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实验技巧9787122245021叶棋浓

正版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实验技巧9787122245021叶棋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棋浓 著
图书标签: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技术
  • 实验技巧
  • 叶棋浓
  • 润现代
  • 高等教育
  • 生物科学
  • 医学
  • 教材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温文尔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5021
商品编码:2843859835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实验技巧

定价:149.00元

作者:叶棋浓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22245021

字数:768

页码:48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鉴于在以往的相关书籍中缺乏对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致使读者不易理解。所以本书强调对实验结果作具体分析,每个实验结果都附图或照片,图中设阴阳性对照,对照图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使读者对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本书还指出了每个技术的难点和解决的办法。

内容提要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实验技巧系统介绍了现代分子生物实验技术。~6章包括质粒的提取和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的克隆和重要分子的筛选以及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第7~14章涉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包括报告基因分析、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技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细菌体内同源重组技术、转基因动物、基因打靶技术和流式细胞术;5~17章介绍了一些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包括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诱导分化技术、小RNA的构建及实验技术、非编码RNA数据库及在线分析工具。

本书强调对实验结果作具体分析,每个实验结果都附图或照片,图中设阴阳性对照,对照图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使读者对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本书还指出了每个技术的难点和解决的办法。

本书是生物、医学及相关实验室的工具书,适合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和教师,更适合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考阅读。

目录


章分子生物学技术概述1

一、引言1

二、目的基因的获取1

三、克隆载体的构建和选择2

四、载体的转化2

五、重组子的筛选3

六、基因表达4

七、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5

参考文献6

第二章核酸提取技术7

节质粒DNA的提取7

一、引言7

二、碱裂解法小量质粒提取所需的仪器、材料及基本步骤8

三、Promega质粒DNA小量提取试剂盒操作程序9

四、注意事项10

五、实验结果说明10

六、疑难解析10

第二节基因组DNA的提取12

一、引言12

二、从植物组织提取基因组DNA13

三、从动物组织提取基因组DNA14

四、细菌基因组DNA的制备15

五、用DNA提取试剂盒从全血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15

六、注意事项17

七、实验结果说明18

八、疑难解析18

第三节RNA的提取19

一、引言19

二、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步骤20

三、实验结果说明24

四、疑难解析24

参考文献25

第三章目的基因的获取及鉴定技术27

节普通PCR27

一、普通PCR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7

二、普通PCR技术的实验方法28

三、疑难解析33

第二节实时荧光定量PCR34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4

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定量方法38

三、荧光定量PCR的实验方法43

四、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48

五、疑难解析54

第三节环介导恒温扩增法快速检测病原菌57

一、引言57

二、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的原理58

三、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步骤60

四、实验结果68

五、疑难解析69

六、小结72

参考文献74

第四章载体的构建和鉴定78

节克隆载体78

一、pBR322载体78

二、pUC8——一种Lac选择型质粒80

三、pGEM3Z——克隆DNA的体外转录80

四、柯斯质粒载体81

第二节表达载体82

一、原核表达载体82

二、真核表达载体84

第三节载体构建中的关键工具和步骤90

一、关键工具90

二、关键步骤91

第四节载体构建的应用举例93

一、实验材料93

二、实验方法94

参考文献98

第五章细菌转化与细胞转染技术100

节细菌转化100

一、基本原理100

二、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步骤101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02

四、疑难解析102

第二节细胞转染104

一、基本原理104

二、实验设计和基本步骤107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08

四、疑难解析109

参考文献110

第六章外源基因表达的鉴定112

节Northern Blot112

一、引言112

二、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步骤112

三、实验结果说明115

四、疑难解析116

第二节RTPCR116

一、引言116

二、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步骤117

三、实验结果说明119

四、疑难解析119

第三节Western Blot120

一、引言120

二、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步骤120

三、实验结果说明125

四、疑难解析125

第四节ELISA126

一、引言126

二、实验设计思路和基本步骤128

三、实验结果说明130

四、疑难解析131

参考文献132

第七章报告基因分析134

节报告基因的定义和种类134

一、报告基因的定义134

二、常用的报告基因134

第二节应用报告基因分析基因的转录活性135

一、实验原理135

二、实验设计和基本步骤136

三、实验结果分析137

四、疑难解析139

第三节报告基因在动物成像中的应用140

一、实验原理140

二、实验设计和基本步骤142

三、实验结果分析143

四、疑难解析144

参考文献145

第八章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147

节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147

一、引言147

二、实验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147

三、双向电泳实验结果说明及疑难解析154

四、质谱数据分析说明及疑难解析154

五、结语160

第二节基因芯片160

一、引言160

二、工作原理161

第三节基因芯片的制备163

一、概述163

二、探针的选择和制备164

三、基因芯片基片的选择和准备165

四、基因芯片的制作166

第四节基因芯片的检测168

一、基因芯片的杂交和数据获取168

二、基因芯片分析常用的软件和数据库170

第五节基因芯片的应用171

一、基因芯片与病原微生物检测171

二、基因芯片与肿瘤172

三、基因芯片与药物研发174

四、结束语176

参考文献177

第九章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技术178

节凝胶迁移实验178

一、引言178

二、实验设计与基本步骤179

三、实验举例与结果说明184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186

第二节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187

一、引言187

二、实验基本步骤188

三、实验举例190

四、实验注意事项191

第三节RNA沉降192

一、实验基本原理192

二、实验基本思路193

三、实验举例说明198

参考文献199

第十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200

节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200

一、引言200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201

三、实验设计流程202

四、实验方法202

五、实验结果说明208

六、疑难解析212

第二节GST沉降213

一、实验基本原理213

二、实验基本步骤213

三、实验举例216

四、实验注意事项220

第三节免疫共沉淀221

一、引言221

二、实验设计和基本步骤222

三、实验结果举例223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226

第四节细胞共定位226

一、引言226

二、实验设计和基本步骤227

三、实验结果举例说明227

四、实验注意事项229

参考文献229

第十一章微生物体内同源重组技术231

节传统的大肠杆菌体内同源重组方法(RecA重组系统)231

一、引言231

二、利用RecA重组系统构建痢疾杆菌hns基因插入突变体231

三、RecA重组系统构建突变体的其他方法234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35

五、小结235

第二节Red/ET重组系统236

一、引言236

二、痢疾杆菌酸hns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237

三、Red同源重组技术应用策略239

四、应用Gap-Repair克隆技术构建pBR322-Red载体241

五、Red/ET重组系统的其他应用244

六、小结244

参考文献244

第十二章转基因动物技术246

节转基因动物概述246

一、转基因动物的概念246

二、转基因动物的分类246

三、转基因动物的命名247

四、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248

五、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和伦理学问题249

六、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概况250

第二节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动物251

一、仪器设备及材料251

二、实验动物准备252

三、转基因动物制备方法253

四、影响转基因动物效率的因素256

第三节利用ES细胞制备转基因动物257

一、ES细胞的研究历史257

二、E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57

三、ES细胞分离培养的基本方法258

四、ES细胞的遗传修饰262

五、转基因制备269

参考文献270

第十三章基因打靶技术271

一、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271

二、利用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打靶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272

三、基因打靶的策略274

四、基因打靶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前景286

参考文献287

第十四章流式细胞术实验方法291

一、引言291

二、实验方法294

三、实验结果分析299

四、流式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309

参考文献311

第十五章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诱导分化313

节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313

一、引言313

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314

三、实验方法315

四、实验结果318

五、注意事项321

第二节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324

一、引言324

二、骨髓法325

三、密质骨法325

第三节人胚胎干细胞的培养334

一、引言334

二、实验材料335

三、实验方法335

四、注意事项339

第四节CD34 造血干细胞与CD14 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分化339

一、引言339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340

三、实验结果343

四、注意事项345

参考文献346

第十六章小RNA的构造及实验技术351

节miRNA克隆351

一、材料与设备352

二、实验方法352

三、疑难解析355

第二节miRNA Northern Blot355

一、材料与设备355

二、实验方法356

三、疑难解析357

第三节miRNA原位杂交357

一、材料与设备357

二、实验方法358

三、疑难解析359

第四节基于poly(A)加尾的miRNA RT-PCR359

一、材料与设备359

二、实验方法360

三、疑难解析361

第五节miRNA功能研究362

一、miRNA表达检测362

二、miRNA功能筛选鉴定362

三、miRNA靶基因鉴定364

第六节siRNA的构造及实验研究365

一、引言365

二、如何进行siRNA实验368

三、常用siRNA实验的基本步骤371

四、实验结果说明374

五、疑难解析376

参考文献376

第十七章非编码RNA数据库及在线分析工具介绍379

一、综合性非编码RNA数据库379

二、miRNA相关数据库及预测403

三、rRNA相关数据库及预测424

四、sRNA相关数据库及预测432

五、siRNA相关数据库及预测448

六、tRNA相关数据库及预测456

七、snoRNA相关数据库及预测471

参考文献478

作者介绍


叶棋浓,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军队医学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总后勤部“科技银星”。。《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ournal of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杂志》、《国际肿瘤学》等杂志编委。

文摘


序言



经典著作的传承与创新:深入剖析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石 书名: 《生物技术前沿:从基础原理到应用实践》 作者: 诸位资深生物学家与实验技术专家(虚构)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虚构) ISBN: 9787030XXXXX(虚构) --- 内容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浪潮中,生命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推动着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深刻变革。《生物技术前沿:从基础原理到应用实践》一书,正是为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当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核心、最具应用价值的技术体系而精心编撰的。本书立足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最新的科研进展与行业标准,旨在为广大学生、科研工作者及技术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权威且实用的参考指南。 本书的叙事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涵盖了现代生物技术学的四大支柱及其交叉融合的前沿应用。我们避开了对单一、特定实验技术的罗列,转而构建一个宏观的技术生态图景,强调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原理的普适性以及在解决复杂生物学问题时的协同作用。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学核心原理的再认识与深化 本部分回归到生命科学的基石——基因、蛋白质及其调控网络。然而,我们并未停留在传统的教科书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驱动现代技术发展的理论模型更新。 1. 基因组学的革命性进展: 详细阐述了新一代测序技术(NGS)背后的化学与物理机制,重点分析了单细胞组学如何克服了组织异质性的传统障碍,并讨论了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在解析组织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我们着重分析了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在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中的算法优化,而非仅仅是物种鉴定。 2. 蛋白质组学的量化与动态分析: 本章不仅介绍了质谱技术在蛋白质鉴定和定量中的标准流程,更侧重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PPI)的构建策略,包括酵母双杂交的高通量优化、化学生物学探针(如PROTACs的靶点发现)的应用范式,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模型预测翻译后修饰(PTMs)对信号传导的影响。 3. 基因表达调控的精细化解析: 深入剖析了表观遗传学的核心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的检测新方法(如ChIP-seq的改进版CUT&Tag),以及非编码RNA在转录后调控中的复杂网络构建方法。 第二部分:合成生物学与基因编辑的范式转移 合成生物学代表着“设计生命”的雄心,而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力工具。本部分着重于设计、构建与验证的闭环流程。 1. CRISPR/Cas系统的进化与精准化: 我们详细比较了经典Cas9系统与新型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 BEs)和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ors, PE)在脱靶效应控制和编辑效率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体外体相容性设计(In Vitro/In Vivo Compatibility Design)来优化体内递送策略,以及利用RNA引导的表观遗传调控技术(如CRISPRa/CRISPRi)进行非基因组改变的调控。 2. 复杂生物元件的模块化构建: 阐述了如何运用工程学原理(如标准化、模块化)来设计复杂的合成基因线路。内容涵盖了正交性的实现、反馈回路与振荡器的构建,以及如何利用高通量筛选平台(如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FACS)对构建的元件进行快速性能评估。 3. 非模式生物的工具箱开发: 探讨了针对非模式生物(如重要农作物、特定病原体)快速建立遗传操作工具的方法论,强调了反转录病毒载体与腺相关病毒载体(AAV)在不同组织靶向性上的优化策略。 第三部分:生物成像与数据科学的融合 现代生物学已不再是“湿实验”的独角戏,先进的成像技术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是理解复杂系统的关键。 1. 活细胞成像技术的高级应用: 重点介绍超分辨率显微技术(如STED、PALM/STORM)如何突破衍射极限,实现对分子动态过程的追踪。此外,对活体多光子成像在哺乳动物模型中进行长期、低损伤观察的伦理与技术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们强调了时间分辨成像在捕捉快速生化事件中的不可替代性。 2. 生物信息学的数据集成与建模: 这一章节是连接实验数据与科学结论的桥梁。内容涵盖了多组学数据整合的统计学方法(如多变量分析、张量分解),机器学习(ML)在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与序列预测中的突破),以及构建系统生物学模型(如代谢流分析、网络动力学模拟)来预测系统行为。 第四部分:生物技术在产业转化中的前沿实践 本书的落脚点在于技术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特别关注生物制药、诊断和农业领域的最新趋势。 1. 下一代生物制剂的开发策略: 详细分析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设计原理,包括连接子化学与有效载荷的选择。此外,对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的热点进行了梳理,包括CAR-T细胞的实体瘤穿透优化、通用型细胞疗法(UCAR)的开发挑战,以及体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向功能细胞(如神经元、心肌细胞)分化的高效培养体系。 2. 即时诊断(POCT)与生物传感器: 探讨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如何实现对超低浓度生物分子的快速、便携式检测。内容聚焦于电化学与光学传感在早期疾病筛查中的灵敏度提升,以及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如量子点、金纳米粒子)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 可持续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应用: 讨论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改良作物的抗逆性、营养价值的策略,以及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开发流程,强调了环境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性。 --- 本书特色: 原理驱动,实践导向: 每一项技术都建立在严谨的理论推导之上,并配以详尽的实验流程设计考量。 跨学科整合视角: 强调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信息科学的交叉点,培养读者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前沿性与批判性并重: 不仅介绍“能做什么”,更分析“为什么能做”以及“局限性在哪里”,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学术思考。 本书适合生物科学、生物工程、药学、医学检验等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在制药、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研发和质量控制的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方法论,为未来的科研突破与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正版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实验技巧》真是让我这个初入科研领域的新人眼前一亮。首先要提的就是它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享受。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都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查阅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流程图,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难得的是,书中对每一个核心技术的介绍都配有极其详尽的插图和流程示意图,很多经典文献中晦涩难懂的实验步骤,通过书中的图解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我记得在摸索PCR扩增条件优化的时候,按照书上提供的“梯度设置参考”和“常见问题排查树”,我很快就找到了最佳条件,省去了大量试错的时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也相当扎实,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罗列操作步骤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步背后的生化原理,这对于我理解“为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比如在谈到DNA提取时,它详细解释了SDS、EDTA和蛋白酶K协同作用的机制,让我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步骤,而是真正理解了如何“掌控”实验的走向。这本书绝对是实验室必备的“武功秘籍”,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评分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很多声称“最新”、“最全”的实验技术手册往往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都是东拼西凑,实用性不强。但《正版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实验技巧》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临床和科研经验积累。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一点是它对“失败的艺术”的处理。在每一章节的末尾,作者都会设置一个“陷阱预警”或“Troubleshooting Q&A”的版块,这简直是救命稻草!比如,在进行Western Blot时,如果一抗二抗孵育后背景过高怎么办?书中给出了多达五种不同的排查方向,从清洗液的盐浓度到封闭液的选择都有细致的指导,而且作者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哪些是新手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我对比了自己之前看过的几本国外原版教材,这本书在对中国实验室特定条件(比如某些国产试剂的兼容性)的考量上做得更为贴心。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宣讲,而是脚踏实地的操作手册,真正体现了“技术与技巧”的结合,非常接地气,对于追求高效率和高重复性的实验工作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逻辑性极强,简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做的学习路径图。它没有采用简单的章节罗列法,而是将技术模块化,从基础的核酸提取、纯化开始,层层递进到复杂的基因编辑和高通量测序的样本制备部分。我尤其喜欢它对“技术演进史”的穿插介绍。比如,在讲到传统Sanger测序后,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到NGS,而是用一个小节回顾了早期测序的局限性,这使得读者在学习新技术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些“现代技术”的革命性意义。此外,书中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选择给出了清晰的决策树。例如,当你需要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时,是选择RT-qPCR还是RNA-Seq?书中从成本、通量、灵敏度和数据解读复杂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并给出了推荐的实验流程图。这种全景式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研究思路,让我明白科研工作不是单项技能的比拼,而是对多种工具的综合运用和选择能力。

评分

我是一个偏重生物信息学背景的科研人员,本以为分子生物学的实验细节对我来说会显得冗余,但《正版润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实验技巧》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这本书在处理“数据产生与质量控制”的衔接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阐述了如何从实验设计源头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而不是等数据出来再被污染数据搞得焦头烂额。比如,在讨论质粒构建和转染效率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方法,还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qPCR来评估转染效率的准确数值,以及这个数值如何直接影响后续的下游分析。对于我们信息分析人员来说,理解样本的“前世”至关重要,只有了解了实验操作中可能引入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来源,才能在后续的分析中进行更精准的校正和过滤。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整合,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实验手册,它更像是一本关于“高质量数据生成规范”的指导纲领,对于任何需要依赖实验数据进行严谨建模和分析的人来说,都是极具启发性的。

评分

这本书的“技巧”二字,绝非虚名。它不像某些官方指南那样冷冰冰地罗列标准操作程序(SOP),而是充满了“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例如,在处理对酶非常敏感的RNA样本时,作者特意提醒,在冰浴和工作台之间转移管子的时间控制,以及分装酶的策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微量核酸的定量部分,书中细致地分析了NanoDrop与荧光法(如Qubit)在测量不同浓度和组分样本时的系统偏差,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验目标(是关注绝对浓度还是相对比例)来选择合适的定量工具,甚至给出了不同试剂盒的“性格分析”。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以及对操作变量的深度剖析,使得这本书的使用体验远超同类书籍。它仿佛一位经验丰富、不厌其烦的导师,时刻在旁边指导你,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大大提升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可重复性,是值得每一位分子生物学研究人员常备案头的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