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手册(2018年增订本) | ||
| 定价 | 28.00 | |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2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本书编写组 编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7404880 | |
一部分相关基本知识
1.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
2.党员的基本义务
3.党员的基本权利
4.党员领导干部 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5.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6.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7.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8.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
9.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10.“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11.“两个务 ”
12.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13.正确对待犯的同志
14.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
15.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
16.党的各级委员会的监督职责
……
359.严肃查处贪污、私分抗震救灾款物行为
2018年1月,根据党的19通过的新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党内监督条例》《中国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等重要文件,我们对本书作了大规模修订,增补党的基本知识、新时代党的建设相关规定等内容,使本书更加切合当前学习党的19大的要求。希望本书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助手。
这本《红色基因:探寻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任意门。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触,穿梭于各个历史时期,深入挖掘了共产党人那些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的瞬间。我特别喜欢他叙述革命先辈在极端困苦环境下如何坚守信仰的那一部分,那种文字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和泥土的气息。比如,对红军长征途中,战士们如何用野菜充饥、如何夜宿雪山时互相搀扶的描写,没有宏大叙事下的干瘪,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坚韧。书中对于不同历史阶段精神内核的提炼也极其到位,从早期的“抛头颅洒热血”到后来的“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脉络清晰,逻辑严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震撼,感觉自己仿佛也参与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回顾,更像是一部生动的、跨越时空的精神导师语录,让人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重新审视“为什么出发”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读完后,内心会感到一种充实和振奋。
评分《静默的田园:西方古典音乐的内心风景》这本书,如同其名,提供了一种回归内心宁静的阅读体验。它并非一本枯燥的音乐史,而是侧重于分析那些伟大作曲家在创作关键时期的心境和他们作品中蕴含的“空间感”。比如,作者对巴赫赋格曲中那种近乎建筑学的结构美感的剖析,简直让人醍醐灌顶,理解了为什么那种音乐能够带来秩序感;又比如,对德彪西印象派作品中对光影和水流的音乐化捕捉,描述得诗意盎然。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优美,充满了一种哲学的韵味,它教导读者如何“聆听”音乐中那些没有被演奏出来的“空白”和“呼吸”。我发现,自从读了这本书后,当我再次播放莫扎特的奏鸣曲时,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旋律,而是开始主动地去解读作曲家在特定和弦转换时所构建的情感迷宫。对于那些希望提升音乐鉴赏层次,并将古典音乐视为一种精神慰藉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好的向导。
评分我向所有热爱侦探小说的朋友们隆重推荐《迷雾之城:伦敦侦探的最后委托》。这部作品的氛围营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描绘,细致到每一条鹅卵石小巷的潮湿气味和煤气灯下晃动的斑驳影子都能被读者清晰地“闻到”和“看到”。主角——那位饱受神经衰弱困扰的私家侦探,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略带偏执的观察力,使得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充满了心理博弈的张力。最妙的是,案件本身的逻辑链条极为精巧,层层设障,当你以为已经抓住了凶手时,作者总能在最后一刻抛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动机或证据,将你拉回原点。我尤其欣赏它在揭示社会底层悲剧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克制而深沉的同情心,这让它超越了一般的“谁是凶手”的游戏,上升到了对社会病态的深刻反思。读完最后一页,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伴随着对伦敦灰暗美学的留恋,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量子力学与宇宙的奥秘》这本书,坦白地说,是我花了最多毅力才啃下来的“硬骨头”,但回报是巨大的。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学术功底深厚的物理学家,他对于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的推导过程描述得极其详尽,甚至不厌其烦地加入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和逻辑推演,这对于非物理专业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然而,正是在这种严谨的推导背后,我窥见了宇宙运作的某种优雅和必然性。书中对“多世界诠释”和“哥本哈根诠释”的对比分析,尤为精彩,作者并没有急于站队,而是冷静地展示了每种理论背后的哲学意涵。读完后,虽然我可能还是无法“直觉地”理解量子世界的荒谬,但我至少能够以一种更尊重和敬畏的态度去面对那些微观层面的不确定性。这本书更像是一次严谨的智力训练,它教会你如何用逻辑的链条去逼近那些看似不可知的事物,是一次令人头皮发麻但又无比过瘾的思维冒险。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这本书,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文化交流的许多刻板印象。作者的论证视角非常新颖,他没有采取简单的“西方中心论”或“本土主义”的二元对立,而是聚焦于文化在跨境流动中所产生的“混杂性”与“重塑性”。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尤其是对社交媒体、流行音乐和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深入剖析,极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数字游牧民”群体的章节,探讨了当个体身份不再被地理边界所定义的时代,他们如何在虚拟空间中构建新的社群归属感,这在我的日常观察中有着强烈的共鸣。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略显学术化,但其思想的锐度极高,每读一页,都需要停下来细细琢磨作者抛出的那些尖锐的问题。它迫使你跳出自己固有的文化舒适区,去直面全球化带来的张力与机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分析复杂文化现象的工具箱,而不是给你一个预设好的答案,非常适合那些对社会学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深度思考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