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新的背景下,对DNA检验和DNA证据的法庭应用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剖析,试图从DNA遗传标记的作用和限制、DNA鉴定档案记录、生物检材的证据链、结果解释与分析、DNA实验室标准化的要求、DNA实验室认证认可、DNA证据的质证、审查和认证等技术和司法的全景视角,审视DNA证据形成的客观科学性,梳理DNA科学证据制度发展的脉络,归纳DNA证据科学研究的成果,总结审查DNA证据的理论成果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国DNA检验和法律实务界进一步开展证据科学研究、创新我国证据制度,做一些基础性、资料性和评价性的工作。
目录
引言
第一章DNA鉴定基础
第一节DNA鉴定的科学基础
一、什么是DNA
二、DNA遗传学基础
三、DNA分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四、遗传连锁与交换重组
五、DNA遗传规律
六、DNA分析的群体遗传学
七、遗传基因突变
八、DNA损伤
第二节法医DNA鉴定
一、个人识别
二、亲权关系鉴定
三、种属鉴定
第三节法医DNA鉴定的特点
一、刑事案件DNA鉴定是法律的要求
二、DNA鉴定识别能力强
三、DNA鉴定依赖基础学科的发展
四、DNA鉴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法医物证的质和量
五、DNA鉴定的局限性
第四节DNA司法鉴定程序
一、DNA鉴定行政许可
二、DNA鉴定程序要求
三、DNA司法鉴定意见书的出具
第二章DNA遗传标记
第一节遗传标记的概念及分类
一、遗传标记的概念
二、遗传标记的分类
第二节DNA遗传标记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二、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
三、 Y染色体STR基因座
四、X染色体上的基因座
五、线粒体DNA
六、单核苷酸多态性
七、插入/缺失
第三节STR遗传标记的检测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二、影响STR分型的因素
三、下一代测序技术
第四节 DNA遗传标记分析对证明力的影响
一、不同遗传标记证明力差异性
二、 检测体系对DNA证据的影响
三、遗传标记突变对亲子关系判定的影响
四、遗传标记分析在特殊亲缘关系鉴定中的证明力限制
五、 检验能力的提高对结果的影响
第三章法医物证检验
第一节法医物证
一、法医物证的概念
二、法医物证检验的作用
三、法医物证的特点
第二节生物检材的提取
一、生物检材提取的一般性要求
二、现场检材提取方法
三、检材的包装
四、检材的保存
五、检材的送检
第三节法医物证DNA提取纯化
一、DNA提取
二、DNA的浓缩及纯化
三、DNA的定量
第四节法医物证的检验
一、血液(痕)的检验
二、精液(斑)的检验
三、唾液斑的检验
四、毛发的检验
五、软组织检验
六、骨骼的检验
七、接触性脱落细胞
八、低拷贝模板的检验
九、混合斑
第四章DNA检验记录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DNA检验记录
一、检验记录的一般要求
二、DNA鉴定的基本记录表格
第二节DNA结果分析
一、个人识别
二、亲权鉴定
第五章DNA鉴定的标准化
第一节DNA鉴定标准化的必要性
一、标准化是有序开展DNA鉴定的基本条件
二、标准化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司法鉴定标准化是我国法律的要求
四、标准是推广新科研成果的桥梁
第二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化文件
一、相关的法律及行政规范
二、实验室认证认可要求
三、法医物证鉴定相关标准化文件
第三节现行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制定机构不同带来的问题
二、标准化文件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三、标准化文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鉴定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标准化文件研制和审查工作
二、加大对新标准化文件的培训
三、标准化文件的制定、修改及提升
四、引导使用推荐性标准
五、客观认识标准化体系的局限
第六章DNA实验室认证认可及质量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认证认可
一、资质认定
二、实验室认可
三、我国法医物证实验室认证认可现状
四、法医物证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第二节能力验证
一、国家认监委监管的能力验证
二、CNAS组织或承认的能力验证
三、法医物证DNA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计划项目的基本流程
四、法医物证学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情况分析
第三节法医物证DNA实验室的要求
一、通用要求
二、管理要求
三、技术要求
第七章DNA鉴定意见的质证
第一节对DNA证据质证的必要性
一、质证的概念
二、对DNA证据质证的必要性
第二节DNA鉴定人出庭作证
一、DNA鉴定人出庭作证必要性
二、DNA鉴定人出庭作证现状及原因分析
三、DNA鉴定人出庭作证程序的完善
第三节质证专家辅助人制度
一、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意义
二、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三、专家辅助人制度遭遇的现实问题
第四节庭前证据开示探讨
一、民事案件中的证据交换
二、刑事案件中证据开示的诉讼价值
三、证据告知情形下的DNA证据开示
四、以辩护人阅卷权为依托的DNA证据开示
五、庭前会议中的证据开示制度构建
第五节DNA证据质证其他影响因素
一、鉴定管理实质不统一
二、DNA专门性法律缺位
三、DNA实验室的认证或认可
四、标准与技术规范的使用
五、庭审因素
第八章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第一节DNA证据审查与认定概述
一、DNA证据审查与认定的界定
二、DNA证据审查与认定研究现状
第二节不同诉讼阶段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一、侦查阶段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二、审查起诉阶段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三、审判阶段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第三节DNA审查与认定辅助措施
一、有DNA专门知识的人审查与认定
二、有专门知识的人审查与认定的启动
三、有DNA专门知识的人审查与认定的法定情形与内容
四、询问DNA鉴定人
第四节DNA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
一、DNA补充鉴定
二、DNA重新鉴定
附1:部分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法医生物检材的提取、保存、送检规范
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法庭科学DNA亲子鉴定规范
法庭科学DNA检验鉴定文书内容及格式
人类DNA荧光标记STR分型结果的分析及应用
附2:相关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列表
我一直对刑侦剧里那些通过一根头发、一滴血就能锁定真凶的情节颇感兴趣,而《法医DNA证据研究》这本书,则为我揭开了这背后的科学面纱。袁丽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她没有直接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将DNA的奥秘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DNA微量证据提取与保存的章节,这部分详细阐述了如何在现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DNA样本,以及如何避免污染和降解,确保证据的有效性。书中还探讨了DNA证据在推翻冤假错案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看到了科技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的强大力量。同时,作者也客观地指出了DNA证据的局限性,例如存在的个体识别率问题、实验室误差的可能性等,这些都让我对DNA证据的解读更加理性。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法医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DNA证据在现代司法体系中的角色与价值。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法医DNA鉴定领域那神秘而严谨的世界。从最基础的DNA结构知识,到复杂的DNA提取、扩增、分离以及最终的分析比对,作者袁丽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清晰度和系统性,将这些专业术语和技术流程娓娓道来。我尤其对其中关于DNA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的部分印象深刻。了解到每一个案件的DNA证据,都可能与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锁定嫌疑人,或者排除无辜者,这种科技的力量在现实司法中的运用,让我感到既震撼又安心。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DNA标记物,以及它们在个体识别、亲缘鉴定、种族起源研究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和应用场景。即使是对于非专业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引导,也能对DNA证据的可靠性、局限性以及在刑事侦查中的核心作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作者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大量引用了实际案例,使得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命力。读完这本书,我对于“指纹”之外的另一种“生物指纹”——DNA,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现代司法科技的进步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法医DNA证据研究》这本书,我从头到尾细细品读,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领域,变得触手可及。袁丽教授的文字功底十分扎实,她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DNA技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DNA分型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STR、SNP等不同的DNA标记技术,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作者还通过大量的图示和表格,直观地展示了DNA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探讨了DNA证据在追溯历史案件、寻找失踪人口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对DNA技术潜力的认知。它让我明白,DNA不仅仅是犯罪侦查的工具,它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个体与群体的重要纽带。这本书无疑为我对生命科学和法医学的理解,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法医DNA证据研究的普及和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袁丽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对现有技术和理论的梳理与总结,更在于其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DNA证据在新兴犯罪领域,例如网络犯罪、环境犯罪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分析。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传统犯罪的讨论,而是积极地思考DNA技术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挑战。书中对DNA证据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也进行了探讨,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具有人文关怀的学术著作。我从中获益良多,不仅加深了对法医DNA证据的科学认知,更对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技进步方面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值得所有关注法医学和司法科技的读者阅读。
评分作为一名对司法实践流程有着浓厚兴趣的法律从业者,我发现《法医DNA证据研究》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专业知识。袁丽教授对法医DNA证据的研究,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的细节,更深入地探讨了其在证据法中的地位、采信标准以及在庭审中的呈现方式。书中关于DNA证据的科学原理、技术方法以及其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应用差异,都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DNA证据在确定犯罪嫌疑人、辨认受害者身份、以及进行亲缘关系确认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作者对于DNA证据的解释,清晰易懂,同时又足够严谨,能够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书中对DNA证据的法庭采信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如何排除排除性证据的可能,以及如何应对质疑等,这对于我日后的庭审辩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本关于DNA证据在法律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权威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