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条码:9787511873422
图书名称: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
定价:45
作者:杨正根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1-01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选编,主要是国内民族法学界在2013年度的新研究成果,收录的主要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少数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基本理论方面的文章,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民族法治的现状、特点、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对于推动民族工作法治化和民族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目录
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
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马玉祥马志鹏
对中国民族法制的几点基本认识李鸣
被害人量刑建议权之法理依据与制度建构
——兼评民族地区刑事习惯法中的损害赔偿规则韩轶
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调研为例郑天锋王喜
重温彭真民族法制思想破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难题
张俊杰
关于民族干部选拔与培养的思考王永才田艳
湖北省民族地区构建法治社会的法律与政策保障研究
郑洲蓉黄元姗
浅析民族法学对民族高校法学专业发展的意义宋丽弘
民族地区经济协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引发的思考冉艳辉
民族法制体系基本理论初探郑毅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法治化探究文晓静王永才
民族区域自治法研究
民族区域自治构成是三要素还是五要素
——与乌力更同志商榷敖俊德
保障民族乡合法权益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何晓芳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却因素与调适对策
——基于系统理论的分析潘弘祥
“本民族内部事务”提法之反思沈寿文
现代化进程中自治区自治条例立法之理论障碍与解构闫永安
民族事务管理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辽宁省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讨马剑
民族事务法治化:民族自治地方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可行路径
王允武
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研究高向东李伟民
我国的民族成分政策与少数民族的族籍权益保障陆平辉
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权益的法制保障
——以福建省为例刘培芝
民族事务地方行政立法实证研究
——以新疆与西藏为例张步峰
语言权利的理据及其所针对的问题郭友旭
和谐社会构建中蒙古族权利保障的思考阿茹罕
民族地区非法移民治理问题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为例王令兴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法律文化研究
论民族自治立法中的权利变迁
——以自治州自治条例修改为视角刘玲
民族习惯法的双重困境及其程序破解
——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涂少彬
民国初年苗疆之“寨款”理讼
——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程泽时
尊重“主体”的创造性:彝族地区法制变革的关键李剑
文化多元视野中的民族性
——读《论民族性》李思川
唐律“化外人”条对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的启示傅智文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北京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张泽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经验
——以恩施自治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例司马俊莲
文化权利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蔡世鄂
来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调研报告崔洁
国外民族法研究
论《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第31条的保护对象及其制度设想
严永和
曼德拉:以法反种族隔离的践行者廖敏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少数人权利保护机制的特点
张颖军许可
后记
这次购书体验相当愉快,从下单到收货的速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快递小哥很负责任,包装也很严实,拿到书的时候,里面的书本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磕碰或者折痕。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籍,不仅仅在于其内容,还在于它呈现给读者的形式。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杨正根先生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以及他对民族法学研究的深厚热情。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法学理论的书籍,但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然而,从这本书的篇章结构和标题来看,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让我非常欣喜。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民族法律问题,例如在财产继承、婚姻家庭、土地使用等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法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冲突与调和。我也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前沿的学术观点,了解当前民族法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法律出版社一直是我信赖的出版社,他们的出版物质量一直很高,这本书也不例外,纸张印刷都非常精良,阅读体验极佳。
评分在我对法律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那些能够体现社会多元化和文化特殊性的领域特别感兴趣,而民族法学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魅力的方向。当我在法律出版社旗舰店看到《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虽然我对于杨正根先生的具体研究方向并不十分了解,但“民族法学评论”这个标题本身就给我一种专业、系统、且深入的预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而是能够真正触及到民族地区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境和挑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的是,在当前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民族法学如何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本书的出版,意味着作者和出版社在这一领域的持续耕耘,这本身就值得肯定。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对“法”在不同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具体呈现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那些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沉静的暗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厚重而庄严的气息,仿佛蕴含着深邃的学问。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是被它拿在手中的质感所打动,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坚实,翻阅起来没有任何廉价感。我一直对民族法学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不够系统。这次偶然看到这本《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立刻就产生了购买的冲动。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其精美的装帧和出版社的专业性,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的编撰是否能够紧密结合当代的社会现实,是否能够为理解和解决民族地区特有的法律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我非常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平衡民族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律体系之间关系的深度探讨,或者关于如何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案例分析。这本书无疑承载了作者杨正根先生在民族法学领域多年研究的智慧结晶,而法律出版社的品牌效应更是为其增添了一份品质保证。我非常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沉浸在其中,领略民族法学的魅力,并且从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拓展我的学术视野。
评分每一次翻阅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都能感受到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良的制作水准。此次购得的《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同样不例外。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素,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其内容的深度与分量。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民族的法律,就是在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民族法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法律传统在现代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例如,如何在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对其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我也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本书的作者杨正根先生,相信他的学识能够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民族法学的思想盛宴。
评分购买《民族法学评论(第十卷)》这本书,更多的是基于我对民族文化及其法律体系的深切好奇。我一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反映和回应社会的多样性,而民族法学正是研究这种多样性在法律层面的体现。这本书的作者杨正根先生,我对他早有耳闻,知道他在民族法学领域是一位颇具建树的学者,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由他主编,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购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着学术的专业感,但又不失亲和力。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不同民族法律传统的细致梳理和深入剖析,了解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并发展至今的。我更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民族法律文化,而不是被简单地视为落后的遗迹。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对民族法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贡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民族多样性及其法律实践的窗口。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逻辑和价值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