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介绍Brand Introduction | 书名: | 战争事典043 |
| 作者: | 指文烽火工作室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装帧: | 平装 |
| 页码: | 208 |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详述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与法国国王、奥斯曼苏丹在意大利与地中海的较量!
看安史之乱后,三代世袭、雄踞齐鲁近六十年的淄青(平卢)李氏家族,如何被唐宪宗一朝打倒!
回顾1862年马里兰会战,再现M国内战期间骇人听闻并促使林肯总统宣布《解放宣言》的安提塔姆战役!
描绘迦太基、叙拉古、古罗马三方势力对西西里的争夺,着重阐述*一次布匿战争。
系统梳理清朝旧式战船、水师与海防,以此勾勒清朝海军大致水平。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赵恺:江苏苏州人,生于鱼米之乡,求学于燕赵之地。寒窗十载,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自知无才经邦济世,唯能以相关理论谋一温饱而已。大学时代,无其他嗜好,只爱出没于图书馆中,故虽未到而立之年,已是书虫一只。专好于近代历史,常自诩略有小成,现出版有《一言难尽:全元历史现场》《军国凶兽:日本战史》《猛禽崛起:美国战史》《军部当国》等历史科普读物。
不朽如梦:本名季庆丰,文史爱好者,精通中外军政历史文章写作,曾参与《秘密战三千年》《战争事典》《透过镜头看历史》等图书的写作。
张宏伟:北京宅男奶爸一枚,自幼颇爱历史,尤好19世纪军事史,在超音速论坛上发表过《普鲁士之鹰复活:罗斯巴赫与洛伊滕战役》《美国—墨西哥战争史》。
七丘之狼:本名丁毅,80后历史爱好者,喜好古典希腊、希腊化时代以及罗马共和时期的历史,并对欧洲中世纪史有涉猎。
李元骏:从小喜欢历史与文学,工作之余爱钻研历史,对较为冷门的历史片段有着浓厚的兴趣。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战争事典043:地中海上的较量·唐宪宗平藩淄青·清朝旧式战船》共收录了五个不同时期的历史、战争故事。
其一,详述16世纪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宏图壮志,他在任期间,不仅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展开了夺意大利的战争,还与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在地中海上进行了一番较量。
其二,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割据成了大唐又一棘手问题,淄青叛乱就是其中之一,回顾唐宪宗对雄踞齐鲁近六十年的淄青李氏家族的分化瓦解。
其三,M国内战期间,南北双方为争夺马里兰,爆发了骇人听闻的血腥“一日战役”——安提塔姆战役。全面讲解这场促使林肯宣布《解放宣言》的大会战。
其四,再现古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西西里岛爆发的*一次布匿战争,此役后,罗马取代迦太基成为地中海上不可招惹的强者。
其五,系统梳理清朝旧式战船、水师与海防,以此勾勒清朝海军大致水平,解答其为何在鸦片战争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录Catalog 前言
大视野下的意大利战争——查理五世和他的地中海时代
一代强藩的崩塌——唐宪宗平定淄青李师道之役始末
血色金秋——1862年马里兰会战
三腿的美杜莎——迦太基和罗马的西西里争夺战
外强中干,华而不实——清朝旧式战船、水师与海防
插图Illustrations 前言/序言Foreword/Preface 自1494年法国出兵那不勒斯,意大利便成了西班牙与法国争夺的焦点,是以查理五世即位西班牙国王后,便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进行了殊死较量。与此同时,随着奥斯曼帝国不断向西开边拓土,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与查理五世与之间的对抗与博弈同样引人瞩目。种种精彩尽在《大视野下的意大利战争——查理五世和他的地中海时代》。
“安史之乱”期间,孤悬海外的东北重镇平卢被迫南移至青齐,遂成淄青。淄青镇自李正己担任节度使以来,家族内部三代世袭,雄踞齐鲁近六十年,但在唐宪宗的征伐下,只七个月便分崩离析了。《一代强藩的崩塌——唐宪宗平定淄青李师道之役始末》讲述的便是这段历史。
1862年9月,邦联的李将军带领北弗吉尼亚军团入侵马里兰州,一场惨烈的对攻战就此拉来帷幕。为争夺马里兰,南北双方经历了美国内战中无比血腥的“一日战役”——安提塔姆战役!《血色金秋——1862年马里兰会战》带你回顾这场促使林肯宣布《解放宣言》的大会战。
在古希腊时代,西西里岛上散落着许多殖民城市,其中希腊城邦叙拉古实力强横,常与迦太基争夺岛屿的控制权。而罗马随着实力的强盛,也掺和进这场斗争。《三腿的美杜莎——迦太基和罗马的西西里争夺战》为你详述三方势力在西西里的角逐以及*一次布匿战争!
鸦片战争中,几乎每场战役都是英军舰队与清军沿海炮台作战,清军水师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何以出现这种情况?《外强中干,华而不实——清朝旧式战船、水师与海防》一文将为你解答疑惑,从多个方面梳理清朝水师各阶段的状态和战斗力。 温馨提醒 Warm reminder 指文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关于发票
本店提供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以及邮箱或者手机号。 关于发货
正常情况下,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逢周末节假日或大型促销活动除外。
《海天烽火:帝国远征与海上争锋》 第一卷:海疆风云与文明的碰撞 亚平宁半岛,阳光穿透古老的橄榄树林,洒落在一片片饱经风霜的战场遗迹上。这里曾是罗马帝国辉煌的摇篮,也是无数战争 epic 的发生地。公元前三世纪,一个新兴的强大势力——罗马,正以其坚定的步伐,向地中海的霸权发起挑战。而在这片碧波万顷的“内海”上,另一位海上巨头——迦太基,早已在此盘踞数百年,构筑起令人生畏的海洋帝国。 《海天烽火》的开篇,便将读者拉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时光。我们不会深入探讨具体的战役细节,不会描绘冷兵器时代血肉横飞的惨烈,而是着眼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这场旷日持久的海上争霸——布匿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争夺地盘的零和博弈,更是两种文明、两种价值观、两种军事体系的深度碰撞。 罗马,这个共和国的继承者,以其严密的军团组织、近乎偏执的纪律和对陆战的精湛技艺闻名于世。然而,在海上,他们最初显得笨拙而无力。迦太基,这个拥有古老航海传统的腓尼基后裔,早已掌握了制海权,他们的三列桨战船如同幽灵般在地中海游弋,其商贸网络遍布各地,财富与海军力量相互支撑。 本书第一卷,将带您穿越时空,感受罗马人是如何在一次次失败与屈辱中,痛定思痛,模仿、学习、创新,最终建造起一支能够与迦太基抗衡的海军。我们关注的不是战船的尺寸、舰炮的射程(这些在那个时代还不存在),而是战略思维的转变、技术革新(如“乌鸦桥”的发明)的战略意义、以及整个罗马社会在面对海上挑战时的动员能力。 您将看到,罗马人如何将陆战的战术运用到海上,如何从迦太基人那里汲取造船和航海的经验,又如何凭借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不屈的意志,一点点蚕食迦太基的海上优势。迦太基人并非束手无策,他们拥有出色的海军将领,如汉尼拔(虽然他的辉煌更多体现在陆地战场,但其家族在海军方面也有深厚根基),他们的海军战术灵活多变,但面对罗马人近乎疯狂的消耗战和技术上的追赶,最终显得力不从心。 本卷并非简单的历史叙事,它旨在揭示一个普遍的军事规律:当一个陆地强权决心征服海洋时,其潜在的战略纵深、资源调动能力和对失败的容忍度,往往会成为其最终获胜的关键。罗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民族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中海,这个古老文明的十字路口,因罗马的崛起而彻底改变了格局,为后续的欧洲历史奠定了基调。 第二卷:王朝的铁腕与边疆的平息 时钟拨回到中国,唐朝。这是一个被后世誉为盛世的时代,然而,盛世之下,并非总是歌舞升平。特别是到了唐宪宗时期,曾经繁荣的帝国,却面临着一股股强大的离心力——藩镇割据。其中,淄青地区,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其藩镇的桀骜不驯,成为了中央王朝稳定统治的巨大威胁。 《海天烽火》第二卷,将聚焦于唐宪宗那段艰辛而卓绝的平藩岁月。我们不会沉溺于宫廷斗争的琐碎,也不会过度渲染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深入剖析唐朝中央王朝与地方藩镇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唐宪宗在平定叛乱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军事魄力。 当时的淄青,盘踞着一批世袭罔替的藩镇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收取赋税,甚至可以自行任命官吏,形同独立王国。这对唐朝中央集权的统治构成了严峻挑战。然而,唐宪宗不同于以往某些妥协退让的皇帝,他继承了唐初以来强汉盛唐的遗风,坚信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决心以雷霆手段,重塑王朝的权威。 本卷将呈现唐宪宗是如何一步步瓦解藩镇势力的。他并非一味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而是采取了更为精妙的策略: 分化离间: 利用藩镇内部的矛盾,策反部分藩将,削弱其整体力量。 经济制裁: 采取措施限制藩镇的财政收入,使其难以维持庞大的军队。 军事威慑与精准打击: 在关键时刻,调集中央军,对顽固的藩镇进行精准打击,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其就范。 怀柔与恩威并施: 在军事行动的同时,也保留了招抚的通道,对于愿意归顺的藩镇,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以争取民心,稳定地方。 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唐宪宗在平定淄青藩镇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是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相适应的。例如,他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官僚系统与军事力量的关系,以及他如何激励士气,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这场平藩之役,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反复与艰辛。唐宪宗经历了多次挫折,甚至遭遇过兵败的危险。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凭借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成功地削弱甚至消灭了淄青等地的藩镇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央王朝的权威。 本卷的意义在于,它展现了一个成熟的帝国是如何应对内部挑战的。唐宪宗的平藩,是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帝国的衰落,也为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埋下了伏笔。通过对这场战争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运作机制,以及在维护国家统一过程中,统治者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第三卷:古帆新影与时代的回响 在本书的第三卷,我们将视角投向一个更为遥远的时代,清朝。这是一个与前两卷有着截然不同时代背景的王朝,它面对的外部挑战,也从地中海的文明碰撞、中原王朝的内部整合,转变为与新兴西方列强的接触与较量。而在这场较量中,一个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军事力量——旧式战船,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海天烽火》的最后一卷,将探讨清朝旧式战船的命运,以及它们在面对西方近代海军时的尴尬境遇。我们不会沉溺于八旗、绿营的战术细节,也不会详细描述每一次海战的胜败。我们的关注点,在于一个国家军事技术传统的衰败,以及这种衰败所折射出的更深层面的社会、政治与文化问题。 清朝的旧式战船,包括各类帆船、火船等,它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守护中国海疆、支持海上贸易的重要工具。它们的设计和建造,凝聚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海上环境。然而,进入近代,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深入,蒸汽动力的出现,以及近代海军战术的革新,旧式战船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本卷将剖析: 技术代差: 蒸汽动力的战舰,其速度、机动性和续航能力,远超风帆战船。而近代火炮技术的进步,更是让旧式战船的防御和攻击力相形见绌。 战术演变: 西方海军发展出了更注重编队协同、火力打击和远距离作战的新式战术,而清朝旧式战船所擅长的接舷战、冲撞战等,在近代海战中已不再是主流。 制度与思想的滞后: 清朝统治者对于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迟钝和保守。尽管有一些“洋务运动”的尝试,但其根本性的改革并未深入,旧有的官僚体制和思维模式,阻碍了真正的技术革新和军事变革。 国家力量的对比: 面对国力衰退、内忧外患的清朝,其用于海防的投入,与那些依靠工业革命崛起、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西方国家,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本卷将通过对清朝旧式战船这一具体载体,折射出整个清朝末年,在面对全球性变革时,所展现出的被动与无奈。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技术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一个古老帝国如何走向衰落,以及在历史的洪流中,其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如何被颠覆的悲壮写照。 《海天烽火》的这三卷,虽然题材各异,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明背景下,战争形态的演变、国家力量的运作,以及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辉煌与挑战。从地中海的碧波万顷,到中原腹地的铁血平藩,再到近代的旧式战船在历史舞台上的落幕,本书旨在引导读者思考战争的本质,以及它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它是一部关于战略、关于勇气、关于选择,也关于时代变迁的史诗。