关内容保存了下来。这些资料编入《丛钞》时,一般皆照原书过录,一字不改,也有少数几篇改动过个别字句。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充实,包括地理总论、中国各省和边区形势、抚绥武功、旅行纪程、山水游记、各地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风俗,以及当时世界其他各国的山川地理形势与各大洋情况。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朝野人士的重视。《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及其补编、再补编范围广泛,内容详实,保存了清代相当完整的珍贵的地理资料,是研究清代中外历史地理方面很重要的一部丛书。
大连图书馆藏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稿本,为海内孤本。昔年《中国科技史料》曾有披露。此编取材于清末翻译西书,包括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和教会机构出版的地理文献。
| 大家都在买 |
| |||||||||||||||||||||||||||||||||||||||||||||||||||||||||||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书籍情有独钟,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便是我近期收藏中的一员。首先,其宣纸线装的装帧形式,就足以吸引住我。触感温润,色泽淡雅,配合古朴的线装工艺,使得整本书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二函十二册的规模,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西泠印社出版社一贯的严谨和精良,在这套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函套的包装,还是内页的装订,都显得十分考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其具体内容,但我相信,这套书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对于研究古代舆地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件藏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先人智慧的致敬。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历史地理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搜集各类相关的古籍是我的乐趣所在。当我在西泠印社的门店看到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时,简直是欣喜若狂。宣纸线装,二函十二册,这个组合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拿到手里,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宣纸特有的触感和光泽,以及古朴典雅的线装工艺,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就足以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我还没有来得及完全细读其内容,因为我太珍惜它了,生怕在翻阅过程中有丝毫的损伤。我打算先将其妥善收藏,然后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慢慢地、细致地去品味它所承载的古老地理智慧。
评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见到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的时候,我以为它只是一套精美的古籍复制品。然而,当我真正接触到它,用手去触碰那质感温润的宣纸,去感受那古朴典雅的线装工艺时,我才意识到这绝非寻常。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出品,总是带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艺术品质的极致追求。这套书,二函十二册,分量十足,光是函套的设计就足够精致。我还没有机会深入研究其内容,但仅仅是这份精良的制作,就足以让我对它心生赞叹。它让我觉得,阅读古籍,不应该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身心的体验,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方式。这套书,无疑为我带来了这样一种纯粹而美好的体验。
评分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对于古代地理资料研究的一个重要瓶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但我已经能感受到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宣纸线装的装帧,为我提供了绝佳的阅读体验,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和保存性。西泠印社出版社的用心,从函套的精致到每一册书的装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一直觉得,好的古籍,不仅要有内容,更要有与之匹配的形制,这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十二册的规模,暗示着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古代舆地知识充满了期待。我之前也收藏过一些地理类的古籍,但很多都因为装帧粗糙、纸张泛黄而难以长久保存,阅读时也倍感不适。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则完全没有这些顾虑,它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当代出版人对于古籍整理和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评分这套《小方壶斋舆地从钞》宣纸线装,二函十二册,真的是我近期最惊喜的收藏。首先,这装帧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西泠印社出品,本身就意味着品质的保证。打开函套,扑面而来的宣纸古韵,那种温润的手感,淡淡的墨香,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线装的工艺,每一页都严谨得体,翻阅时既有仪式感,又不会轻易损毁,这对于珍藏而言至关重要。十二册的分量,也足以见其内容的丰富程度。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其具体地理内容,但单从书籍本身的品相和制作工艺来看,就足以值回票价。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件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珍宝。我习惯将这类重要的古籍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时常拂去上面的灰尘,感受那份厚重与宁静。它让我的书房瞬间增添了几分文人雅韵,也满足了我对古籍收藏的某种情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