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維碳納米材料及其復閤結構(大連理工大學博士文庫)
定價:45.00元
作者:王治宇
齣版社: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685021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王治宇編寫的《一維碳納米材料及其復閤結構》以廉價碳源——煤炭為原料,采用等離子電弧放電法較係統地開展瞭煤基納米炭素材料的製備研究,成功製備得到瞭富勒烯和多種結構形態的碳納米管;研究瞭煤基納米炭材料的微觀形貌及其生長機理,同時探討瞭在催化劑和等離子體電弧輔助條件下熱解烴類氣體,以煤基炭棒為基體製備微米炭材料的技術途徑。
目錄
1 碳納米管
1.1 碳納米管的發現
1.2 碳納米管的結構和分類
1.3 碳納米管的製備方法
1.3.1 電弧放電法
1.3.2 激光蒸發法
1.3.3 化學氣相沉積法
1.4 煤基碳納米管
1.4.1 煤基碳納米管的製備
1.4.2 煤基多壁碳納米管
1.4.3 煤基分枝碳納米管
1.4.4 煤基雙壁碳納米管
2 一維納米電纜復閤結構
2.1 碳納米管的填充
2.1.1 碳納米管的毛細管作用填充
2.1.2 碳納米管的原位填充
2.1.3 其他填充方法
2.1.4 碳納米管填充技術應用
2.2 基於碳納米管的一維納米電纜復閤結構
2.2.1 銅/碳納米管納米電纜
2.2.2 稀土氟化物/碳納米管納米電纜
2.2.3 過渡金屬/碳納米管納米電纜
3 納米電纜結構的低溫閤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在閱讀一些涉及實驗方法和數據分析的章節時,我深刻體會到瞭這本書的實用價值。作者在描述特定技術(比如高分辨透射電鏡或拉曼光譜分析)時,其細節的豐富程度遠超一般的綜述性文章。他不僅僅給齣瞭原理公式,更重要的是,他詳細討論瞭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常見誤差來源、數據處理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根據特定的實驗結果來反推材料的內在結構缺陷。這種“硬核”的實踐經驗分享,對於正在進行相關實驗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甚至能想象到,如果帶著這本書去實驗室操作,它會是多麼得心應手的參考手冊。這種將理論深度與工程實用性完美結閤的寫作手法,使得這本書的價值瞬間從“知識的記錄者”躍升為“科研的賦能者”,是真正能指導實踐的寶貴財富。
評分我習慣於先瀏覽目錄,以構建對全書知識脈絡的整體認知。這份目錄的組織結構展現齣極強的邏輯性和層次感,它不是簡單地堆砌技術點,而是遵循瞭從基礎到前沿,從宏觀到微觀的科學遞進順序。首先對基本結構單元進行全麵的迴顧,隨後迅速過渡到不同形貌(如管狀、片狀、球狀)的製備工藝和特性分析,這一點組織得非常到位,避免瞭知識點的零散。更讓我驚喜的是,章節之間設置瞭明確的銜接句和知識點迴顧,確保讀者在跨越不同主題時,不會感到認知上的斷裂。這種結構布局,顯示齣作者在長期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對知識體係如何最有效地被吸收和掌握,有著獨到且成熟的見解。它不僅僅是一本研究專著,更像是一份精心規劃的、通往精深理解的路綫圖,指導著讀者一步步深入探索這個復雜而迷人的材料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種深邃的藍色調和簡潔的幾何圖形組閤,仿佛直接將人帶入瞭微觀世界的奇妙旅程。從裝幀的質感來看,齣版社在細節處理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厚重的紙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這對於一本專業性極強的學術著作來說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扉頁上的那段引言,它以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描述瞭碳納米材料的無限潛力,一下子就抓住瞭讀者的好奇心,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正文,但僅憑這初步的接觸,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編排和視覺呈現上所傾注的心血。這本書的排版清晰度極高,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即便是復雜的化學結構式和數據圖錶,也都能被清晰、直觀地呈現齣來,這極大地減輕瞭閱讀過程中的認知負擔,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研究者,也能相對輕鬆地進行信息獲取和消化。總而言之,這本著作在“外在形象”上,已經為它接下來的學術深度打下瞭堅實而高雅的基礎,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第一頁。
評分初翻開內頁,那種撲麵而來的嚴謹氣息幾乎讓人屏住瞭呼吸。我留意到,作者在引言部分對於研究背景的梳理極其詳盡,他不僅僅羅列瞭現有的研究成果,更深入地剖析瞭當前領域內存在的關鍵挑戰和尚未解決的核心科學問題。這種自上而下的宏觀視野,立刻為後續的章節內容構建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概念引入上的循序漸進,他似乎非常體諒那些可能需要溫和過渡纔能進入復雜理論的讀者,每一個關鍵術語的提齣都伴隨著清晰的物理圖像和數學基礎的鋪墊。這使得我對那些抽象的量子力學概念和晶格缺陷的描述,沒有産生預想中的抵觸感,反而覺得邏輯鏈條非常順暢。這種精妙的敘事節奏,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高超的教學能力。閱讀過程中,我經常停下來,反復琢磨那些被精心設計的例證,它們似乎總能精準地擊中理論的核心,將晦澀難懂的原理具象化,這一點對於理解基礎至關重要。
評分再者,從整本書的學術視野來看,作者展現齣瞭極強的批判性和前瞻性。在討論現有技術的局限性時,作者的措辭極為審慎,既不誇大成果,也不妄自菲薄,而是客觀地指齣現有方法的“瓶頸”所在。更重要的是,他並未止步於指齣問題,而是非常巧妙地在某些章節的末尾,拋齣瞭他對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嚮的預測和大膽設想。這種“承前啓後”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探索欲。它告訴我們,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立足點,但真正的創新還需要我們在此基礎上繼續前行。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總結瞭過去,更在於它點燃瞭對未來研究熱情的火花,促使讀者以一種更加開放和批判的眼光去審視正在進行中的工作,從而推動整個領域的進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