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中层管理者/ 9787515807881/ 陈志嵘,陈宝光/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如何当好中层管理者/ 9787515807881/ 陈志嵘,陈宝光/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层管理
  • 管理技能
  • 领导力
  • 团队建设
  • 职业发展
  • 企业管理
  • 个人提升
  • 沟通技巧
  • 执行力
  • 陈志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瞻远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07881
商品编码:2843789960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当好中层管理者

定价:32元

作者:陈志嵘,陈宝光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5807881

字数:12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认知篇
为什么要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才能
一 谁阻碍了组织的发展
1 中层管理者,你究竟在干啥
2 有能力vs无能力
3 圈子文化
4 皇帝心态Vs小货郎心态
二 向现代企业迈进,只需比别人多一点点不同
1 从中层管理者的职责说起
2 中层管理者:你是谁
3 先天vs后天
勤修篇
中层管理者的十一项核能修炼
一 理解力——找准位置才能做对事
1 角色认知
2 中层的十个到位
3 资源整合
4 中层管理者的“三承三启”
二 克己力——管好他人之前先管好自己
1 认识情商
2 认识逆商
3 记住:情绪起不了任何作用
4 训练克己力的诀窍
三 学习力——要么前进要么被淘汰
1 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2 将学习工作化
3 学习力训练大法
四 自省力——进步就是不断战胜自我
1 正心方能修身
2 我是一切的根源
3 做好自己
五 沟通力——管理从有效沟通开始
1 了解九型人格与人更好沟通
2 应对下属的沟通技巧
3 读懂领导是沟通的前提
4 九型人格与团队建设
5 有效的沟通力训练
六 传播力——有效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1 什么是传播力
2 在演说中传播
3 在培训中传播
4 提高传播力的利器
七 领导力——重要的是让下属动起来
1 做到有效授权
2 人性激励
3 情景领导
4 全力打造领导力
八 系统力——始终把组织的成长放在位
1 系统价值观
2 系统的五大特性
3 系统优化
4 如何提升系统力
九 目标力——有目标,才会有行动的方向
1 目标管理
2 目标的要素
3 如何分解目标
4 目标是源泉
5 管理目标的方法
6 训练你的目标力
十 解决力——解决问题。才能有结果
1 问题的认知及其分类
2 解决问题的两种技术
3 异常问题的解决流程
4 问题的解决之道
十一 改善力——没有改变。就没有成长和进步
1 发现企业的成长动力
2 提案改善制度
3 改善实施流程
4 改善的基本工具
5 训练改善力的有效途径
后记

内容提要


★ 本书能帮助刚刚进入中层管理岗位者轻松上手,使正在迷茫的中层管理者重拾信心,重装上阵,并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遇到了瓶颈的中层管理者,迅速打开局面,重振雄威。


领导艺术的精髓:高效能团队构建与变革驱动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组织中“中层管理者”这一关键角色的复杂性与挑战,聚焦于如何从战术执行者成功转型为富有洞察力的战略伙伴和团队赋能者。它摒弃了空泛的理论说教,转而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实战工具箱,旨在帮助管理者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效驾驭跨部门协作、激发团队潜能,并成为组织变革的有力推动者。 全书结构围绕管理者必须精通的三大核心支柱展开:战略理解与向下对齐、人员发展与文化塑造、以及冲突管理与高效决策。 第一部分:从“执行者”到“战略连接器” 本部分旨在帮助中层管理者清晰定位自己在组织金字塔中的战略枢纽地位。 1. 洞悉全局的视角转换: 探讨如何超越日常事务的琐碎,将部门目标与公司的宏观愿景紧密结合。详细阐述了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确保指令的准确性)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将一线的声音转化为可执行的洞察)的双向沟通机制。内容包括如何解读年度报告、理解财务报表中的关键指标(如ROI、利润率、现金流),并将这些指标转化为部门可量化的行动计划。 2. 目标管理的精细化艺术(OKR与KPI的整合): 提供了超越传统KPI设定的方法论。重点解析了如何设计“有挑战性但可实现”的目标体系(OKR),并论述了如何在季度回顾中实现对目标的动态调整。特别关注“目标漂移”的预防,确保所有团队成员的精力集中在对组织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成果上。 3. 资源优化配置的智慧: 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预算受限的环境下,进行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技术资源的优先级排序。涵盖了投资回报率(ROI)分析在项目选择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为高价值项目争取额外支持的沟通技巧。 第二部分:人员的潜能激发与高绩效文化构建 中层管理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对人才的开发和团队氛围的营造上。本部分侧重于领导力的软技能与实战演练。 4. 授权的哲学与实践: 区分了“放权”与“不负责任”的区别。提供了分层级授权模型(基于员工能力与意愿矩阵),详细指导管理者如何设置清晰的授权边界、提供必要的支持系统,以及在授权后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跟进,避免“微观管理”(Micromanagement)。 5. 绩效反馈的建设性对话: 颠覆了传统年终考核的模式,提倡持续性、即时性的绩效辅导。书中提供了“SBI”(情境-行为-影响)反馈模型,并指导管理者如何处理高绩效者面临的倦怠问题,以及如何对持续低绩效的员工进行明确的改进计划(PIP)设定与跟进。 6. 辅导与教练的差异化应用: 阐述了教练(Coaching)是激发员工自我发现潜能的关键工具。通过“GROW”模型(目标、现状、选项、行动),教会管理者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员工解决复杂问题,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同时,讨论了识别和培养“未来领导者”的内部人才梯队建设策略。 7. 跨文化与多元化团队的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了如何管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代际差异(如千禧一代与Z世代)的团队成员,确保包容性(Inclusion)成为驱动创新的源泉,而非摩擦点。 第三部分:变革导航与复杂性管理 中层管理者是组织变革中最常受到冲击的一环。本部分聚焦于危机处理、冲突化解及驱动组织转型。 8. 结构性变革的沟通艺术: 变革往往伴随不确定性和阻力。本书详细分析了变革过程中的五种常见阻力类型,并提供了针对性的沟通策略,例如如何处理员工对“裁员”或“流程重组”的恐惧。强调“透明度高于一切”的原则,以及如何通过“早期胜利”(Quick Wins)来建立对变革的信心。 9. 高压环境下的冲突解决: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建设性的张力。内容包括:从“立场”深入到“利益”的冲突分析框架;调解部门间资源争夺战的实用技巧;以及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非正式权力斗争,维护公平公正的职业环境。 10. 决策的质量与速度: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快速、高质量的决策至关重要。本书引入了“责任分配矩阵”(RACI模型)来明确决策权限,避免“责任真空”。此外,还探讨了如何平衡“数据驱动决策”与“直觉/经验决策”的权重,特别是在缺乏完整信息时的“满意化”(Satisficing)决策策略。 11. 时间管理与自我效能: 认识到中层管理者的时间稀缺性,本部分提供了高级的时间管理技巧,特别是“深度工作”与“任务批处理”的结合。同时,强调管理者必须关注自身的心理韧性(Resilience),防止职业倦怠,确保领导力的可持续性。 结论:构建持续学习的组织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管理者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构建一个具有自我纠错和持续改进能力的系统。通过整合战略思维、人本领导力和变革管理工具,本书旨在将中层管理者塑造成真正驱动组织增长和适应未来的核心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团队的稳定和士气。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好”管理者,并非是事必躬亲的“救火队员”,而是能够构建一个健康、高效、能够自我运转的团队的“设计师”。书中对于授权、信任和激励机制的探讨,让我对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尝试着在工作中应用书中提到的“微管理”的危害,转而给予团队成员更大的自主权,并创造更多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效果是显著的,我发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成员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处理团队内部冲突的建议,也非常实用。它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平息争吵,而是引导你去理解冲突背后的根源,并从中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更加成熟和富有建设性的管理方式。这本书让我明白,管理不仅仅是关于“管”,更是关于“理”,是关于如何理解人、激发人和成就人。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一般的工具书那样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与你分享他的见解和感悟。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并没有过多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将管理中的困境和解决方案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案例时,会联想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然后不由自主地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书中对“逆向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找到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刺头”员工的章节,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开除”或“批评”的建议,而是引导我去理解“刺头”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尝试通过沟通和调整来化解矛盾。这种处理方式,让我觉得更加人性化,也更加有效。这本书让我觉得,管理并非是冰冷的规则和制度,而是温暖的沟通和人性的关怀,是关于如何与人协作,共同达成目标。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管理书籍抱有一些怀疑的态度,觉得它们往往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然而,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中层管理理论融化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实际的场景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情商”在中层管理中重要性的论述。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谈论情商,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理解和回应下属的情绪、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你管理技能,更是在培养你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温度的领导者。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识别团队中的‘沉默的大多数’”的章节,它提醒我,很多时候,真正的意见和潜在的问题,可能隐藏在那些不那么爱发言的成员身上,而如何去发掘和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提升团队整体效能的关键。这本书教会我,管理不仅仅是权力的运用,更是责任的担当,是智慧的运用,更是对人的深刻洞察。

评分

这本书读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不像书名那样直白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作者并没有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籍”,而是强调了中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的特殊位置,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向上管理”和“向下赋能”的论述,这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指导,更是关于如何理解不同层级员工需求和期望的哲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上级、与下属的互动模式,意识到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沟通方式和期望值的错位。书中提到的情景模拟和反思练习,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能够带着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日常工作中的复杂局面。比如,书中描述的一个项目延期案例,不仅仅停留在批评责任人,而是深入剖析了流程设计的缺陷、风险预估的不足以及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断层,这种层层剥茧的分析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管理”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任务的分配和进度的跟踪,而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智慧、同理心和战略眼光的艺术。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为如何平衡好“执行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而苦恼。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清晰的方向。它让我明白,中层管理者并非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传声筒”,而是在组织战略和基层执行之间起着至关重要“连接器”和“转化器”的作用。书中对于如何理解公司战略、并将其分解为可执行的计划,以及如何将基层的反馈有效地上报给高层,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培养‘主人翁意识’”的观点。它不仅仅是要求员工完成任务,更是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如何为团队和公司贡献更多价值。我尝试着在我的团队中推广这种理念,鼓励大家不仅仅是“做”,更是去“想”,去“创”。这种转变,让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让我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向上看”、“平着看”和“向下看”的视角,并且能够将这三种视角有效地融合,为团队和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